李嘉诚被点名“莫装糊涂!”——抛售巴拿马港口背后的角力

雅绿看小说 2025-03-15 09:46:51

文◎青冥

香港首富李嘉诚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这一次,不是因为他在房地产市场的“低买高卖”,而是因为一场涉及中美地缘博弈的港口交易——长和实业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将巴拿马运河两大核心港口在内的43个全球港口资产,打包卖给了美国贝莱德财团。十天后,港澳办官网罕见转载《大公报》锐评《莫天真,勿糊涂》,直接点名长和集团“需三思大义”,将这场商业交易推向了国家利益的高度。

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贸易的“黄金水道”,承担着6%的海运贸易量,而李嘉诚旗下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恰好扼守运河的太平洋与大西洋入口。这两个港口自1997年起由长和运营,每年处理运河40%的集装箱吞吐量,堪称“咽喉中的咽喉”。然而,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强势介入,局面陡变。特朗普自2024年上台后,多次威胁要“夺回”巴拿马运河,称其是“美国重要国家资产”,并以“国家安全”为由施压巴拿马政府,要求削弱中国在当地的影响力。

面对美国的政治高压,巴拿马政府态度软化,不仅退出“一带一路”协议,还派审计团队突击审查长和的经营权合法性。李嘉诚的运营权虽续约至2047年,但在强权面前,一纸合约的脆弱性暴露无遗——美国只需一个师的兵力,便能动摇巴拿马的政权。最终,这场看似“纯商业”的交易,实则是地缘政治压力下的无奈妥协。

李嘉诚的决策,从商业角度看堪称精明:贝莱德出价2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7亿元),长和套现超190亿美元,股价单日暴涨22%,市值飙升1800亿港元。他保留了香港盐田港等核心资产,却将海外港口“甩卖”给美国资本,既规避了地缘风险,又赚得盆满钵满。

但国家层面的批评声浪,直指其“战略短视”。巴拿马运河是中国与拉美贸易的关键节点,美国控制港口后,可能通过抬高费用、限制通行等手段,对中国航运形成潜在制约,甚至干扰“一带一路”在拉美的布局。尽管中国已在秘鲁钱凯港、智利港口等布局替代通道,但巴拿马运河的衰退若加速,仍将冲击全球供应链。港澳办的罕见发声,正是提醒企业: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商业利益与国家大义已难以切割。

风暴眼中的生存法则——

李嘉诚的“撤退”并非孤例。近年来,他频繁抛售英国电网、电信资产,转向东南亚和科技领域,展现出一贯的“危机嗅觉”。但这一次,他的选择触碰了更复杂的神经——当商业利益卷入大国博弈,商人的“精明”是否还能独善其身?

《大公报》的质问,或许正是时代的叩问:在全球化的裂痕中,企业究竟是该“顺势而为”,还是“以退为进”?当特朗普的关税战与地缘霸权步步紧逼,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供应链中守住话语权?李嘉诚的答案,是套现离场;而国家的期待,或许是更多企业能扛起战略责任,在关键节点上“不退”。

这场交易,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全球化时代的悖论:资本可以流动,但咽喉要道的控制权一旦易主,便可能成为扼住命运的锁链。

只是,李嘉诚赚到了钱,但中国失去的,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布局机会。

0 阅读:27

雅绿看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