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果观点:论农业的难

农艺大师 2024-10-24 15:13:27

当下说起农业来,有一个印象是比较容易引起共鸣的,那就是农业难做。当然,不同的地方,对于做农业的难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从业者也有自己的一些难处,但总而言之,大多数人特别是农业从业人员,或者说农业第一产业的种植者往往对于感受会更强一些。

对于我所在的地方,是浙江的一个东北角上处于舟山群岛上的一个海岛县区。而我本人,是一个从业三十多年农业技术推广,并且有着20年种植经历的人员。同样我是一个从农村出生并成长的人,在小时候经历了分田到户后帮父母的种田,以及工作后在自己家里种承包地。可以说经历了农村的变化与城市的发展。之所以写这段,是想说明我对于农业的难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舟山定海这样一个特定的地方,同时也想说明我个人对于农业的难的认识是有阶段性的,因为在过去的一些时候,农业不难,或者说农业是一个让我们农民重要且有效的事业。

说到不难,那主要指的是分田到户后的那段时间,每一位农民自己的努力,都会在丰收时得到回报,能够不愁吃自然高兴的事情。而后面种植的经济作物,无论是80年代的柑桔、90年代的蔬菜等,2000年后的葡萄等特色水果都为我们部分农民的增收提供了非常好的途径。在那个时代,我们有蔬菜专业村,有特色村,我们有些村的楼房大都来自于杨梅、香柚、蔬菜,虽然辛苦,但只要好好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难。

然而最近十年,农业让我感觉越来越难了,这种难让我有一种无力的感觉。这种无力感与过去因为不够努力或因为自然灾害导致的难是不一样的,这种难来自于某些人为努力无法改变的现实,于是最近几年,我常感叹,做农业难啊。

有些时候我在想,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一种无力的感觉,以至于我对于一些朋友想进入农业时,我大多数坚持反对的意见,当然事实上,很多人进入农业后,也多也确实是以失败而终。那么如何来理解农业难或者对于农业产业管理者来说,面对农业抛荒等情况所带来的无力感?或者说,导致农业难的最大的推动力或因素是什么?

我在闲话三农中提到过当下农业的存在的二个核心难题,一是土地制度的刚性制约,二是农业从业者的老化与小农的消失。对于这个二问题,我认为是导致当下我所在地方农业难最主要的原因,土地的刚性使得种植的选择变小,三产用地的缺失与政策风险使得通过三产溢价的可能性减少,而从业人员的减少增加的是成本,使得农业的总体成本很高,赚不了钱,农业自然就不好做,而进去做农业的人,自然就感觉难了。

然而对于我们的一些管理者,或者政策制定者来说,可能并没有感觉农业有多少的难。在他们看来,农业有补贴,一亩地补个几百,有双强项目,有各项支农政策,有市场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认为农业是一个非常有钱景的行业。比如我们晚稻杨梅卖80一斤,我们有数万亩晚稻杨梅,那是一个多大的产业。不过兴舟杨梅种植场的老板前几年说,我杨梅卖200元一斤也不赚钱。于是花果飘香的清扬也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卖到200元一斤的杨梅依然不挣钱?

所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当下,在城市发展对地产优品需求增加的当下,科技进步的当下,在支农政策与投入巨大的情况下,为什么农业难做。我认为核心是我们的农业资源的利用违背了最为基础的规律。农业中有一个叫杜能圈的理论,这个理论我在​闲话三农中介绍过。“杜能圈”是安排农业用地中的交通便利以及与城市距离来安排农业生产,离的城市越近,需要安排高价值的作物种植,满足城市的需求并覆盖因为城市而出现的其它要素投入的价格因素​。离城市越远,可以种植经济价值低的作物,如粮食,这样也能够保障粮食的​较低价格。

然而当农业政策把离城市最近的土地规定为只能种植粮食的永农后,粮食的价值是不远远不能弥补种植成本,当经营变成预期中的亏损时,这些土地就变得无人经营​。同样由于政策的限制,劳动力的价格等因素,当我们过去传统的经济作物生产受到这些影响,特别是溢价的可能性下降时,经营就变得困难。而统一大市场以及使得的交通,使得外地规模化种植的农产品进入本地,带来的结果是价格的竞争​。​

不赚钱的农业当然是难的,换言之,当下定海的农业赚钱太难了,以至于定海的规模农业主体的数量在减少,年纪大的退了,而年轻的人很少,十几年前这批规模主体40不到,自然算年轻的,而当下,都进入50来岁了,自然也不能算年轻,而现在却发现40岁以下的种植业的人基本上没有了。原因自然是不赚钱,没有了赚钱效应,做的人自然是少的。我记得2000年后,因为大棚葡萄的赚钱效应,于是就有一批年轻的种植者。同样也造就了当下最主要的规模农业主体。

除此之外,农业要做好太难了,我曾经跟不少的农业主体谈过,很多时候虽然政策上使得农业赚钱的途径变少了,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了赚钱的​可能。事实上在许多时候,一些传统的产业极具赚钱效应,如200元一斤的晚稻杨梅,一株树能采个50斤,那是10000元的​收益。而现实是晚稻杨梅有产量,但少200元一斤的产量,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依然种得不够好。

种植端的不够好,​依然是我们现阶段农业不赚钱的重要原因。而种不好的核心因素依然是人,缺少种得好的人,当我们父辈这代人即将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下一代或再下一代却很少有着农业种植的经验,而农业又恰好是一个需要经验积累的行业,这导致了当我们失去老一辈有经验的种植者后,面对着农业过程中的种种风险,种种不确定性,以及相应的技术性,种不好自然也就成为了常态。

于是我们感叹,农业真难,种难,赚钱更难。而解决的方法首先是要顺应市场规律来利用土地,保障要素,只有农业赚钱了,​自然也就不难了。

感谢​阅读。

0 阅读:5

农艺大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