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的茶:当下

农艺大师 2024-10-11 15:34:55

说到当下的定海的茶,可以看成是定海茶的现状,当然这不是一个时间的切片,自然也是有着时间的长度,只不过与过去相比,这一时间要短得多。我个人认为,近几年定海的茶产业的变化以及所形成产业格局,可以理解为定海茶的当下。

在上篇文章中,我特别强调了定海的茶以副业的形式,形成了独特的经营模式,即种茶、做茶、卖茶集一身的小作坊生产方式。这样的经营,形成了定海茶的小而散的当下。定海现有从事茶叶种植生产的主体共11家,有茶园、加工厂以及自有品牌的主体8家,虽然另外三家由于茶园承包到期或新承包等原因,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从种植到产品的整个环节,但也仅仅是当下特殊时间的现状,并不改变独立经营的整体格局。

在我看来茶叶消费是一个熟客市场,因此对于各个茶叶种植者来说,均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自身的客户。从生产经营的角度来说,这些熟客是茶园最有价值的部分。因为对于定海的茶园来说,茶鲜叶的资源有,加工能力有,缺少的是市场,即买茶的人。

定海不大,因此当茶叶种植者把目光都投向本地市场时,卷也就难免的,竞争也是存在的,虽然在某些时候种茶人之间都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则,但市场的容量有限。定海茶的当下,最大的问题是茶叶难卖。

卖茶难可以理解为几个方面:一是茶叶想多卖点很难,即使有些增长,增长的幅度也是很小的,定海近几年的茶叶统计的产值基本维持在500万元左右的水平。二是市场对于茶叶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是消费者对于茶叶产品的要求高,从包装、质量、价格等方面,往往与国内知名的茶叶产品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市场对于茶叶产品的监管也越来越规范,不论是知识产权方面,还是食品安全的生产许可,以及包装标准的执行等,可以说留给茶农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三是来自外地茶的竞争,特别是电商直播平台低价茶产品的普及,也一定程度在压缩市场。

从另一角度来说,卖茶难反映了定海茶产业当下另一层面的问题:

一是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在很多场合强调,我们定海有着茶叶生产的资源与环境优势,我们的茶鲜叶原料同样具有品质的竞争性。但我们的茶的产品却并没有反映这种优势,其核心是茶的质量还不够好。好茶依然能够卖出好价格,如五雷寺茶园的清明时期的优质茶能够分年度5000元一斤。我认为目前定海茶总体品质并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茶园管理粗放,缺乏必要的投入,造成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茶鲜叶品质不高。二是加工技术上因为规模小,设备自动化率低,茶叶加工人员的水平也有待提升,缺乏使品质稳定的关键设备。

二是拥有生产许可的主体仅有二家,符合市场监管要求的产品种类与数量占比低,这意味着大多数的定海茶产品无法在流通渠道与平台进行销售,也意味着面临相应的市场监管风险。同样也制约了定海整体茶叶产品的对外销售。

三是产品开发相对滞后,没有形成具有定海海岛茶特色的系列茶产品。虽然五雷禅茶在近几年完成了定海山芽茶、普陀佛茶、五雷茶、东海碧波等茶系列产品的包装设计与开发,并基本构建起了从茶园、生产、包装到销售的相应体系,但在我看来,五雷的产品与销售体系也仅处于起步阶段。

要解决茶园管理问题,加工的生产许可,产品的系列化开发这些问题,可以看到对于当下生产成本较高,销售较难,收益较低的茶叶种植主体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道理大家都知道,但这些都需要投入资金,多数主体也缺少必要的生产用房,以及相应的管理与运维能力。因此对于大部分的定海茶农来说,种一年算一年,有些年纪大了,承包期到了也就不弄了。

我们能够看到小而散的模式茶产业模式已经没有太多的未来,因此加强合作,实现资源与优势的互补,一直以来是定海茶产业关注的方面。十年前我主持了舟山市定海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运行,建立了集聚加工园区,建立了定海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以定海山芽茶为切入口,做了一些促进合作与交流的工作。不过在我看来,效果并不理想,核心的问题在于合作社本身的制度性缺陷。

不过在当下,合作已经成为定海茶产业的方向。而这次的合作是以五雷禅茶为主体,以乌牛早生产定海山芽茶生产技术为依托,形成了茶企之间的资源与优势互补型的商业化合作,2023年的春茶季,五雷首次与盐仓春裕开展了乌牛早鲜叶资源开发合作尝试,并取得良好效果。而这次合作使得定海的茶中的代表品种:定海山芽茶提前上市1个月,定海山芽茶产品也完成了市场监管的要求,真正成长为一个商品。我认为这次合作是定海茶产业一件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代表着定海的茶,从过去农产品的茶,真正转变成市场里的茶。2024年五雷与小沙雾源茶的合作,是检验合作方式的一次重要尝试,也一定程度上为定海茶产业未来扩大合作提供了样本。而这次合作,不仅扩大了早期定海优质茶的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定海茶卖难的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今年定海的茶产业迎来了一些缘分。在春天,我们有过在干榄的龙教寺边上的古禅林建设定海山茶产业园区的憧憬,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却真切地让我们有一段时间去思考定海茶的未来方向。秋天,五雷制茶在南洞的加工车间进行了改造,把茶鲜叶的处理能力提升2倍,达到最大1000斤/天的处理能力。与此同时,五雷禅茶也迎来了与杭州三道品牌管理公司的合作签约,这意味着未来定海茶走出去战略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从去年开始,定海春季茶会在每年谷雨后的暮春时节举办,今年的秋天,我们开展了以红茶为主题的定海茶产业提升系列活动,包括了考察九曲红梅、进行红茶加工比赛、开展技术专家服务等内容,其中包含的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为我们茶企之间的交流搭建平台。因为交流,所以了解,因为了解,所以合作。而这二年,定海的茶以定海区茶文化研究会为平台,努力拓展交流的途径与方式,努力推动定海茶企之间的合作。

当下,定海的茶已经走出了合作共赢发展的脚步。

最后回到上一篇留下的时代问题,我们在当下找到的答案就是:合作与走出去。

感谢阅读。

0 阅读:0

农艺大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