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月,公安部获悉重要情报:美国中央情报局正在编织一个针对新中国的“新月形间谍包围圈”。
这个包围圈北起南朝鲜、西至尼泊尔,在所有中国邻邦的美国大使馆里,都有大批美国的高级间谍。
他们与中国境内的间谍们和国民党潜伏特务组织相勾结,进行颠覆新中国的活动,甚至制定出了一个刺杀毛泽东的罪恶计划。
同时,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又获得北京东四三条原“美国新闻处”的有关情报。
东四条胡同现址
据此断定,有一批由美国中央情报局指挥的国际间谍潜伏在北京城内,伺机而动,很可能于重要世界节点搞暗杀、破坏。
他与部长罗瑞卿商量,提出成立一个专案组,专门寻找美国间谍。罗瑞卿完全赞成。杨奇清随即决定由侦察处一科科长曹纯之担任专案组的组长,副科长成润之担任副组长.
杨奇清向曹纯之与成润之下达了有关命令,告诉他们把有关国际间谍的材料在专案组集中。但是已有的材料还很不够,还要花大力气通过各个部门、各个渠道收集。
这些材料,都是不同国家的文字,需要翻译,于是又抽调了几名翻译人员。
就这样,专案组成立,寻找国际间谍的战斗开始了。
然而,这场战斗的开始既没有刀光剑影,也没有惊心动魄,而且很有些枯燥,甚至还有些乏味。
这只要看看专案组的工作情况便可以一目了然——
侦查员们从华北军区情报部等众多单位收集到了厚厚的有关材料,翻译人员们则夜以继日地翻译着、分析着、研究着;而时间也随之一天天地流逝。
偶尔打破这种状态的,只有一次杨奇清的突然来到。
他瞧着曹纯之说:“工作上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解决吗?只管说。”
曹纯之回答说:“杨部长!我们工作上有什么问题,什么困难现在还不知道呀!”
“从我们专案组成立开始,就是四面八方,千方百计地搜集材料。”
“等我们将这些材料都翻译出来,找到我们要找的猎物目标之后,才能知道我们的下一步行动有什么问题,什么困难呢!”
显然,他的回答实事求是。
但是,随着派出一个个侦査员对外国人聚集的“协和医院”、“辅仁大学”“燕京大学”等单位进行调査,竟然都没有发现一个国际间谍!
美国中情局派来那么多国际间谍,到底藏哪了?
事实上,就在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的第二天,位于北京的美国大使馆武官处来了不少座上宾。
美国驻华武官包瑞德邀请意大利人李安东及其夫人霍尔瓦特•伊芙娜,以及日本人山口隆一、德国人甘纳斯,还有意大利人哲立,以共进晚餐为名,密谋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疯狂罪恶计划。
他们企图在中共的下一个国庆日一也即1950年10月1日,待中共党政领导人再次登上天安门时,用迫击炮轰击天安门城楼。
包瑞德(左一)曾于抗战期间访问延安
为此,包瑞德表示返回美国去向中央情报局汇报,取得支持后即预付给他们50万美金,并让他的翻译——中国人马新清以及法国人魏智在必要的时候配合他们的行动。
此外,他们行动的准备工作,联络方法和撤离中国大陆的方式等问题,也一一谈妥。还特地邀请了霍尔瓦特•伊芙娜作为他们的代表,随他前往香港,以便随时协调计划的实施。
随后,李安东将他在北平解放前就藏在家中的迫击炮拆卸开来,用布和纸将一样样零件包好,再将一发发迫击炮弹和手榴弹等分别装入木箱内,送到了由意大利人马迪懦担任主教的教堂里藏匿。
等到包瑞德从香港给他们发出“美国之行已取得圆满成功,那笔生意公司已经批准,正式成交”的暗号,并且付出了50万美元之后,那个预谋“炮轰天安门”的疯狂计划便开始实施了。
综上所述,可以说,国际间谍罪恶阴谋的行动与杨奇清指挥的寻找他们的专案工作在同步进行。
曹纯之抱着一大叠材料走进杨奇清的办公室,一筹莫展地说:“部长,我满以为从这一大堆材料中,可以搜寻到我们要找的猎物目标,至少可以寻找到有可疑迹象的蛛丝马迹吧。”
“可是,没有,全都没有,这些材料性质不明确,看不出有什么犯罪的证据,更看不出敌人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潜伏组织。”
“部长,我以前还没有过一筹莫展的时候,可现在,我这是与外国间谍打的第一仗,还真不知道怎样打下去了呀!”
杨奇清一笑,问道:“怎么,打退堂鼓啦?”
曹纯之忙说:“我没打退堂鼓呀!这不,根据这些很不系统,很零乱的材料,我们也撒开了一张侦查的大网。”
“这几天,我们内査外调过协和医院院长艾士礼,辅仁大学教育长芮格尼,俄国人石金,巴基斯坦的三等秘书。”
“对了,那个经常出入美国大使馆的意大利人李安东、哲立,还有日本人山口隆一、德国人甘纳斯等等我们也查了,可是,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立不了案呀!”
杨奇清严肃地说:“现在,我们已经获悉有关情报:美国正在利用潜伏于我国的国际间谍,策划一个阴谋计划。”
“既然敌人已经形成了犯罪行动的意图,那么一定在准备实施,我们必须从现在北京的两万多外国人中,找出参与美国这一阴谋计划的国际间谍。”
“不仅要彻底査清楚这个阴谋计划的具体内容,而且要查清楚一个个具体对象,还要査清楚他们准备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实施这一阴谋计划。”
“我们这次行动的意义就在于及时地防止敌人的犯罪。任何畏难、泄气、停止不前,或者贻误时机,都是不能允许的,都是严重的失职!”
杨奇清
曹纯之显然感受到一种强烈地震撼。他低下头,但又抬起来,不无委屈地说:“部长,我……”
“你不用解释了,现在需要的是行动,'杨奇清拍了拍那厚厚一叠材料说、这些材料都留在这里,我要仔细看看。”
“你去华北军区情报部,请他们协助提供在解放前经常去北京'美国新闻处'的外国人名单。”
“那个所谓的美国新闻处,实际上是个不挂牌的权力很大的特务机关。因此,可以断定,经常来往于这个地方的外国人首先值得怀疑。”
“他们很可能有一个很危险的国际间谍潜伏组织。你掌握了那些值得怀疑的人物之后,你们下一步的侦查工作就有了依据。”
曹纯之精神为之一振,响亮地应声说:“是!”
杨奇清在接踵而来的日子里,又挤出一切可以挤出来的时间,开始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钻研着专案组所掌握的资料——
之所以说是“挤”,那是因为他太忙太忙,因为此时的公安部只有他一个副部长,但他还是“挤”出时间钻研完了手上的全部资料,并且有了重大的发现。
他带上了资料来到专案组驻地——公安部大院内的一幢旧三层楼房里,召开了一个有专案组全体侦査员参加的研讨会。
杨奇清指点着一份又一份外文资料,对众人说道:“这些材料很零乱,不系统,可要是有一条线能把这些材料串起来,就活了。那么,什么是我们需要的这一条线呢?”
杨奇清又进一步分析说:“解放前到中国来的外国人,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长期居留在中国的普通侨民;二是在外资办的经济、金融、文化机构和宗教团体中任职的外国人。”
“三是解放前在外国驻华使、领馆工作,解后未撤走的人员;四是日本投降后未遣返回国的日本人:五是苏联十月革命后跑到中国来的白俄。”
“以上这五种类型的外国人居住地都很固定,而且喜欢群居、聚居。”
“可你们想过没有,这个意大利人李•安东,哲立,还有日本人山口隆一,以及德国人甘纳斯,为什么这三个国籍的四个外国人,均住在离天安门旁边的甘雨胡同呢?”
“因此,你们重点查那些不在外国人聚居区居住的人员,特别是那些住在天安门旁边胡同里的外国人,比如我举例的这四个人。”
“查什么?查他们是怎么来中国的?什么时间来的?来到中国后干了些什么?有无特务、间谍嫌疑?”
建国初期北京胡同
“最重要的是,看他们现在住在哪里?表现如何?这样不就把这些材料串起来了吗?”
一席话使曹纯之、成润之茅塞顿开,拍胸脯说“杨部长你放心,我们几天内就查出个结果来!”
三天后,曹纯之又拿了一摞材料走进杨奇清办公室,不过这次他算是胸有成竹了。
曹纯之汇报说:“部长!关于上次你指出的李安东、哲立、山口隆一、甘纳斯。我们去找了华北军区情报部,发现他们经常去东四三条那个美国人的机关。”
“那实际上是美国战略情报局驻华机关的分支机构。到那里去的人大多是长期住在北京的、天津的德、意、日国籍的显赫人物,而这些人的实际身份大都是间谍。”
“对了,他们还提供了几个替李安东、哲立当翻译的中国人的姓名,我们马上通过北京市公安局查找了全市的户口名册,找到了其中的两个人。”
“与这两个人同名同姓的人又有好几百人,我们通过筛选和调查落实,只剩下了一个,其他的人都给排除了。这个人名叫马新清,现在是北京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板。”
“马新清!”杨奇清思索地问道:“你们査了那份《国民党保密局军警特宪训练人员名单》吗?”
曹纯之回答说:“我们查过了,那独单上面没有马新清,也没有与他相似或者相近的名字;
“你们立即在全市秘密寻找马新清,找到后对他实行24小时全天候的监视,尽快査清楚有关他的一切情况;杨奇清说着将一包烟丢给众人,吩咐道:“抽吧,接着说!”
曹纯之补充说:“我们又马上对东四三条那个地方进行了调査了解,得知那个地方很可能还是美国间谍机关在中国秘密接受战败国间谍的对口机构。”
杨奇清又说道:“我看这个李安东、哲立、山口隆一、甘纳斯就很可能是秘密为美国情报部门服务的国际间谍。”
1950年的杨奇清
他吸了口烟。又吐出一个个烟圈,说:“你们将侦查力量用在他们身上,争取能够尽快地有所突破。”
“当然,这就不能仅仅是使用常规的侦查办法,而必须采用特殊措施,甚至是多种特殊的措施。关键是要迅速接近他们。你们想想看,该怎么办?”
众人顿时你一言、我一语。你献一计,我出一策。杨奇清一直在静静地听着,静静地抽烟,不时点点头表木赞成。
最后,他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看着众人,平静地说:“你们的意见都很好。要记住,你们是在主动寻找国际间谍作战,这对我们来说毕竟是还没有先例的。”
“但是一定要全力以赴,集中优势兵力搞好这个专案。一定要在对国际间谍斗争的第一场战役中取得成功。”
对国际间谍重点嫌疑对象的调査工作日渐深入,而且通过多种手段使得敌情更趋明朗:
意大利人李安东,又名汤尼,住在北京市甘雨胡同乙17号。公开身份是天津老世昌公司在京的代理人。
此人1919年来中国,1923年至1924年在天津开办意亚公司,曾多次兜售军火给北洋军阀曹馄、齐燮元等。1926年在北平组织法西斯北平支部,自任支部长。
1934年任意大利空军指导团秘书长,多次协助蒋介石从意大利购进大批飞机。
“七•七”事变后,李安东与日本北支那方面军司令部报道部特务勾结,在华北各地区搜集情报,供给日本侵略军,以便其进攻我华北抗日根据地。
1948年3月,他又接受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处上校武官包瑞德所给予的间谍任务,并在包瑞德指示下,收罗了日本、德国的特务为其充当情报员,继续进行间谍活动。
北京解放后,包瑞德离京时,还带走了李安东的老婆霍尔瓦特•伊芙娜……
通过内线监视,公安机关又获取了李安东用意文书写的多份间谍情报,并发现李安东与北京天主教堂的主教马迪懦关系亲密。
日本人山口隆一,中文化名刘逸。住在北京市甘雨胡同乙16号。
他1938年来我国青岛,历任日伪“华北船业协会”及日伪“华北船业总工会”科长等职。
1944年来北京,升任日伪“华北船业总工会”北京办事处处长,专门搜集华北沿海船舶及中国人民抗日游击队活动的情报,供给日本海军。1948年与李安东发生间谍关系。
北京解放后,曾直接接受过包瑞德给予的间谍任务。他现在的公开身份是法国人魏智在东交民巷开设的法文图书馆中文部图书目录编辑。
而魏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法国陆军当炮兵军官,后来到北京继承了他父亲开的法文图书馆,当了经理。
位于东郊民巷的法国大使馆,法文图书馆在其背后
在北京解放前,他也是东四三条“美国新闻处”的常客,而且是包瑞德的座上宾……
通过监视山口隆一,又发现他与一个开牛奶咖啡店的伊拉克女人关系十分密切。
那个伊拉克女人是个寡妇,开的店叫做海德曼咖啡馆,又叫“熏鱼店”,生意很是红火。
很多外国人,其中有不少驻华使馆的外交官们喜欢在那里喝酒、喝咖啡牛奶,成了一个外国人聚会的场所。
不仅山口隆一是那里的常客,专案组重点侦査的对象都是那里的常客。就连那个包瑞德以前在北京时也经常到那里光顾……
德国人甘纳斯,曾是德国纳粹党徒。英文名WaiterGeuthmero,现住在北京市甘雨胡同丙17号。1938年来北京,任德国博世公司北京代理人。
甘雨胡同
1940年与李安东相识,1945年,甘纳斯充任美国驻北平领事馆电气工程师,同时与李安东一起为美国间谍搜集情报。
现在公开的身份是西市汽车行的经理。这个汽车行只是他的职业掩护。
意大利人哲立,英文名QuitinoVictorLucyGerlj,住北京市南池子宫豆腐坊15号。1921年来中国,曾任意大利驻天津海关总督和秦皇岛税务司官员。
1943年起为日本侵略军做谍报工作。日本投降后与美国间谍机关发生关系。
马新清,男,31岁,北京市人,于1946年至1947年间,曾两度做美军翻译。
1949年3月间,马新清与哲立相勾结,将有关情报提供给美国政府间谍机构,并为哲立隐匿汽车3辆,房产16间。
40年代得北平外国人聚居区
当杨奇清又一次来到专案组听取侦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后,指示说:“调查工作至此,就可以立案了。”
“下一步你们的侦查重点要放在主要目标上,通过一切途径和手段,相机发现他们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现实活动的证据。”
“还是我一再强调的那句话:要抓住合乎法律需要的,足以证明他们罪状的证据。”
“更重要的是,你们要立即查清楚他们准备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来实施他们的罪恶阴谋计划:并及时地防止他们实施犯罪。”
就在侦査工作继续进行之时,主要目标李安东突然从深圳海关合法离境。
曹纯之匆匆赶到了杨奇清的办公室,报告李安东以做生意为名,已经前往香港。显然,他是去与包瑞德会面。
左一包瑞德
杨奇清吸了口烟,说道:“李安东去香港找他们的主子包瑞德,说明敌人不仅非常狡猾,而且异常谨慎,更说明他们的阴谋非同一般呀!”
“你们要做好跟敌人打持久战的准备,要准备有几个反复。他有他的套路,我有我的套路,就看哪个的套路强呀。”
曹纯之连连点头,用笔往本子上记录着。
杨奇清接着说道:“李安东去香港干什么,我会安排香港的同志去了解情况。”
“你们现在继续监视山口隆一、甘纳斯和哲立,但是,决不能惊动敌人,不能让他们发现已经被我们所监视……”
这时,香港方面的敌情动态也有了新的变化:李安东见到了包瑞德和霍尔瓦特•伊芙娜,包瑞德对他面授机宜:
40年代的香港
“你再不可到香港来了,因为出入国境的人,最容易引起中共安全部门的注意。”
“你返回大陆后,必须更加谨慎,要在确实没有被中共安全部门监视的前提下,才能展开活动。”
“现在你的任务仍然是两个字:隐蔽。至于什么时候再开始行动,我会通知你的。”
“记住:通知就是我的一张名片。什么时候我让人去找你,并交一张我的名片,那就是开始行动的讯号。”
接着,包瑞德便安排李安东返回大陆。
正是专案组开中餐的时间,侦査员每人端着一小盆从伙房里打来的饭菜,坐在办公室里吃着。蓦地,门口出现了杨奇清和李广祥,他们笑呵呵地走了进来,打着招呼。
所有的人都惊喜地站起来相迎,曹纯之不无诧异地问道:“杨部长,你们怎么这个时候来了呀?”
杨奇清风趣地说:“怎么,不欢迎我们这个时候来?怕我们来吃了你们的饭呀?”
“不不不,我可不是这个意思”,曹纯之忙对女侦查员黄燕说:“你快去伙房,让大师傅赶紧做几个好菜,请杨部长和李处长吃饭。”
杨奇清却对黄燕说:“黄燕,别听他的瞎指挥,你去伙房打两份和你们一模一样的饭菜来,不准加任何菜,要是加了,我处分你。”
黄燕不知如何是好。
曹纯之笑着说、杨部长这是要和我们官兵一致,同甘共苦呀!黄燕,你就照杨部长说的办吧!”
杨奇清和部分公安部专案组成员合影
黄燕这才笑着转身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就端着两份与其他人一模一样的饭菜来了。杨奇清接过来,大口吃着,说:“来,咱们边吃边谈!你们将情况都说一说。”
曹纯之说:“敌人又在和咱们玩捉迷藏。打从这个月李安东从香港回来以后,与山口隆一在伊拉克女人的咖啡馆会了一次面,他们突然都变得规矩起来了,没有任何可疑的活动。”
黄燕接着说:“就连那个甘纳斯和哲立也都一样,没有任何异常行动。”
成润之也说道:“李安东、山口隆一,还有哲立、甘纳斯以及魏智甚至都停止了来往,就像他们从来不认识一样。”
一个侦查员跟着说道,'还有那个主教马迪懦,除了利用传教进行煽动、蛊惑人心,也再没有跟李安东他们有过接触;
“据香港方面报告:李安东上次去香港就住在美军麦克阿瑟情报处,包瑞德就在那里跟他会面。”
“你们想想:美国人为什么要如此重点保护李安东?”杨奇清放下饭盒,点上一支烟,又接着说下去:
“其实,说他们都停止了活动,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他们的本性决定了他们决不会真正的停止活动,只会是活动得更加隐蔽,在暗中等待时机,窥测方向,以求一逞罢了。”
“而这就要求你们和他们比一比,看谁沉得住气,你们只有比他们更沉得住气,才能最后战胜他们……”
曹纯之和黄燕等侦査员连连点头,深感任重而道远。
最后,杨奇清加重语气说道:“另外,大家都要有思想准备:朝鲜的局势日趋恶化,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我们的敌人决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定会蠢蠢欲动。因此,你们一定要更加严密地监视所有目标,只要他们敢于为他们的罪恶计划冒险行动,你们就要及时制止。”
50年代初的美中央情报局打字员
朝鲜战争促使美中央情报局发出行动指令
几个月来的朝鲜战局,在朝鲜人民军的英勇反击下,美军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不得不对战争进行更大投资。
他们不仅担心对战争的前景,而且更担心新中国对朝鲜人民正义事业的支持。”美国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纪要”明确写着:
联军高级司令部要求美国中央情报局,在短期内采取致胜的进攻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给予一次最无情的打击,而且必须要击中要害,力求致命……”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罗斯科·亨利·希伦科特催促包瑞德立即准备实施“炮轰天安门”的计划,并许诺事成之后为他请功,保他晋升为将军。
而包瑞德急于选择一个合适的人选。要求此人不属于任何组织和党派,但又必须绝对可靠。
海军出身的美中情局局长罗斯科·亨利·希伦科特,是炮击天安门事件的幕后主使
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这个人应该在北平有亲戚。以探亲访友的名义去北平,而且又是十分普通的身份,才不会引起共产党侦查部门的任何怀疑,也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
霍尔瓦特•伊芙娜则向他推荐一个名叫程娜的女人。这个程娜的丈夫是个英国人,曾经是包瑞德的好友。程娜还有个妹妹叫程梦,在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当助教。
而程梦当年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她的钢琴老师就是霍尔瓦特•伊芙娜。
包瑞德深感满意,约见了程娜,以高额酬金请她带一张名片和一句“生意行情看好,祝他好运”的问候给李安东。程娜满口答应,于次日动身返回大陆。
由于李安东、哲立、甘纳斯,还有山口隆一,以及魏智、马迪懦这些国际间谍全都停止了行动,隐藏起来了,让我方侦査员们抓不着犯罪证据。
因此,专案组的成员们无不感到着急。
破案后专案组成员合影
杨奇清又及时向他们指出:“这正是美国人的高明之处。就像一支军队,如果已经在向我们进攻,并不可怕,因为他们的进攻目标和进攻方式都暴露了,我们也就不难釆取对策。”
“可是,一支军队如果按兵不动,我们就不知道他们将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向我们进攻,那才使人的心悬着呢。”
“这些国际间谍没有睡大觉,而是在待命,待他们的主子——美国人之命。”
李处长又补充道:记得杨部长曾经说过:“让我们跟敌人比一比,比谁更沉得住气,如果谁比赢了,谁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现在呀,你们正在跟敌人比,而且还得继续比下去。”
接着出现的侦査进展证明,专案组集大家之智慧,就像一位绝对一流的围棋手,只要对方一动子,马上就能发现破绽,抓住战机,攻进缺口并扩大战果。
这个转机就是程娜从香港回到北京之后开始的。程娜的妹妹程梦受姐姐之托,来到了甘雨胡同李安东的住处,见到了李安东,双方用英语交谈了一阵。
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交谈的内容已经被我方掌握。
有关结果当天晚上便全部汇集到了专案组:经过跟踪调査,搞清楚了程梦住北京东单大街48号。194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音乐系。现任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助教。
从校方调查得知,北京解放前夕,程梦在燕京大学就读时,曾跟随意大利人霍尔瓦特•伊芙娜学习钢琴。
又经过向该地居委会了解,发现程梦的大姐程娜刚从香港来京省亲,报有临时户口。
并得知程娜的丈夫是个英国人,在香港开银行,解放前在北平时曾与美国驻华武官处包瑞德来往密切。
此外,还弄明白了程梦与李安东用英语交谈的内容是:程娜与李安东见面,是受包瑞德所托,李安东与程梦约好了,第二天上午10点钟在海德曼咖啡馆与程娜见面。
曹纯之据此作出判断:程梦还不是真正的敌人,有问题的是她姐姐程娜。程娜既然是受命于包瑞德来北京见李安东,这里面一定大有文章。
我们应当在程娜与李安东见面之前弄清她来京的真实情况,从中发现线索和证据,必须立刻对程娜实行秘密搜查!
于是,专案组连夜对程梦的家进行了搜查,査到了程娜带来的那张包瑞德的名片,由此证实了程娜与包瑞德确有关系。
随后,曹纯之又赶紧向杨奇清汇报,并呈上了那张搜出来的包瑞德的名片。
杨奇清赞扬地说:“好:你们今天的行动效果很好,这一张包瑞德的名片有很大的背景。”
“国际间谍们拿到这一张名片后,将采取何种行动,正是我们所要知道的。”
杨奇清化装到甘雨胡同查看破案进展
“那么,现在一定不要惊动敌人,这就要求你们争取程娜和程梦,建立起我们的关系。这样做,有把握吗?”
曹纯之肯定地回答说:“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因为程娜和程梦只是被包瑞德所利用,并不是真正的间谍。”
“退一万步说,即使她们是真正的间谍,我们也有了很多争取敌入弃暗投明,立功赎罪的成功经验。”
杨奇清点点头说:“很好,你们首先要加强监视,严防走漏消息。”
“今天晚上就由你秘密提问程娜,做通程梦的思想工作,然后,将这一张名片还给程娜,让她明天上午按约定的时间去见李安东。”
曹纯之又遵照杨奇清的部署,连夜对程娜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谈话。
经过一番政策攻心,程娜终于消除了疑虑,选择了弃暗投明,将一切都和盘托出,并于第二天在约定的时间来到海德曼咖啡馆,与李安东会面……
转眼已经是1950年9月初了。李安东对程娜送来的包瑞德的名片心领神会,哪敢迟疑。当晚就通知山口隆一、甘纳斯和哲立秘密来到他的家中会面。
在门窗紧闭的书房里,他宣布了行动计划:在10月1日那一天,当中国的党政军领导人一齐登上天安门城楼时,从他的家里用迫击炮向天安门城楼中心连续发射三颗炮弹。
而根据目标和射击位置的计算,在有效的射程和发射角度内,一发炮弹的爆炸威力为120平方米,足以将中国党政军的领导人同时摧毁。
接着他又告诉众人:在这次行动之后,另一半报酬50万美金,由包瑞德在香港支付,并一一分派了具体任务:
“山口隆一先生,你负责向美军驻日司令部情报处报告行动,务必注意,为避免中共侦查机关的注意,信件交给那个伊拉克女人,以在京从事商贸事务的名义发出去。”
李安东又转向其他人一一发出命令:“甘纳斯的任务是提前定好10月1日至2日中午12时45分从天津到香港的船票,并做好车辆的维修工作。”
“哲立的任务是协助我和山口隆一负责迫击炮的安装和射击。”
最后,李安东取出一瓶路易十三,四人干杯,预祝胜利。
他们万万没想到,公安机关早已对他们的一举一动实施监控。
1950年9月28日。伊拉克女人按照山口隆一的安排,来到东单国际邮局邮寄航空快件。
随即,曹纯之便向杨奇清电话报告:“杨部长!山口隆一刚刚让伊拉克女人寄出一封航空快件,收信地址是日本国东京都涩谷区,神泉町20番地7号。”
山口隆一
公安部杨奇清的办公室里。杨奇清拿着电话话筒说:这个地址就是美军驻日司令部情报处。马上让老李亲自把那封航空快件给我截下来。
一个时辰之后,李处长便将那封航空快件交给了杨奇清。杨奇清下令检查!站在李处长身边的曹纯之马上接过邮件,拆开来,抽出一封信和一张用铅笔绘制的天安门地形草图。
信件上这样写着——
CIC总部:
所购灭火机定于十月一日发货。一切按预定的计划进行。致以热烈的问候!
山口隆一
国际间谍们的罪恶阴谋昭然若揭:在中国准备出兵朝鲜、抗美援朝的关键时刻,趁着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参加十月一日国庆大典的机会,实施“炮轰天安门”的计划。
杨奇清当即决定:侦査工作进入一级战备,坚决把这伙狂妄至极的敌人消灭在“十一”庆典之前。
而这样做,既是以中国的法律作为依据,也是以国际法律条文作为依据。
《联合国宪章》规定:境内的外国人,除了享有外交特权者外,都处于该国的属地管辖之内,理当接受该国法律的管辖。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包括人身,婚姻家庭和受教育的权利,外国人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的所有权等,均受到保护。
另一方面,外国人在中国期间,必须遵守和服从中国的法律及有关规定,不得危害中国的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社会公共秩序。
外国人在中国犯罪,除对享有外交特权的刑事责任者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外,其他人一律依中国刑法处罚。
在罗瑞卿的陪同下,杨奇清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后,随即赶到了中南海周总理的办公处西花厅。
周恩来拿着那张炮轰天安门的草图和那封信仔细地看着。罗瑞卿请示道:“我们的意见是马上破案,在国庆之前将国际间谍一网打尽,请总理指示。”
周恩来完全同意杨奇清与罗瑞卿的意见。下令,事不宜迟,迅速破案!并就有关政策问题作出具体指示,强调此案是第一个涉外大案,国际影响极大,切不可有一点差错。
杨奇清火速赶回第一专案组驻地,与已经在那里等着他的李广祥一道作出严密的紧急部署。
并向已经闻风而动,整装待发的所有侦査员们下达了立即依法逮捕李安东、山口隆一、甘纳斯、哲立等国际间谍的命令。
当晚从9点15分开始,各组先后报捷:李安东、山口隆一、甘纳斯被抓获。在哲立住所抓到哲立的同时,还捕到了马新清。
至此,这次行动预计逮捕的五名对象均被抓获。由于解决了两名最危险的特务间谍——李安东和山口隆一的武装,也就保证了10月1日天安门举行国庆大典的安全。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1951年3月11日,魏智被捕:1951年5月12日,马迪懦被捕。
在马迪懦的住处,公安机关搜出迫击炮弹、步枪子弹、手枪子弹等259发,手榴弹8枚,迫击炮弹等兵器、零件273件,以及“四平街战役”抚顺、宣化和佳木斯等地的情报底稿。
至此,这个国际间谍案的七名罪犯全部落网。
1951年7月16日,《人民日报》以几乎整版的篇幅登载了有关报道和社论,并配有醒目的标题:《斩断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魔爪》,《美国特务间谍阴谋暴动的罪证》。
具体内容有:①李安东的交待材料两份,一份是英文,一份是中文。②企图炮轰天安门的草图。③迫击炮和炮弹的照片。
1951年8月18日,星期六的《人民日报》又以几乎整版的篇幅继续登载了后续报道和文章,并配有醒目的标题:
《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军法处/判决美国特务间谍阴谋武装暴动案主犯李安东、山口隆一死刑/昨已执行枪决》。
同一版面还有这些内容: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军法处判决书:
主犯美国特务意大利人李安东和日本人山口隆一,被判处死刑。意大利人马迪懦被判处无期徒刑。
法国人魏智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意大利人哲立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德国人甘纳斯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马新清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剥夺政治权利15年。
②一张公安人员在马迪懦寓所査获罪证的照片,并有说明文字:“天主教前罗马教会驻华代表马迪懦,在其寓所为李安东隐藏大批武器和情报底稿,被公安人员当场查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