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贺龙作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师长之一,为何却不见踪影?

观点视频 2022-12-12 11:39:35

抗日战争期间,贺龙元帅能征善战,更是被称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师长之一。可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却陷入了“隐身”的状态当中。

解放战争时中共中央对贺龙元帅下达了新的命令。上级将他手中军队的指挥权,全部移交给了彭德怀元帅。

同时,中央又调派了新的任务给他。贺龙元帅开始接管陕甘宁,晋绥两个边区,主要负责后方工作,全力支援西北地区的解放战争。

面对这样的安排,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毕竟贺龙元帅战功卓著,军事才能也十分出众。在与国民党作战的期间,上级却把这样一位猛将,调到了后方去工作。

那么,解放战争期间,贺龙元帅到底做了些什么事呢?为何在前线战场上,看不到贺龙元帅的身影了?

听党指挥

1947年的春天,国民党蒋介石的全面进攻计划基本失败,并没有取得什么可观的成果。他太过于轻视共产党,也小看了解放军的实力。

蒋介石以为,凭借自己先进的武器装备,将近百万的大军,可以将共产党完全消灭。可事实并不像他想的那样,在全面进攻受挫后,蒋介石又开始调整战略。

国民党军不再进行全面作战,而是集中兵力,开始针对进行解放军重点区域进攻。

同时,胡宗南率领几十万大军,进攻陕甘宁边区等地。他口出狂言,甚至喊出了“活捉毛主席”的口号。

面对如此危局,彭德怀元帅主动请缨,他对毛主席说:

“贺龙同志一直在忙晋绥事务,远离延安。陕北区域,目前还有两万多名士兵,能否交给我一起指挥。”

毛主席果断地同意了这个提议,同时,他又联络了贺龙元帅,向其转达了意见。这两万多名将士,不仅是贺龙元帅麾下的,还是他一手带出来的。

这支部队,从红军时期,便一直跟随着贺龙元帅南征北战。他对于这支部队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就连很多战士,都不想离开贺龙元帅的麾下。

不过,贺龙元帅很果断地答应了下来,他还对自己的老部下说:“军队是党的军队,并不是个人的军队。我带出来的兵,别人也能带,你们要听党的指挥。”

贺龙元帅极力拥护中央的决定,彭德怀元帅也顺利地接下了指挥权。他用行动,证明了他说出的话。

1947年3月16日,中央军委下达了指令。陕北地区的部队,组成了西北野战兵团。

同时,由彭德怀元帅担任司令员。陕甘宁地区的军事行动,全部由彭德怀元帅指挥。面对如此顺利的行动,中央办公厅的主任杨尚昆也感叹道:

“像这样一纸命令,就轻易调整了指挥关系。在旧军队中,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这说明党对枪杆子领导得有力,军队指挥员之间的团结,真的是史无前例的!”

在这背后,自然也有贺龙元帅的功劳。1947年7月间,中央通知贺龙元帅,前去河西参加重要的会议。

当时他正在患病期间,面对组织的调动,贺龙元帅还是动身赶往了会议地点。

7月18日,贺龙元帅来到了靖边县和小河村,在此看到了毛主席。两人亲切地握了手,随后又交谈了几句。毛主席说道:

“没有一个好的后方,是打不了仗的。陕北地区的战争,是要依靠你们晋绥地区的。在财政上,军事上,粮食上,都要靠你们处理。

所以,中央决定,希望你能将陕甘宁和晋绥两地,一起领导起来,形容一个统一的后方。你看怎么样?”

毛主席的这种安排,自然是很有远见的。有了贺龙元帅坐镇后方,彭德怀元帅便可以全力去战斗。

听完毛主席所说,贺龙元帅表示:“服从中央安排,将战争全局放在第一位。”

这是毛主席与贺龙元帅私下的一场交谈,到了7月21日,小河村会议正式开始。

期间,毛主席、周总理、贺龙元帅、彭德怀元帅陈赓将军等等,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议中,正式提出了要贺龙元帅接管陕甘宁和晋绥地区,负责后方的建设工作。

领导人们的意见很统一,贺龙元帅便开始“退居二线”,为彭德怀元帅提供支援。

任务交给了贺龙元帅,摆在他面前的问题也很多。后方建设,并不比前线战斗容易。若是没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前线的战事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而国民党控制的区域,相对来说,要比共产党所在的地方富裕很多。

就拿两位领导人来对比看,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住的是别墅,吃的是山珍海味。而毛主席就住在窑洞里,时不时地还要去帮乡亲们干活。

在这里面,就能明显的感觉出,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差距。而贺龙元帅接管的两个区域,都是十分贫困和荒凉的地方。

稳定后方

陕甘宁和晋绥区,都是缺钱缺粮缺物资的地方。那里的土地开发很差,民众生活也很贫困。想把这两个地方的建设搞起来,不比打一场大胜仗容易。

接管两地以后,贺龙元帅便和同事们,一起研究出来一个初步的方针。他们准备统一生产建设,金融和经济等相关方面,将其并为一个体系。

除此之外,他们还将精简机关人员,扩大支援前线的工作组织。将人力、物力、财力都按照计划有效地进行使用,把节约下来的物资,全部送到前线。

最重要的一点,贺龙元帅要大搞土地开发,将调动劳动人民生产,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贺龙元帅担任了西北惨景办事处主任,将两个地方的银行以及贸易公司进行合并。

他们陕甘宁等地区,成立了相应的兵站,站长由当地的专员和县长等人兼任。从而进一步保证,野战军在各种方面的需求供给。

工作刚刚开始没多久,毛主席便下达了最新的指令。贺龙元帅要准备一万石左右的粮食,以保证前线士兵们的口粮供给。

这可给贺龙元帅出了一个大难题,但是前线的将士们也确实艰苦。西北野战军,几乎都没有携带的粮食了。

一支不能吃饱饭的共产党队伍,怎么和武器装备先进的国军战斗?在那个时期,西北野战军加上陕甘宁地区的机关人员,总共八万多人。

他们每个月需要的粮食,大概在1.6万石左右。而整个陕甘宁和晋绥区,全部人口才四百多万。

不仅如此,胡宗南的部队还在四处作乱,很多土地都是一片皇甫,河东还有严重的灾荒。

在种种困难的条件下,贺龙元帅实在是难以在当地筹备这么多粮食。思来想去,贺龙元帅只能把目光,放到了周围解放区域上面。

1947年9月,贺龙元帅经过中央,向邻近的晋冀鲁豫解放区求援。

刘伯承元帅和邓公知道这件事以后,便立刻筹备了10万石的粮食,将其火速调往西北地区。

这笔粮食的到来,可解决了很大的问题。但是运送粮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为邓公和贺龙元帅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为此,贺龙元帅找到了后勤部的部长薛兰斌,让他去主持运粮的工作。薛兰斌一脸为难,他说:

“老总,千里不运粮,百里不运草啊!想把这么多粮食运送到陕北,实在是太困难了。”

贺龙元帅放下手中的烟斗,对薛兰斌说:“就是在困难,也要想办法解决。军队打仗,无粮自乱。你必须将十万石粮食运送过黄河,没有任何价钱可讲。”

为了解决问题,薛兰斌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他向贺龙元帅要人,要牲口,表示没有这些东西,我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任务的。

贺龙元帅也知道事情的困难,他让地方政府进行落实。还特别把延安大学,在晋绥的一千多名师生发动了起来,让他们一起帮助运粮。

工作安排出去了,可是贺龙元帅还是不放心。他亲自去运粮队检查,在沿途各地都看到了十分火热的景象。

民众也都参与到了其中,有用肩膀扛的,还有用车拉的,运粮队伍排出了很长的距离。

为了保证粮食的补给充足,让前线的将士们吃饱饭,贺龙元帅领导了当地各级政府,组织了很大的运粮队伍。调动了大批的粮食,运送到了陕北地区。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947年8月到1948年5月,贺龙元帅统领的边区,支援前线的任务量,已经超过了抗日时期的总和。

在榆林战斗中,仅仅三个乡的地区,就动员了六十九万群众,参与到运粮工作中来。

在贺龙元帅的领导下,吃的问题算是解决了。可是穿的和永和,还算是有很大的问题。冬天马上就要到了,要赶在严寒之前,筹措经费,好为将士们准备越冬的物资。

为此,贺龙元帅又开始做起了生意来。他将当地的土特产,运动边界地区,在让商人们,卖到国民党统治区域内。

贺龙元帅打仗是一把好手,做起生意也丝毫不差。绥蒙军区的副政委张达志,也被贺龙元帅委以重任。他告诉张达志说:

“你现在的头衔,是晋绥游击司令了。我给你两个骑兵团,不让你去打仗,只让你去做生意。一个去关中,一个去晋南。想办法卖掉特产,换成钱和物资。”

为了方便联络,贺龙元帅还特意的,给这支部队配备了两部电台。他们每天都在联络,根据最新信息进行调整,尽量换取更紧缺的物资。

经过三个月的生意买卖,张达志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贺龙元帅的办法,成功换取了大量的金钱和物资。

这些东西,都成为了前线将士们,作战的保障基础。很大程度上,支援了彭德怀元帅的作战计划。

功不可没

在武器弹药方面,更是后勤问题的重中之重。没有了武器和弹药,将士们根本无法作战。本身共产党的装备,和国民党就有很大的差距。

弹药补给要是不充足的话,无疑会让军队造成更大的伤亡。在这个方面,贺龙元帅更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他还没有接管陕甘宁边区的时候,便已经开始对彭德怀元帅进行支援了。

西北战场十分艰难,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战斗场面,也是非常的大。武器弹药的消耗,更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平时的战斗中,战士们获得装备补给,只能从两个人身上下手。一个是“运输大队长”蒋介石,在他的手里,总是可以当场“接收”一批物资。

但是这种方法,也是非常有风险的。另一个人就是贺龙元帅了,彭德怀元帅经常要的东西中,除了粮食就是武器弹药。这两个东西,实在是太紧缺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贺龙元帅又开始大肆地改建军工厂。他将两个地区的军工厂合并到了一起,集中人力物力,统一生产调度。

他还扩大了工厂的规模,引进了不少的人才干部。到了1948年间,当地的军工厂,已经有十四座了。这些工厂,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补给弹药。

他们生产的山炮弹、迫击炮弹、手榴弹、炸药、子弹等物资,都成为了将士们在战场上的杀敌利器。

除了这些问题外,在兵源补充方面,贺龙元帅也费了不少的心思。

他千方百计地调动群众,培养大家的积极性。让一些失散的兵员归队,压缩机关人员,扩建让士兵队伍。

再这样一个人口稀少,战乱频繁的地区。贺龙元帅硬是在1947年时,就调动了上万人参军入伍。

到了后期,西北野战军更是扩充到了22万人。贺龙元帅的举动,为西北解放战争最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毛主席对于贺龙元帅的表现,也是非常的佩服,他感叹地说道:

“就那么一些人,能打出这样的局面,这样的结果,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贺老总忠于党,忠于人民,就是守卫边区后方的萧何!”

萧何在当年坐镇后方,辅佐刘邦打下了天下。把贺龙元帅比作萧何,也是毛主席对他的高度称赞了。

当然,处在“隐身”状态的贺龙元帅,做过的事还不止于此。他的老部下都交给了彭德怀元帅,这些人在执行任务上,自然没有像以前那么愉快。

西北野战军的第一纵队,是与贺龙元帅最亲密的部队。司令员贺炳炎,政委廖汉生,都是跟随贺龙元帅最早的一批人。

贺龙元帅指挥风格直爽宽和,可是彭德怀元帅就不太一样了,他这火气一上来,那是谁都敢骂。贺炳炎和廖汉生,和这位新首长相处得也不太愉快。

有一次,在1947年8月间,第一纵队奉命攻打榆林。两天没能拿下,等到胡宗南驰援以后,廖汉生害怕被两面夹击,便撤退了回去。

他的心情很差,彭德怀元帅知道以后,又将他骂了一顿。气坏了的廖汉生,在电话中和首长争执了起来。

他挂断电话,配合贺炳炎再次出击,硬是把敌军给打退了,这才将火气消掉。

没过多久,第一纵队在进攻时伤亡惨重,阵地久攻不下。贺炳炎也非常的窝火,彭德怀元帅知道后,又打电话向贺炳炎大声地质问:“你为什么没有攻下阵地?”

听出话语中的火药味,贺炳炎也急了,他愤怒地喊道:“伤亡大,有困难!”说完,他就直接把电话给摔了。

敢摔彭德怀元帅电话的人,他还是第一个。但是在第二天,他就顺利地攻下了阵地。

贺龙元帅知道这些事以后,也是非常地担心,他要想去前线调节一下。

刚好,在这个时期,因为彭德怀元帅越级指挥,一个口头命令,让一纵队某团走错了路。

在一场会议上,几人当面说这些问题,贺龙元帅也参加了会议。彭德怀元帅刚批评第一纵队几句,廖汉生就先火了,他说:

“你下达口头命令,也不通知。干脆把我们都解散好了,你自己去指挥团。”

贺炳炎也吵起来说:“对也骂,错也骂,就你一个人最正确,我还不干了呢!”

看着两位爱将拍桌子摔帽子,贺龙元帅急忙出来调节。他当场就提出了批评,又把一纵队的领导留下了,开了一个小会。他表示:

“跟彭总顶牛,要检讨。无论什么命令,都要坚决执行。你们态度,很不对。”

经过贺龙元帅的调节,两人也去当面认了错。彭德怀元帅笑着说:“哈哈,别的不说,你们有话就说,有屁就放这个态度,我还是很喜欢的!”

在后期的战斗中,彭德怀元帅依然对这两人十分的器重。而贺龙元帅还做过很多次调解工作。他对西北解放战争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很多年以后,很少当面夸人的彭德怀元帅,在中南海对贺龙元帅说:“你领导的部队真好,能打仗,听指挥!”

虽然贺龙元帅在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隐身”的状态。但是从这些事迹上可以看出,他一直在后方做着贡献。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无怨无悔!

贺龙元帅的功绩,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和人民的心中!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2 阅读:440
评论列表
  • 2022-12-12 21:14

    敬仰,都是了不起的英雄!

观点视频

简介:笑看天下风云,做具影响力的泛资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