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时期的酷吏政治是其统治的重要特征,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人以残暴手段著称,成为武则天打击异己、巩固权力的工具。
他们通过罗织罪名、酷刑逼供制造大量冤案,最终也因权力反噬而不得善终。以下是几位代表性酷吏的详细解析:
一. 周兴:“请君入瓮”的发明者
1、发迹背景
周兴出身寒门,精通法律,早年任尚书省都事。武则天为打击李唐宗室和门阀士族,提拔他掌管刑狱。他因擅长构陷罪名迅速崛起,官至秋官侍郎(刑部副职)。

2、残暴手段
①酷刑创新:发明“定百脉”“突地吼”等酷刑,用铁笼束缚犯人头部,四周钉入铁楔致人脑裂而亡。
②株连扩大化:审理“越王李贞谋反案”时,牵连李唐宗室及大臣数千人,甚至伪造证据诬陷无辜。
3、典型案例
①郝象贤案:郝象贤因祖父郝处俊曾反对武则天摄政,被周兴诬告谋反,遭当街肢解,家族诛灭。
②黑齿常之案:名将黑齿常之(百济人)被诬谋反,周兴逼其自缢,部将多受牵连。
结局:因权力过大引起武则天猜忌,691年被来俊臣以“谋反”罪名设计。来俊臣假意请教:“犯人不认罪怎么办?”
周兴答:“取大瓮,炭火围烤,犯人必招。”来俊臣遂命人架瓮,笑道:“请兄入此瓮!”周兴伏罪,被流放岭南途中被杀。

二、来俊臣:作《罗织经》,酷吏巅峰
1、发迹背景
来俊臣出身盗匪,因告密得武则天赏识,任侍御史,专司“制狱”(特殊政治案件)。他组建数百人告密网络,形成系统性诬陷流程。
2、残暴手段
①《罗织经》:编写史上首部“诬陷教科书”,详细指导如何虚构罪名、制造伪证、牵连无辜。
②酷刑升级:发明“凤凰晒翅”(绑缚犯人四肢向后拉断)、“驴驹拔橛”(用木桩撕裂身体)等酷刑。
③心理战术:将犯人集体关押,故意释放假消息,诱使互相揭发。
3、典型案例
①狄仁杰案:693年诬陷狄仁杰谋反,狄仁杰假意认罪后暗中传血书申诉,方得幸免。
②李唐宗室清洗:通过“琅琊王李冲案”牵连诛杀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等十二家宗室。

③“飞书案”:伪造匿名信诬告大臣,借此清洗朝堂。
结局:697年,来俊臣野心膨胀,企图诬告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谋反,反被武氏联合太平公主告发。武则天为平息众怒,下令将其当街斩首并肢解,百姓争食其肉。其党羽全部被诛,酷吏集团遭重创。
三、索元礼:胡人酷吏,“狱具之王”
1、发迹背景
索元礼为波斯裔胡人,因告密徐敬业谋反而受重用,成为武则天首批启用的酷吏。
2、残暴手段
①刑具发明:设计“铁笼头”(铁箍套头,楔入铁钉)、“悬发坠石”(倒吊犯人,头发悬石)等刑具,号称“索元礼开口,囚犯骨碎”。

②一人牵连百人:审讯时必逼犯人供出同党,曾创“一囚牵连数百人”的记录。
3、典型案例
①徐敬业案余波:借徐敬业起兵案扩大株连范围,江南士族多受迫害。
②郝处俊家族案:与周兴合作,诬陷郝处俊子孙谋反,全族覆灭。
结局:691年因权力斗争失势,被部下举报受贿,下狱后拒不认罪。索元礼冷笑:“取我铁笼来!”狱吏遂用其自创刑具逼供,最终死于狱中。
四、侯思止:“盲流酷吏”,大字不识的告密者
1、发迹背景
侯思止原为卖饼小贩,因诬告舒王李元名谋反而被提拔为侍御史,成为武则天打压宗室的“刀子”。

2、残暴特点
①无知者无畏:目不识丁,审案时需书吏代读文书,却以“赤胆忠心”自居。
②恐吓勒索:常对官员咆哮:“急认白司马(谐音‘板’),不然吃孟青(棒名)!”
3、典型案例
李元名案:诬告舒王李元名谋反,导致其全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