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湾记(六)聚贤堂和楼外楼

国斌小说 2025-03-11 21:09:05

封面·淡墨斋(蔡林记)的木雕

写到这里,我还得声明一下才好。我个人对于这样一座私人投资的巨大景观,绝对没有轻蔑的意思。非但如此,我还挺敬佩投资者,花了这么大一笔钱,让我们有了一个游玩的场所。当然,可能这位投资者也有获得投资回报的愿望,我祝福这一愿望能够实现,而且我也认为,它一定能够实现。但这些都和我写的主题无关,我只是到达了一个旅游景点,表达了对这个景点的一点看法。

既然是看法,什么样的意见,正面的,负面的,都可能出现。就是对于故宫,对于长城,人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是吧。至于说到它是不是人工景观,我早前也说到过,我们国家的人工景观多了去了。以前我对这个有点儿计较,比如有一次到开封,到清明上河园,到开封府,收费都很高。因为去的时候这些庄园还建成不久,太新了嘛,特别不适应,有点被忽悠的感觉。带了相机,结果一张景区的景观都没拍,以表示我的抗议。

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自己特别可笑,也特别幼稚。出来玩,开心就好,景观是真的还是假的,与我何有哉。你不在这里建清明上河园,不在这里建祥云湾,它就是一块生满荒草的空地,或者变成那种看起来千篇一律的水泥森林,就像我从黄石一路拍到开封,拍到云梦所看到的那样。人家建了一座园子,进来参观还不用你花钱,或者花钱也是你自愿的,有什么不好呢。难不成你天天跑到海边去,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其实看海是中部地区人民的遗传千年的猎奇心态的重现,也没有啥子特别好看的。我平生不喜看两种风光,一是平原,二是大海,尤其坐海船在大海中央行走,海天一色,什么都看不见,只有自己乘坐的那艘大船,极端地乏味。

所以,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去祥云湾,再认真看一次。

说说祥云湾搬迁、仿制的那些古建吧。第一个要说的是“聚贤堂”,和许国石坊一样,这是祥云湾引以为傲的一座古建。我去的时候,这座古建是关着门的,有进入过聚贤堂的人称,这座建筑非常之广大,站在庭院之中看,四面都是木雕的明二重、暗四重檐角楼,其雕镂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这一点从它的大门就可以看出来。“聚贤堂”三字,据说是徐世昌所写。徐世昌在晚清、民国历史上是一位大人物,也是昙花一现的人物,曾经担任过民国大总统。我不晓民国史,但知道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大门上有两幅对联,内门上的对联为“异书试捡金楼子,古砚闲磨玉带生。”这是林则徐写的一幅对联,我估计是他不得志的时候写的。《金楼子》是梁元帝萧绎写的一部子书,体例类似于《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是一部杂书。玉带生是文天祥使用过的一方砚。林则徐说是淡泊了世事,希望过闲适的生活,但内心还是怀着文丞相为国为民的胸怀。

门廊的对联“大乐正教崇四术,太史公言成一家。”大乐正这里指的是孔子,虽然孔子并没有担任过“乐正”。但是他自己说过一句话:“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这就是《诗经》研究中所谓的“删诗说”。太史公当然是司马迁,他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幅对联同样也出于林则徐之手。

聚贤堂门旁的铭牌上说,这座建筑是从江西丰城龙山书院搬迁而来,是龙山书院的主体建筑,帝师徐士谷曾在此讲学云。我没进入这幢建筑,不知道内部结构及其房屋面貌。仅从大门的新旧程度来看,估计搬迁之时,这座聚贤堂已经是颓圮的了,现在重建的可能性比较大。

第二座搬迁过来的建筑,我前面讲过,就是八角牌坊后面的主建筑,楼外楼。铭牌上是这样写的:楼外楼,来自浙江绍兴,始建于清光绪六年,诸暨徐姓富商独爱杭州楼外楼的叫花童鸡,回乡开此“楼外楼”分店。宣侠父,陈作人等共产党曾在此会餐。此楼后来成为影视基地主要建筑,反映浙商精神的电视剧《楼外楼》就在这里拍摄。

这座建筑我也没能进去,因为它成为了景区管理机关所在地。后来发现它的大门打开了,门口站了一个保安。我走过去站在门外拍了几张照片,然后请求保安让我进去一点点,拍个大概即可。里头是一个有池塘,有很多回廊的大庭院,也不好再往里面走,草草拍了几张片子便走了出来。

说实在话,即使这些建筑都是后来翻建的,或者甚至是仿建的,工程也是浩大得不得了,人力财力的花费也是浩大得不得了。

顺便说点闲话,宣侠父这个人我是在一部电视剧《密查》中知道的,他曾经是黄埔生,后来做了八路军的高级参谋,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从事统战工作。1938年宣侠父离奇失踪,最后才知道是被常凯申总统给下令“密裁”了。这部电视剧写成了一部谍战片,我比较喜欢“抗日神剧”和谍战片,因为左右都是编的,看了痛快而已,管它真的假的呢。

今天有点事,写晚了,其余的古建,留在后面说吧。

0 阅读:0

国斌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