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芜城春梦,一场零落的风华
张新贵
拂晓的云翳如被掀开的轻纱,晨光漫过扬州城高低错落的飞檐。昨夜骤雨初歇,石板路上还残留着水洼,倒映着渐次舒展的晴空。湿润的风掠过古台芳榭,惊醒了檐角的铜铃,也惊起一双追逐的飞燕,它们掠过盛放的花丛,红英如星子簌簌坠落,恍惚间竟分不清是花瓣还是飘散的春愁。
榆钱在风里打着旋儿,像是不知疲倦的舞者。远处秋千架上,少女银铃般的笑声与铜铃叮咚交织。春水在石桥下涨得满满当当,几叶浮萍随着涟漪轻晃,恍惚间竟要漫过桥头。朱门半掩,垂柳拂动,丝竹声透过雕花窗棂悠悠飘来。那低按秦筝的手,或许正轻抚着琴弦,将相思与柔情都化作流淌的音符。
记忆里,总少不了那些流光溢彩的日子。珠钿翠盖的香车缓缓驶过青石巷,玉辔红缨的骏马踏着碎玉般的晨光。金樽里盛满琥珀色的琼浆,蓬莱般的温柔乡里,连时间都醉得放慢了脚步。可繁华终如流水,金樽空了,花也倦了,那些与佳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如今只余下淡淡的怅惘。
十年光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还记得初见时她如豆蔻梢头的娇花,眉眼间藏着整个春天。如今再回首,恍然惊觉岁月早已在心头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凭栏而立,看疏烟缭绕,淡日西沉,暮色中的扬州城渐渐褪去了白日的喧嚣,只余下一片寂静。这座曾经繁华的芜城,在时光的长河里,见证了多少聚散离合,又承载了多少人的春梦与秋思。
原词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注释
1. 晓色:拂晓时的天色。
2. 芳榭:华丽的水边楼台。
3. 蹴(cù):踢,蹬踏。
4. 榆钱:榆树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
5. 秦筝:似瑟的弦乐器,相传为秦时蒙恬所造,故称。
6. 珠钿翠盖:以珠宝镶嵌的车身,以翠羽装饰的车篷盖。此处泛指华贵的车子。
7. 玉辔红缨:用玉装饰的马笼头,上系红缨结。泛指华丽的骏马。
8. 金榷(què):金制的饮酒器。
9. 蓬瀛:蓬莱、瀛州,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此处指冶游之地。
10. 豆蔻梢头:指貌美而又年轻的女子。
11. 芜城:指扬州城。南朝宋竟陵王刘诞作乱后,扬州城邑荒芜,后因之称扬州为“芜城”。
翻译
拂晓时天色渐开,云雾散尽,春光顺遂人意,骤雨刚过天就转晴了。燕子在古老的亭台、华丽的水榭追逐嬉戏,踩落了片片红英。漫天的榆钱像是飞舞得困乏了,就任由缓缓落下,秋千高高荡起,见墙外一江春水已涨到与桥齐平。融融春风吹拂,那绿杨柳掩映着的朱门里,传出低低弹奏小秦筝的悠扬乐声。
回想年少多情时节,她乘着翠羽华盖、镶金佩玉的香车,我骑着玉辔红缨的宝马,同行悠游,肆意行乐。一直到金杯美酒已空,如花美人已困,蓬瀛仙境都厌倦了。如今与那豆蔻年华的少女,不觉已别十年,屈指算来真令人心惊。久久凭栏远眺,烟霭渐稀,日色渐淡,渐渐隐入了寂寞的扬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