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应自然,心归宁静
张新贵
清晨,推开窗,微风轻柔地拂过脸颊,带来丝丝凉意。远处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此时,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道德经》里“希言自然”的句子,思绪也随之飘向那深邃的哲学世界。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大自然以其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诉说着永恒的真理。狂风呼啸,虽能瞬间卷起沙尘,吹折树枝,却无法整日肆虐;暴雨倾盆,虽能在短时间内淹没道路,冲刷大地,却无法持续不停。它们来势汹汹,看似强大无比,却终究无法长久。天地的力量如此磅礴,尚不能让狂风暴雨持久,更何况渺小的人类呢?
这让我想起生活中的种种。人们总是急于求成,渴望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的成功和成就。于是,有人在事业上急功近利,盲目扩张,企图一夜暴富;有人在学习中贪多求快,囫囵吞枣,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然而,就像那短暂的狂风暴雨,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急切行为,往往难以持续,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
反观那些懂得顺应自然的人,他们如同静静流淌的溪水,不紧不慢,遵循着自然的节奏。他们明白,成功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就像树木的生长,需要经历四季的轮回,吸收阳光雨露,才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他们不浮躁,不焦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前行。因为他们深知,只有顺应自然,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与道同行的人,会在生活中践行道的理念,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与自然和谐相融,道也会给予他们相应的回报,让他们内心安宁,生活顺遂;修德之人,以善良和正直为准则,他们的品德会吸引同样美好的事物,德也会护佑他们,让他们收获他人的尊重和喜爱;而那些背离道与德的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只能自食恶果,失去内心的平静与生活的美好。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喧嚣和欲望所干扰,忘记了顺应自然的道理。我们总是试图掌控一切,却在不断的挣扎和焦虑中迷失了自我。其实,我们不妨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它的节奏和韵律。学会像大自然一样,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不抱怨,不急躁,顺应自然的规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就像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这是自然的规律,也是生命的节奏。当我们遵循这样的规律,不刻意强求,不违背本心,便能在岁月的流转中,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让我们以一颗顺应自然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悠然前行,与道同行,与德相伴,去拥抱生命中最真实、最纯粹的风景。
老子 道德经 第二十四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冬)朝,骤雨不(冬)终日。熟为此?天地而弗能久,有兄于人乎!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注释翻译
注释:
1. 希言自然:希言,即少说话、不扰民。自然,自然而然,顺应自然规律。意思是统治者少发号施令,要顺应自然。
2. 飘风:狂风。
3. 终朝:整个早晨,一上午。
4. 骤雨:暴雨。
5. 终日:一整天。
6. 孰:谁。
7. 从事于道者:致力于追求道的人。
8. 同于道:与道相应、合一。
9. 德者:这里的“德”指符合道的行为和品德,致力于修德的人。
10. 失者:指背离道和德的人。
11. 同于德者,道亦乐得之:与德相应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即道会庇佑他。
12.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与失(背离道和德)相应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即他会遭遇与失相关的结果。
翻译:
统治者少发号施令,这才合乎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上午,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况呢?天地施威的狂风暴雨尚且不能持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致力于追求道的人,就会与道合一;致力于修德的人,就会与德相应;而背离道和德的人,就会与失为伍。与道相应的人,道也乐于接纳他;与德相应的人,德也乐于护佑他;与失为伍的人,失也会降临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