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关注,不迷路哦!

作文押题
生活中谁是你的对手?是总和你比赛跳绳的同桌?是考试时互相较劲的朋友?还是那个总想战胜的自己?写写你们之间的故事,说说这个“对手”带给你哪些成长。
满分范文
有个对手,挺好
————
江苏/陈润怡
“嗯,丁奕尘这几天放学都留下来扫地,真棒!”史老师微笑着对丁奕尘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边抄作业边小声嘟囔着:“对,他可以做这个星期的值日组长喽!”
没想到老师接下来的一句话把我吓了一跳:“你们觉得谁更适合做我们的班长呢?”果不其然,“丁奕尘——”同学们拖长声音的叫喊像一根根尖利的针刺激着我的耳膜,一阵又一阵。我的脑子里“嗡嗡”地乱成一片,眼泪差点儿流了出来。
(请你划线:把叫喊声比作尖利的针,听觉转换成了视觉,增强了表达效果,使得声音更加的刺耳。)
哼,怪不得这家伙这几天突然变得这么积极,原来是在给自己拉票呢!上次竞选班长,我本以为没有同学敢跟我竞争。要知道,我从一年级起就稳坐这张宝座,这次肯定胜券在握啦!没想到,大胆的丁奕尘不仅站上了演讲台,而且还跟我打成了平手!史老师看我们旗鼓相当,就让我们轮流当一个星期班长,下次再投票决定。没想到……
(请你划线:心理过程真实细腻,作者的想法、态度在读者面前一览无遗。同时为下文情节的发展有铺垫和推动作用。)
我气鼓鼓地收拾书包,往妈妈的办公室里跑去,还没来得及放下书包,便开始向妈妈诉苦:“不公平!丁奕尘要当班长了!他以前从来不扫地,这几天放学后都抢着扫教室,老师还表扬他!”
“哦?”妈妈笑了,“这不是说明丁奕尘在努力做好一个班长吗?那你又做了什么呢?”
“我……”我的嗓门一下子变小了,“我每天早晨都检查卫生的……我还提醒值日生扫地……放学后,我太忙了……”
看我结结巴巴为自己辩解的样子,妈妈笑得更厉害了:“好啦,别为自己脸上贴金了!当班长就该为大家服务啊,丁奕尘做得对!”
(请你划线:此处可谓是情节发展的高潮,我窘迫的样子和妈妈满脸笑容的样子形成的具有戏剧性的对比,读者看到此处,也会不禁一笑。)
“可是……他以前都不扫,就是这几天才假积极的!”我皱着眉头不服气地嚷着。
“我们暂时先不管他以前怎么样,就算他这几天扫地是为了给自己拉票,起码他有了实际行动,并在班级里树立了为他人服务的好榜样,这难道不值得你学习吗?不要总以为自己是最好的,你应该多看看其他同学的长处!有个对手不是挺好的吗?”妈妈收敛了笑容,意味深长地说。
有个对手挺好?我仔细思索着妈妈的话,嗯,好像有点道理。跟丁奕尘做同学已经是第四年了,他身上的确有许多优点值得我学习。他活泼开朗有礼貌,学习刻苦又聪明。同学们遇到困难,他总会热情地跑前跑后。老师要发作业,他会主动上前帮忙……他的优点真是多得数不清。我为什么要计较他扫地是否为了拉票呢?真是个小心眼儿!
明天我也要跟他一起打扫卫生,争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一个全新的形象。公平竞争,我相信我不会输给你!我暗暗下了决心。
(请你划线:结尾点题,明确的中心观点:有竞争才会有进步,使人一目了然。)
点评
选材典型,代表性强:作者选择学校生活中学生竞选班级职务的题材,事件具有典型意义。竞争对手的出现,作者情绪上出现了明显的反应,由敌视到嫉妒到佩服再转到超越对手的变化。事件虽小,但却反映出较为深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题目新鲜,吸引读者:题目加标点符号(逗号),与众不同。在常人的理解中,对手的出现或是增加是不利因素的一种加剧,我们不期待这种局面的发生,但标题中的“挺好”却是对这种情况的一种肯定态度。这样的标题不禁勾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对手
————
江苏/孟嘉润
有一个人,总是在我面前高傲自大,却在背后默默努力;有一个人,总是在我面前轻视一切,却最想知道我的成绩,他就是我的对手:梅王涛。
新学期刚开始,老师为我们重新安排了座位,正当我左顾右盼时,一个男孩笑嘻嘻地走到我身旁。他的头发不长不短,却蓬松地向四周扬起,眼睛大而有神,不停地向四周扫视,嘴巴微微向上扬,显得可爱而淘气。他走到我身旁,掏出书本,把书包放进课桌,脱下外套,随意地放在桌子下面。忽然,他的头灵敏地向后转了过来,瞪大了眼睛,做出一个帅气动作,说:“咱们又见面了。”我咧了咧嘴说:“久仰,久仰。”心想:这个班上数一数二的“数学王子”,竟坐在我前面,以后课堂上竞争的“火药味”会更加浓烈了。
上课了,我俩端正地坐在位置上,专心致志地听课,虽然我们看上去不动声色,却都在心里暗暗较劲。王老师问:“谁知道小雁塔有多高?”梅王涛两眼放光,右手一个劲儿地往上举,还没等王老师叫完他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报出正确的算式,博得了大家的掌声。他一边坐下,一边回头望了望我,那骄傲的表情好像在告诉我:嘿嘿,这么简单的题目,你不会不知道吧。我深吸一口气,干脆利落地举起了手:“我们也可设小雁塔高度为X米……”我娴熟地报出方程式,当我坐下时,王老师向我竖起大拇指。梅王涛故作镇定地咳了几声,好像在宣告:我会努力超过你的。
本学期第一次数学考试来临,我做了十二分的准备。梅王涛传给我试卷时,下巴微微向上抬起,那神态就是提出挑战。我郑重地写上姓名,仔细读题,认真答题。不一会儿,我做完正面,抬起头来,只见梅王涛翘起二郎腿,正在东张西望。天哪!他已经做完了!我安慰自己:没事,他这样不专心,肯定会犯错的。“丁零零”,下课交卷了。梅王涛眼巴巴地看着我,说:“把答案写下来,我们对一下。”我把答案递给梅王涛,他大叫:“哈哈,你思考题做错了。”我疑惑地问:“为什么呢?”他铺开草稿纸,提起笔,得意而又耐心地讲解起来。看来,他是和我杠上了。
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俩会因为有对方这样的对手而格外努力,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竞争,超越对手,更是超越自我,和对手一起在数学的世界里翱翔。
点评
旗鼓相当的对手,会给彼此带来无形的竞争压力,同时,还有令人精神振奋的动力。作者通过细腻的外貌、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对手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彼此的尊重、欣赏和珍惜。
可敬的对手
————
安徽/柏杨
乒乓球是咱们的国球,我非常喜欢这项运动。在打乒乓球的过程中,我有幸遇到了一位可敬的对手——查培冉,他既是我的铁杆朋友,又是乒乓球桌上的强劲对手。我们曾在同一个乒乓球培训班参加培训,他是我的师兄,在球艺上胜我一筹。我不得不承认,差距就是差距,偶尔,我使了九牛二虎之力险胜他一局,也只是运气好罢了。
去年上半年,我们学校举行了乒乓球比赛。我与查培冉决赛时,全校师生都来围观。“加油!加油!”全班同学都在为我打气,但我心里仍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每当我的比分稍有领先时,查培冉便使出“杀手锏”——“查氏旋球法”:左一个上旋球,右一个下旋球,再来一个反手拉球。“好球!”我在心里暗暗为他点赞。虽然是对手,但我打心眼里钦佩他。尤其是当他的比分落后时,他表现得如此淡定,不急躁,不气馁,控球还是那么精准,打左就是左角,抽右就是右角。
元旦期间,市里组织少儿乒乓球比赛,我与查培冉代表学校参加比赛。我俩分别战胜了对手,最后争夺本届比赛的冠军。这场比赛异常激烈,可以说是球逢对手。我先胜一局,接着查培冉扳平一局;我又胜一局,他又扳平一局。最后打到决胜局,我与他打到10比10——比赛到了胶着状态,我胜一球,他胜一球,他胜一球,我胜一球,一直打到了22平。最后,我以24比22险胜,而查培冉则以2分之差屈居亚军。我想,查培冉每次都是冠军,这次他因两分之差与冠军失之交臂,心里一定很失落。谁知比赛刚结束,他便来到我身边,拍着我的肩膀,笑着说:“祝贺你!你的球技进步很快哦!今后有时间,我们再一起切磋。”他把球技看得比冠军更重要,难怪他如此淡定!
与对手同行,我学到了很多!
点评
作者采用以事记人的写法,通过记叙与对手一起参加两次比赛的事,表现了对手落后不急躁,不气馁的好品质,表达了敬佩之情。文章立意深刻,文中对手“淡定”的心态,将球技看得比名次更重要等特点都值得大家学习。另外,文中两位主人公真诚和谐的关系和积极上进的态度,也能给大家有益的教育和启发。

对手
————
我和卫元是一对貌合神离的同桌,也是一对距离最近的“天敌”。
自习课上,他总会偷偷地画出一些名家的画作,再悄悄向我炫耀。我也不甘示弱,随即写出一手好字,和他“针锋相对”。
卫元的成绩与我不差上下。每回考试,别人考好考坏与我无关,但只要卫元的分数比我高,哪怕只差零点五分,我都会茶饭不思,暴跳如雷,甚至抓狂到下一次考试的到来。
那天,我一不小心碰到了卫元正在画画的毛笔,毛笔重重地戳在那幅参天大树上。他怒气冲冲地瞪着我:“你能不能珍惜一下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就一张画吗?大不了我花钱买一张赔你。”
就在我们从唇枪舌剑,演变到差点“动武”的时候,班主任突然出现,让我们各写一份检讨。我借着这个机会,将卫元的所作所为一一列出,以解心头之恨。
一天,卫元悄悄递给我一本年新出的杂志,炫耀似的说:“看到没?我的作品上杂志了。”看着那幅翠绿的参天大树画,我内心不禁五味杂陈。我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嘲笑卫元心比天高,可当他的作品真真实实地出现在杂志上的时候,我却不得不将自己掩埋在卑微的尘埃里。
为了超越他,我开始疯狂地练习书法。一天下午,班长递给我一张喜报、一本书和一张证书。啊,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书法作品获奖并出书了!我终于可以“回击”他了!
我发现自己在学习上压力越来越大,但我们之间的暗战却从未停止。放假前一天,我背着书包准备离开学校,卫元突然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盒子递给我:“下个学期,我要转学了。感谢你和我做了四年同桌,一直激励我前进。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副作品,送给你,希望你记住我们一起的这段时光。”
听了这番话,我恍然大悟,原来至始至终都是我一个人把他当成“敌人”,而卫元从未那样想过。不过,在这怅惘之余,我却很感激卫元。因为,正是我的头脑中有了他这个“对手”,我才会不断努力地想超越他,才有了学习和书法道路上的突飞猛进。
点评
作者写了自己与一位学习上的“假想敌”之间的“暗战”,虽不见硝烟,却也是充满“刀光剑影”,给人以紧张激烈的感受。为了刻画好“对手”这一人物形象,文章运用较夸张的心理描写对“我”的内心活动作了生动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对手”,也紧紧扣住了题目。
对手
————
山西/李松原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每个人都有对手,每个人也都需要对手。我当然也不例外,我的对手就是我的同桌——小屹。平时大大小小的考试,第一名不是他就是我。
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我做完卷子一看时间,还有半个小时,便自顾自玩了起来。我扭头一看,小屹也做完了,可他却在认真地检查。这时,他对我说:“你也快检查一下吧。”我沾沾自喜地回答说:“我肯定没问题!”又过了一会儿,他指着我的一道题说:“你这道题写错了,应该这样写……”见他说得头头是道,我半信半疑地将原来的答案改掉了。当老师发下试卷时,我只考了九十八分,而小屹却是一百分!我扣分的地方,就是小屹让我改的那道题。当时我还以为老师给判错了,但看到小屹卷子上写的却是我原来写的那个答案,顿时火冒三丈,才明白小屹是在欺骗我。从那以后,我和小屹便不再来往。
事情的转折是在后来的一次期末考试。那天,我还是提前写完了卷子,又细心检查了好几遍,最后才胸有成竹地交了卷子。当时我的心里还在暗喜:“这次还好没有跟小屹对答案,否则还不知道要错多少道呢!”可当卷子发下来时,我再次惊呆了,他还是考了第一。我猜他一定会过来狠狠地嘲笑我,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他非但没有嘲笑我,反而安慰我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乃成功之母……”第二天,他还送给我一支钢笔,并真诚地向我道歉:“上次期中考试,我不该告诉你错误的答案……”我连忙对他说:“真正应该道歉的是我,我不应该这么长时间不理你,真的很对不起!”说罢,我们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从那以后,我们俩既是学习上相互竞争、相互鼓励的对手,又是生活中亲密无间的朋友。
点评
什么是对手?作者通过讲述两次考试的不同遭遇,很好地阐释了“对手”的真正内涵。真正的对手并不是敌人,而是挚友,因为对手能帮助我们成长。文章丰富的心理描写是一大亮点,第一次考试的沾沾自喜、半信半疑到后面的火冒三丈,刻画到位;第二次考试的暗喜、失落、惊讶的心理变化串联起“我”与小屹化敌为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