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关注,不迷路哦!

树叶和树根
————
山西/闫晨钰
在森林深处,有一棵茁壮的大树。这棵大树枝繁叶茂,特别显眼。
一天,这棵大树耐不住寂寞,开始说话了!树叶自豪地说:“看我们又嫩又绿多漂亮!我们可以用来做鸟窝、当帽子、做书签。到了夏天,我们可以为人们遮阳、乘凉。到了秋天,人们还可以把我们当成风景来欣赏我们呢!我们树叶的作用够大吧!谁能和我们相比呢?”
大树底下的树根听后慢慢地说:“别小看我们,虽然我们生长在地底下,大家看不到我们,但是我们的作用也大着呢!如果我们树根不给你们树叶养分来哺育你们的话,你们树叶早就枯萎了!再说,如果我们不在地下给予你们支撑的话,大树就会倒下,那么树叶就不存在了,你们哪还能发挥那么多的作用啊!”
树叶恍然大悟,说道:“原来你们树根的作用也相当大呀!如果没有你们树根的哺育和支撑,我们树叶恐怕早就枯萎了。原来我们都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啊!”
最后,树叶和树根会心地笑了。
点评
小作者描写了大树的树叶与树根的对话,来说明生活中的哲理,不骄不躁,共同合作,小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想象力丰富,值得大家学习!
两只蝴蝶
————
广东/唐桂玲
蝴蝶妈妈生了两只蝴蝶,一只纯白无瑕,一只黑不溜秋。
大家都很喜欢白蝴蝶,因为她的颜色跟天上的云一样纯净,就像白雪公主一样美丽,因此她非常骄傲。大家围着白蝴蝶唱歌、跳舞,还叫她“白雪公主”。黑蝴蝶呢?大伙儿都不喜欢她,说她又黑又丑,没人愿意跟她玩。
早上,黑蝴蝶正在晨曦中忙着采花粉,白蝴蝶轻蔑地对她说:“小黑炭,你看你的皮肤多黑呀,和我相比,根本就是一个天,一个地!快走开,别把我纯净的身体染黑了。”其他蝴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但是,黑蝴蝶既不伤心也不自卑,而是更加努力地采集花粉,一有时间就帮助年老的蝴蝶干活。
有一天,蝴蝶妈妈带回一个消息:蝴蝶王国要评选“最美蝴蝶公主”,三天后在五彩国举行。白蝴蝶听了,马上让形象设计师按照今年流行的颜色,把自己染得五彩斑斓,她还努力练习优雅的飞行姿态。而黑蝴蝶呢?还是老样子,每天辛勤地采花粉。
白蝴蝶心想:“最美蝴蝶公主”非我莫属!
到了比赛那天,白蝴蝶和黑蝴蝶一同来到五彩国。谁知,五彩国里的蝴蝶个个都是色彩斑斓的,白蝴蝶把自己染成这个样子在这里一点也不起眼,失去了优势的白蝴蝶再也不是以前的“白雪公主”了。五彩国里的蝴蝶们都兴奋地围着黑蝴蝶看,因为在五彩的世界里,黑蝴蝶是那么纯粹,那么独特!
评选的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冠军竟然是大家往日嘲笑的黑蝴蝶。评委说:“黑蝴蝶黑得很美丽,是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是她善良、勤劳、乐于助人。”那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白蝴蝶听了,灰溜溜地飞走了。
其实,自然的才是最美的,就像黑蝴蝶一样。不要盲目追求外表美,心灵美才是真的美。
点评
开门见山,起笔设悬念:文章开头紧扣题目用笔,写一白一黑两只蝴蝶,自然令读者产生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致。
卒章显志,对比明中心:篇末“不要盲目追求外表美,心灵美才是真的美。”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又通过对比明确了中心。
欲扬先抑,衬托形象美:对黑蝴蝶“心灵美”的赞美是文章要刻画的中心,而一开头却直写“大伙儿都不喜欢她”。在“最美蝴蝶公主”的评选中黑蝴蝶骄傲胜出,结果出人意料。文章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衬托中将黑蝴蝶的形象表现得更美。
两只蚂蚁
————
广东/杨玉玉
在海边,两只蚂蚁爬到一棵凤凰树上,钻到同一朵鲜花的花蕊中吮吸着花蜜。一阵大风吹来,花枝断了,于是,两只蚂蚁抱紧花瓣,随着花枝坠入了大海。
漂呀漂,小蚂蚁首先清醒过来了,它摇醒大蚂蚁道:“哥,你看,风把我们吹入大海,趁现在离岸边还近,我们赶快游回去吧,不然一会儿漂远了,我们非葬身大海不可!”大蚂蚁抬头一看,由于波浪的推涌,现在它们离海岸已经有10多米远了。它不禁吓得两腿发抖,颤抖着声音说:“千万不能,千万不能啊!离岸这么远,那……那太冒险了!”“哥,现在冒点险还有希望,否则,波浪越来越大,离岸边越来越远,我们就无法再游回去了!”小蚂蚁见说服不了大蚂蚁,便咬牙独自离开了花枝,迎着波浪向岸边奋力游去。
大蚂蚁见小蚂蚁一会儿漂上波峰,一会儿跌进浪谷,不由得担心起来:“哎呀,我的妈呀,这么大的风浪,我们小小蚂蚁能承受得了吗?它肯定会喝不少咸水,吃很多很多苦的。”
就这样,小蚂蚁奋力向岸边游着,大蚂蚁在海中漂着……突然,小蚂蚁的身影不见了。过了一会儿,小蚂蚁的头在岸边露了出来,只见它抖抖身上的海水,艰难地爬上了岸。风,越刮越大;浪,越涌越急;岸,越离越远。一个滔天巨浪打来,大蚂蚁紧紧抓着的花瓣终于离开了花枝,孤零零地被抛入了大海,一会儿,花瓣也没了踪影……
点评
想象丰富,发人深省:在坠海之后,两只蚂蚁因看待问题的态度不同,最终的命运也截然不同。故事情节富于想象,深刻的寓意着实发人深省。
形象突出,对比鲜明:在故事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塑造了一正一反两个典型形象:小蚂蚁因奋力拼搏终于重回岸边,而大蚂蚁却因害怕怯懦,最终葬身大海。充分的对比使得整篇文章的思想明白晓畅。
骄傲的小毛驴
————
黑龙江/辛欣
小毛驴住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山村里,这里的人们做事都靠它,每当见到它,都赞不绝口。
突然有一天,小毛驴听见村子里的人正在纷纷议论,说电磨很好,比小毛驴要好上八九倍,甚至要好上十倍呢。小毛驴听了村里人的议论,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它决定和电磨进行一场比赛。
小毛驴雄赳赳、气昂昂地到了磨面场,对电磨说:“兄弟,人人都说你好,明天,我倒是要领教领教你的真本事。”
电磨听了,哈哈大笑,说:“跟我比,再过八辈子吧!但是看你那么有自信,我就跟你比一场。”
第二天,小毛驴就来到了磨面场,对电磨说:“开始比赛吧!”说完,它们进行了一场紧张激烈的比赛。小毛驴为了展示出自己的真本事,比从前磨面的速度快多了。小毛驴看见面粉从石磨里漏了出来,心里乐滋滋的。突然,它感到累了,准备休息休息,可它又看了看旁边的电磨,心想:我决不可以输,一定要坚持到底,再说,我才磨了半筐多,电磨已经开始磨第二筐了。时间到了,小毛驴磨了三筐,电磨磨了五筐,电磨获胜。但是小毛驴一点都不服输,心想:这一次电磨肯定是碰巧赢的。
第三天,小毛驴又听见人们在纷纷夸赞卡车,它想:我可没见过这名字叫卡车的东西,我倒要和它比试比试。于是,小毛驴来到了卡车旁,又对卡车说:“卡车老兄,听说你有很多的优点,我明天倒要和你比一比谁能干。”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转眼便是第四天了。小毛驴挺着胸,昂着头,哼着歌,自以为很能干地对卡车说:“开始比试吧!”说完,它们举行了一场紧张激烈的比赛。
小毛驴背着两捆麦子,直往家里跑,大卡车还在把一捆又一捆的麦子往后面放,小毛驴见了,讥笑大卡车太慢了,但还是一个劲儿地往主人家跑。突然,它听见了“嘟嘟嘟”的声音,它转头一看,原来大卡车已经在它身旁了。大卡车一加速,追上了小毛驴。当小毛驴到主人家的时候,已经看见大卡车在等它了。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黄叶纷纷降落的季节到了,小毛驴站在山顶上,心里暗暗地想:山区越来越发达了,我已经派不上用场了,该下岗了。
点评
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文章开头结尾形成对照,使全文的构思完整统一。
卒章显志,主题鲜明:结尾借小毛驴的“自省”揭示了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山区越来越发达了,山区生活、生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落后的生产工具必遭淘汰。
语言活泼,生动感人:作者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小毛驴和电磨、卡车比试劳动的过程,以此塑造的小毛驴形象让读者眼前一亮。
凹VS凸
————
江西/张一诺
自吹自擂
“凹——凹——凹——我乃独占鳌(凹)头。” “凸——凸——凸——我乃独(凸)一无二。”这是从哪传来的声音?原来是凹先生和凸姑娘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凹凸、凹凸,我凹在前,你凸在后。凹老大,凸老二。” 凹先生扬扬得意地说。“嘁!你这个矮冬瓜‘凹’,还敢跟本‘凸’姑娘比!” 凸姑娘立即反驳。“凹透镜(近视眼镜),可是新世纪最需要的了,小朋友看电视,玩电脑过多,就需要我凹透镜帮忙,我保证小朋友看黑板清清楚楚。” 凹先生不服气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凸透镜(望远镜)比你先进多了。凸透镜你没听说过吧!一看你就是土包子。戴上凸透镜你站在山顶上可以把城市的风景尽收眼底。”凸姑娘噘着嘴巴说。凹先生严肃地说:“我勤劳,埋头苦干,是无私奉献的‘男子汉’。”“我冒尖,出人头地,是顶天立地的‘女英雄’。”凸姑娘骄傲地说。
针锋相对
凹先生与凸姑娘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接着,演变成反唇相讥。
“看看你那脑门突出来就像一座大山,别人必须跟你保持距离,要不然就被你大额头撞飞了。”凹先生撇撇嘴说。“噢!哈哈!凹先生奇丑无比,你看你的眼睛凹下去了,看见你就像见到骷髅似的,把我吓得魂飞魄散。哈哈哈!”凸姑娘一脸坏笑。“你!你!去死吧!”凹先生脸都气红了,“凸,你就像庙里的秃驴。”“凹,你就像我家的便池。”“凸——秃驴。遇到干旱干死你!”“凹——凹陷。遇到洪水淹死你!”凹凸互不相让,结果,拳脚相加。
团结合作
幸好“慢”老先生及时赶到,拉开他俩,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兄妹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看你们俩拼接起来就是一块天衣无缝的长方形砖了,你们可以做铺路砖,可以建成高楼大厦,可以装饰新房,为人类作贡献。你们俩各有各的长处,要学会取长补短呀!不要互相揭短,伤害兄妹感情啊!”凹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惭愧地低下高傲的头。
“呀!呀!呀!”凹凸同时尖叫起来,对“慢”老先生说,“我们三人站在一起就是‘凹凸慢’(奥特曼)。我们可是大英雄奥特曼的近亲呢!” “哈哈!原来我们都是一家人呀!”
从此以后,凹凸握手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点评
作者光看“凹凸”二字,就产生许多丰富的联想。首先在“凹先生”与“凸姑娘”的自吹自擂中,不着痕迹地将“凹透镜”与“凸透镜”的用处娓娓道来,让人眼前一亮。文章多处语言诙谐生动,特别是结尾“慢”老先生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一语点醒“凹凸”,还自嘲为“凹凸慢”(奥特曼),让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