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押题作文:《______的记忆》或《记忆中的______》

迂夫子文吧作 2025-03-12 02:54:24

点关注,不迷路哦!

作文押题

请以《______的记忆》或《记忆中的______》为题(任选其一补全标题,也可另拟文题,题中要有“记忆”两字),写一篇记叙文,展现你在成长过程中对某一事物、场景或情感的深刻印象,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挚。

满分范文

试卷上的记忆

————

四川/张珂轩

最近的复习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每天都是与卷子亲密接触。

(请你划线:开篇交代事件的背景。复习到了怎样的阶段,每天与试卷的亲密接触已经让作者“掉以轻心”。)

语文课上,刘老师发下来一张试卷,我瞅了瞅,全是看拼音写词语。“小菜一碟。”我心里暗暗想着。

我兴冲冲地开始做起来,心里莫名地欣喜,这张语文试卷一定又是满分。还没到下课时间,我就把试卷交了上去。在交完卷子转身的一刹那,我发现刘老师的眉头紧皱着,心里不由地咯噔了一下。

(请你划线:“我”很自信地做完了试卷,就在转身的刹那,老师的表情让作者产生不祥的预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领起下文。)

下午,我们班的“大喇叭”马晓天蹦蹦跳跳地从门口冲进了教室,深吸一口气说:“大家注意!下节课我们发语文试卷。”

顿时,原本相对安静的教室霎时炸开了锅,叽叽喳喳的议论声不绝于耳:“你估计你考多少分?”“我这次应该会是95分以上吧!”“你可以考满分吗?”“那是必须的,这次试题太简单啦!”

“轩哥,刘老师叫你去办公室。”“大喇叭”马晓天兴冲冲地对我说,“估计你又是第一名,刘老师想特别表扬一下你吧!”

来到办公室,一眼就看见我的试卷摆放在办公桌上,那鲜红如血的分数让我触目惊心,这样的分数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的陌生,黯淡无光的分数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原以为100分的试卷却被鲜红的叉叉代替。那些鲜红的叉仿佛利剑一样狠狠地刺在我的心上。我低着头,心不安地跳着,犹如一头小鹿在砰砰地撞击着我的心房。我不敢抬起头直视老师愠怒的面孔,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刘老师一言不发,但她脸上那种失望至极的神情,却让我不敢直视。空气似乎凝固了。

(请你划线:层层铺垫“我”即将取得的好成绩,我的志得意满和同学们的期许,与下文中不理想的成绩形成巨大反差。表达效果更具感染力。)

终于,刘老师开口了,声调比平时高了些许,脸上那冷酷的面容是我从不曾见过的。“你自己看看你的试卷,真是奇怪了?居然会把‘光晕’拼成‘亮晕’……最近,我发现你学习不太踏实,书写也退步了。你要摆正自己的学习心态……”没想到刘老师说得如此中肯,“老师希望你能踏踏实实地学习,不要浮躁,不要急于求成!”

我怯生生地望着试卷,心狠狠地颤动了一下,没有勇气去面对我的分数。那如火焰般燃烧的分数正炙烤着我的心。难过、委屈、自责……在脑海中久久萦绕,挥之不去。我一步一步地回到了教室,心在伤心地哭泣。同学们的嬉戏声犹如一把把锥子毫不留情地刺进了我的心窝,我只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重做这张试卷的人寥寥无几,但是我却“榜上有名”。我不敢相信这个糟糕透顶的分数。但从那以后,我便开始更加努力,在挫折中慢慢成长起来。

(请你划线:作者被迫成为“少数人”中的一员,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作者对待学习的态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并因此得到了成长的机会。)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试卷上那鲜红的叉却如刻刀一般,始终刻在我的心上。刘老师的教诲更是一直在耳边回响:“踏踏实实地学习,不要浮躁,不要急于求成!”

点评

一波三折,直指主题:作者本是语文成绩的佼佼者,此次试卷做得也是顺风顺水,得到满分似乎成为不争的事实,可是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写作中以试卷成绩的前后波动作为主线,“我”心中的情绪波动作为副线,突出了我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渲染了我认识错误,积极改正的态度。

口语表达,拉近距离:文章多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无形中拉近了文章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口语化的表达相对于书面语而言,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和理解,文章中在“我”与同学,老师与“我”的多个情节中都用到了这一表达方式。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适当尝试灵活使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记忆中的老桑树

————

江苏/刘垚

十岁以前,我一直住在亲切的大院里。

说是大院,其实一点儿也不大。一问挨一问的青瓦平房组成了一个“口”字,四四方方的。中间空着一大块地,供院子里的人们洗晾衣服、择择菜、唠唠家常等。小小的我把那一方空地视为我的“伊甸园”,尤其是中央那棵老桑树,更是承载了我童年无限的快乐与向往。

大院里住了四家人,都是上好几辈子就住在这儿的“铁邻居”,亲密得就像一家人。至于那棵老桑树,就算是耄耋之年的老奶奶都说,在她小时候,这老桑树都差不多这么高了。

刚上幼儿园那会儿,我认为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莫过于桑葚子了。到了夏天,我最爱跟着几个小哥哥、小姐姐在大桑树的树阴下玩儿。由于我还小,不懂得他们的“游戏”,就在他们周围跑跑跳跳、笑笑叫叫。有时他们玩累了,便争先恐后地爬到大桑树上去,坐在树杈上,左右手轮番着抓一大把桑葚往嘴里塞。每到火辣辣的夏天,桑树上便挂满了桑葚,沉得仿佛托不住了。那时我还不会爬树,便眼巴巴地望着他们在树上大快朵颐,嘴都吃得紫黑紫黑的,急得我口水直流。通常他们吃饱后,都会记得给我带一把下来。偶尔忘记了,看到我眼馋的模样,哈哈一笑,又轻快地爬上树给我摘一把。我狼吞虎咽地吃掉了桑葚,脸上手上全花了,心里却甜极了、凉快极了!

长大了一点儿,快上小学了。我终于学会了爬树,给我带来的乐趣不仅仅是吃桑葚,还有小巧的漂亮的桑树花。也许你没听说过桑树花,但它的确存在。桑树花实在太小了,就算爬到树上也不一定能发现。直到我爬了半年的树,才发现这些小尤物。只有在春暧花开的日子里,桑树花才出现,藏在茂密的树叶中。它由四片花瓣构成,淡淡的黄色,无数朵小花聚成了一簇花团,仅比蚂蚁大一点儿,难怪这么难发现!桑树花虽小,美丽不示弱,只是吃起来很酸,现在想起来这味道都觉得牙根发软。

上小学了,我像大多数小朋友一样养起了蚕宝宝。只不过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老桑树。所以,我养的蚕比班上任何一个小朋友养的蚕都要肥、都要长,结的茧子也更大更漂亮。为此,我不知特意为老桑树浇了多少次水、施了多少次肥,只愿它能快快长出更多更好的嫩叶。说起桑叶,在我幼时的思想中,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小妹妹咳嗽了,摘几片桑叶煮水喝就好了。小哥哥跌倒了,扯片叶子擦擦就不会发炎了。大姐姐也拿桑叶泡水喝,说是美容养颜。嗬,这桑叶!

我十岁那年,我从亲爱的大院搬进了现在的楼房,连同记忆一起搬走了。至今仍忘不了搬家那天巷子口停着的挖土机。它是要把大院拆了吗?连同我十年的美好回忆!

记忆中那葱葱郁郁、枝繁叶茂的老桑树,那和蔼可亲、慈爱敦厚的老桑树,你在哪里啊?

点评

老桑树下有住了几辈子的“铁邻居”,相亲相爱如同一家人:甜美的桑葚里有邻家大哥哥、小姐姐对我这个馋猫弟弟的照顾,因而越发感觉清凉、甘甜,成了永不褪色的记忆:桑叶不仅喂肥了蚕宝宝,而且是灵丹妙药,不但能治病,还能美容养颜……一棵树,一首歌,一棵童年的老桑树,作者满怀深情的回忆也勾起了我们的一些未曾遗忘的情思。

开在记忆中的花朵

————

湖南/陈瑀芷

一觉醒来,拉开厚重的窗帘,冬日暖阳“唰”地飞到我的床上,我眯着眼睛看向天空,阳光又跑过我的眉梢,把我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

走到阳台上,看到吊兰花在阳光下竟然发出迷人的光圈,我抬头看着像是被水洗过一样的天空,心里格外干净,谢谢老天爷又恩赐给我一个写意的周末!

“叮咚”一声,门铃响了,邮局送报纸的叔叔出现在我家小院的铁门外,向我扬了扬手中的报纸。我飞快地冲下楼,从他手中接过厚厚的一叠报纸和邮件,并快乐地送给他一个大大的笑脸。突然,一个特殊的信封闯入了我的眼帘,落款是台湾彰化县。这是我分别了六年的好朋友小朵寄来的,告诉我她们全家将回来过春节。

小朵,曾是我的邻居,我们同年同月出生,她只比我大五天,我们一起上了三年幼儿园,又一起上了两年小学,同进同出,像一对亲生姐妹。

她爸爸到澳洲留学后没有回大陆,而到了台湾侍候她年迈的爷爷,并继承遗产。后来,她爸爸为她和她妈妈办好了去台湾定居的手续。记得他们离开是在六年前的一个暑假,提前得到消息的我们一直在躲避着她的父母,常常不管烈日炎炎,我们俩要么在公园里坐上一整天,要么在超市逛得不回家,晚上她也会一声不响地跑到我的房间来,和我睡在一起。父母们看着我们哭得通红的眼睛,也双眼红红地陪着我们。

分离的时间终于到来了,小朵和我站在阳台,说着那永远也说不完的话。突然,眼睛落在那盆吊兰花上,一朵朵垂下而又坚强地抬起头的小花映入我们的眼帘。我迅速剪下一枝,把它插在泥土里用塑料袋包好,放入了小朵的行李箱,嘱咐她到台湾后一定要用盆栽种下来。

从此以后,小朵每年都会给我写信,每次都要告诉我吊兰的生长情况。这次的信里,小朵高兴地告诉我,她已经把吊兰养成了超级大的六盆了,每年送出六枝给她的邻居栽种,并要邻居也像她这样一朵一朵传下去。现在,她那个小区到处都能看得到青枝绿叶的吊兰。她十分有成就感,并准备向其他城市的同学传递。她的目标是让吊兰花开遍台湾。

看着她的信,我的思绪再次回到了六年前。其实,那时的我们也知道小朵是去台湾,不像是去国内其他城市,很多东西都是要受到限制的。我送她吊兰,是希望她经常能看到花,就想起我。但是近几年,两岸交流越来越多了,我和小朵的联系也越来越多。打电话对于我来说是太奢侈了一点,可写信却很方便了。特别是现在,“小三通”“大三通”包机等,让两岸人民来来往往,越来越便捷了。

放下信,看着阳台上静静开放的吊兰花,我突然感觉到,在我记忆里的那朵小小的吊兰花,在小朵的努力下,一定有了无数朵花,开放在她那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我仿佛看到,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吊兰花开遍了全台湾……

点评

本文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通过细腻的描写,把友情写得很有感染力。开篇写景,叙写冬日的暖阳与吊兰的迷人,为后文的写人叙事作有力的铺垫。作者深情追忆与吊兰相关的深情厚义,继而描写象征友情的花,在台湾越开越多,并以此热情赞美两岸交流的通畅与便捷,意蕴深刻。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