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恢复军事交流,中美就在南海交手,两国缓和只是表面功夫?俄乌冲突还未结束,普京畅想胜利,为时过早还是胸有成竹?美日担忧中俄联手,又释放出了什么信号?王外长提点日本,岸田能否交出一张“满分答卷”?
中美在南海交手,两国关系再度进入不定状态
距离中美两国恢复军事交流还没有过去多久,外界还没有真正看到美国同中国缓和军事关系的诚意时,美国似乎又按捺不住了,开始在中国周边搞新的小动作。
在11月25日时,中国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就通报了一起非法闯入事件,表明美国“霍珀”号导弹驱逐舰在当天未经中国政府批准,非法闯入了中国西沙领海。南部战区因此而组织海空兵力进行跟踪监视与警告驱离。
在发言中,他还批评美国此举严重中方侵犯主权,是其大搞“航行霸权”、制造“南海军事化”的又一铁证,充分说明了美国才是南海安全风险的制造者以及南海和平稳定的最大破坏者。

这和前段时间中美两军恢复军事交流时双方之间的氛围已经截然不同,这场缓和给中美两国带来的轻松感完全被美国的蛮横行径所打散,两国之间再度进入了军事关系紧张的状态。
除了自身在南海横冲直撞之外,美国及其盟友在南海与菲律宾的联合行动也从未停止,11月21日起,菲律宾和美军就在南海举行了为期三天的联合海上与空中巡逻;11月25日,澳大利亚又与菲律宾在南海进行首次联合海空巡逻,这两次巡逻任务都是为了对中国施加威慑,利用菲律宾与中国的领土争议扩大美国军事集团在南海的战略部署。
如果后续菲律宾利用美国的站台加强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活动,其所造成的影响甚至比美军军舰闯入中国领海还要严重,在美国的支持与刻意放任之下,南海很可能会爆发一场以菲律宾为战场的冲突,菲律宾将作为美国代理人的角色与中国交战,从而牵制中国,为美国的对华遏制政策创造机会。

在这一套自身挑衅加代理人竞争的组合拳之下,一旦中国露出破绽,就有可能在经济与军事层面遭受打击,从而不得不分出精力来进行应对,无法再全力推进中国自身的发展进步。
因此,我们要保持充分的警惕,在南海方向上维持对自身领土的绝对控制与常态化巡逻,不让美国找到寻衅滋事的机会,同时也让菲律宾无法在中国领土上真正站稳脚跟,实质性地侵蚀中国领土。
只要中国在国际法的框架内保持克制,维持对自身领土的掌控,美国就不会达成自己的目标,因为美国的一系列挑衅行为与指使菲律宾所进行的侵犯行为,其根本目的都是像去年挑起俄乌冲突一样逼中国打第一枪,美国自身也承受不起主动开火与中国开战的代价,只能以这种边缘形式的不断挑衅促使中国主动出手,而后像对俄乌冲突一样掌控舆论主动权,站在道德高地上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制裁与遏制。

这需要我们在警惕的同时保持冷静,我们从中美恢复军事交流时就能够预测到美国并没有足够的诚意,此时美国对中国进行频繁挑衅并不出人意料,中方在维持守护自身领土的坚定态度时,也需要把控反制美国的力度,不给美国留下把柄与借口。
但若是美国或菲律宾主动开了第一枪,中国也必然不会犹豫,在中国全体人民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强烈愿望之下,我们会让美国再度体验折戟沉沙的感受。

在中美博弈的局面出现变化时,拖延已久的俄乌冲突也有了新的进展,这场延续超过一年半的冲突,终于有了结束的迹象。
在11月24日时,世界俄罗斯人民会议副主席马洛菲耶夫就对外透露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将在该组织11月27日至28日举办的第二十五届大会期间发表讲话,并将专门讨论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获得胜利之后的情况,以及世界在俄罗斯胜利之后会是什么样子。莫斯科和全俄大牧首基里尔也会在此次大会上发言,鼓舞民众的信心。
这一举动说明俄罗斯官方已经开始认为俄乌冲突趋于末期,在不久之后就会迎来结束。

这很可能是俄方基于近期乌克兰方面的最新动作以及前线战线战况所做出的推断,因为自10月份巴以冲突升级分流了西方援助乌克兰的武器之后,乌克兰在前线就一直处于疲软状态,俄罗斯借机包围了顿涅茨克州的重镇阿瓦迪夫卡,并取得了整体战线上的战略优势。
在俄罗斯的优势火力之下,乌克兰在这个冬季很可能会失去大量的重要阵地,甚至失去某些重要城市,这会导致乌克兰的防线逐渐破碎,使其不得不后撤向下一道防线。在这样的进攻与后撤中,乌克兰的整体防御态势会逐渐瓦解。
而以往乌克兰在冲突中最为倚仗的人力优势也已经逐渐步入枯竭,在11月份时,乌克兰国内传出了很多征兵困难的消息,大量老人、妇女被征入部队,一些妇女组织甚至近几天还在进行宣传攻势,试图以加强军队中女性占比的方式维持乌克兰军队编制。

这一切都说明,在俄军的优势火力消耗之下,乌克兰无法再维持传统的完整编制,若是前线的消耗继续加剧,乌克兰会在火力与人力的双重弱势之下节节败退。
除了明面上的战场信息之外,乌克兰国内在近期,也透露出了很多对战争失去信心的消息,据《乌克兰真理报》11月24日报道,乌克兰执政党人民公仆党议会党团主席阿拉哈米亚在当天就表示,俄罗斯在去年3月时曾承诺,若乌克兰保持中立且不加入北约,俄罗斯就会停火。当时俄乌之间的和谈已经进入了深化阶段,但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直接前往基辅,要求乌克兰不能与俄罗斯签署合约,已经开始动摇的基辅高层才决定继续与俄罗斯战斗。
阿拉哈米亚的这番发言显然是在向西方抱怨,指责西方的干预让乌克兰失去了和平机会,并因此而付出了很多无谓的代价,这是乌克兰官方高层首次承认西方的干预导致了俄乌和谈失败。

在此之前,也有乌克兰媒体和美国陆军退役人员爆料称,约翰逊破坏了俄乌冲突结束的努力,但乌克兰官方从不承认这一论调。此番变脸说明乌克兰对西方朝三暮四的态度十分不满,并对曾经拒绝俄罗斯的和谈而感到懊恼,如果俄罗斯近期发起新的和谈,乌克兰的态度可能会出现松动。
甚至在巴以冲突的压力之下,西方也希望乌克兰与俄罗斯进行和谈。在德国《图片报》10月24日报道中,就援引政府内部人士的消息爆料称,美国和德国都想逼迫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求和,为此两国计划限量对乌克兰供应武器,使武器需求仅能满足乌克兰守住防线,希望借此让乌克兰意识到他无法夺回失去的领土,从而迫使乌克兰与俄罗斯议和。
在这一切之外,乌克兰的社会状况也已经进入了崩溃边缘,在俄罗斯无人机的不断袭击之下,乌克兰首都基辅在11月25日又进入了大停电的状态,约有1.6万户家庭断电,这让人想起了去年冬季基辅的状况,若今年冬天大停电再次重演,整个乌克兰的抵抗意志会大幅削弱。

总而言之,我们很可能会在不久之后看到俄罗斯与乌克兰双和谈,届时这场拖延已久的冲突将会以西方妥协的形式结束。
美日为何会担心中俄联手?聊完俄乌战场,我们来关注中国周边的最新变化——美日两国似乎又开始炒作起了中俄合作问题。
据日本防卫省智库防卫研究所在10月25日发布的“中国军事动向年度报告书”,日本当前似乎正在担忧中国与俄罗斯在军事及核能等领域的广深化合作,并害怕中俄的这种合作共同改变现有国际秩序。
日本放送协会则在25日的报道中强调,防卫研究所每年都会制定这份所谓的“中国安全保障报告”,这份报告书代表了日本对中国周边安全局势的整体判断,而今年报告的主题就是“中国、俄罗斯及美国交织而成的新战略环境”,这表明日本防卫省已经认为周边局势进入了大国博弈的阶段。

除了日本之外,美国也在近期表达出了类似的担忧。美国国务院亚太副助理国务卿华自强就在11月22日于美国智库“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上发表讲话,表明对中俄“无上限伙伴关系”的担忧,他甚至还尝试拨离间,宣称中国对俄罗斯与朝鲜加强关系不满,其中所滋生的矛盾可能导致中俄长期关系无以为继。
这种种舆论炒作手段我们都异常熟悉,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西方在俄乌冲突中一直在炒作类似的观点,不断指责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密切并试图以各种所谓的矛盾来干扰中俄合作,以避免中俄改变国际秩序。
但事实上,这些炒作与干扰对中俄两国并没有任何作用,中俄并不是西方这样的军事政治同盟,而是基于独立自主外交关系的对等合作,两国之间并非不能存在争议,但双方仍旧可以优先推动共同利益层面的合作,西方想要阻止中俄合作恐怕会难于登天。

同时,美日等国所担忧的国际秩序被改变,根本问题也不在中俄两国身上,而是在美国自身。当前全球普遍不满美国单边霸权主义所主导的国际秩序,在新兴国家不断崛起之时,各方都希望美国能够负起一个大国的责任,引导国际社会向多边主义合作的方向发展,而美国却固守单边主义,不断加强维护自身的霸权,全球范围内自然就会掀起一股改变美国霸权秩序的浪潮,这是历史的潮流,并非中国或俄罗斯可以以一己之力所引动。
所以,与其担忧中俄联手,美国不如回头看看自己,思考自己是否要做出改变,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以避免被历史进步的浪潮所吞没。
而跟随在美国身后为美国充当鹰犬的日本,更应该考虑考虑,在炒作与中国相关的话题之后,自身糟糕的经济状况要从何处获得助力缓解?前段时间与中国缓和关系的外交努力,又会不会因此而付诸东流?

在近期一段时间里,日本与中国恢复贸易关系、重新振作自身经济的愿望可谓是十分强烈。为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不但主动向中方示好,还在此前一直不愿松口的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给出了新的表态,表明愿意同中方进行对话。

11月25日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韩国釜山出席中日韩外长会期间还会见了日本外相上川阳子,并在讨论重建战略互惠关系时提到了三点,分别是:
一,树立正确相互认知,明确双方不构成威胁,各自坚持和平发展;
二,尊重彼此正当关切,尤其是日方要在台湾问题上守承诺,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不得干涉中国内政;
三,加强互利合作,共同抵制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切实维护产业链通畅。
这三点涵盖了中日两国当前交往障碍的一切解决办法,算是王外长在提点日本方面,这几乎就是对恢复中日关系这场“考试”进行“泄题”,只要日本照着答案抄上去,就能交出一张“满分答卷”。

而低迷之中的日本经济也会因为中日贸易关系恢复而迎来转机,只要日本重新打开中国市场,就有机会缓解美元加息周期给日本带来的经济压力,帮助日本国内的各大企业挺过这段困难时间。
在这个时候,日本继续炒作与中国相关的话题,干涉中国与别国的交往,很显然会影响中日两国贸易关系的重新恢复。为了自身利益,日本方面最好多做考虑,在涉及中国的话题上保持谨慎,避免中日两国的共同外交努力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