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卫星紧盯美国,中俄对表,美抱怨中国见死不救,哈以延长停火

听芹谈国际 2023-11-30 10:01:18

朝鲜卫星图像曝光,为何紧盯美国航母?中俄“对表”,又释放出了怎样的深意?在亚丁湾救援油轮的美国,为何又指责中国“见死不救”?哈马斯与以色列延长停火,又是否能改变加沙困局?

朝鲜侦察卫星紧盯美国,拍摄大量战略目标

在11月21日时,朝鲜国家航空航天技术总局成功使用朝鲜自研的“千里马1”型运载火箭,成功将“万里镜1号”侦察卫星送入轨道。这是朝鲜今年第三次尝试发射卫星,也是唯一一次成功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此前,朝鲜方面曾经多次发射“光明星”系列地球观测卫星,但这些卫星搭载的遥感设备并不足以帮助朝鲜获得美韩两国的具体军事部署信息,而此次发射的“万里镜1号”侦察卫星搭载有专门的地面侦察拍摄设备,能够探查包括美国本土军事部署在内的大量战略信息,这些都是朝鲜以往用常规手段难以直接获取的。

此前,朝鲜也可以通过网络公开的高精度商业卫星图片获取一些信息,但是商用卫星通常会屏蔽敏感军事地区,而且具有时间的滞后性;虽然根据前两次朝鲜发射失败后韩国打捞卫星残骸所分析的结果来看,朝鲜“万里镜”系列卫星搭载的光学设备精度很可能不如一些商用地图卫星,但朝鲜起码拥有了实时拍摄与传输敏感军事区域的能力,这对朝鲜方面来说是质的突破。

因此,在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就格外关注卫星的工作状况与拍摄成果,还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

朝中社在11月28日就报道称,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已经收到了侦察卫星所拍摄的白宫、五角大楼以及诺福克海军基地的美国航空母舰照片,在这些照片中总共发现了四艘核动力航母与一艘英国航母,还可以看到一些美军在韩国的军事部署,包括正停泊在韩国釜山海军基地的美国“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

此外,报道中还提到,除了这些美国战略目标之外,金正恩还查看了卫星所拍摄的韩国重要目标,特别是首尔和平泽的驻韩美军基地。

从这些表述来看,朝鲜在卫星发射之后似乎一直在紧盯着美国,这直接印证了朝鲜发射卫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对抗美国在半岛区域不断加码的军事部署,以加强朝鲜对抗美韩同盟的能力。

而能够清晰分辨照片中的航母,说明卫星搭载的侦察设备对地面目标至少有十米级的分辨率,在法新社的报道中甚至分析称,如果朝鲜从俄罗斯获得了卫星侦察相机,则有可能将地面分辨率降至1到2米的水平。

但即便是十米级分辨率,也已经足够让朝鲜做很多事情,金正恩重点关注的首尔与平泽美军驻韩基地都在朝鲜远程火箭炮的打击范围内,一旦发生冲突,朝方完全可以通过侦察卫星事先判断这些军事基地内的状况,再选择时机对这些美军基地发动打击,制造更大的伤亡。

除此之外,朝鲜还可以借此了解一些美国敏感军事地点的部署状况,方便调整洲际弹道导弹的打击目标,甚至通过卫星对地面车辆及装备聚集的分析来判断打击何处可以给美国造成最大的损害。

而在接下来几个月里,朝鲜还计划发射更多的侦察卫星,一旦这些处于不同轨道的卫星形成足够的密度,可以对美国进行无缝切换式的侦察交替,美国一切明面的军事活动都会暴露在朝鲜眼前。

虽然对于这种比较初级的侦察卫星,美国早在冷战时就有一套完善的对抗与遮蔽策略,但朝鲜方面不断的公开宣传,还是会给美国带来舆论与政治上的压力,美军针对朝鲜的行动也多了一层需要考虑的要素,必然会变得更加束手束脚。

因此,美国与韩国方面对朝鲜发射卫星的反应十分激烈,韩国方面直接暂停了前总统文在寅在2018年签署的《全面军事协议》部分执行内容,并在11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朝鲜发射卫星一事的会议上指责朝鲜,称朝鲜的“挑衅”已经“超越地区范畴”,成为“全球性问题”。

而美国同样在这场会议上狠批朝鲜,指责朝鲜正削弱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权威。

但不论如何,朝鲜的卫星已经在轨道之中,美韩两国怎样指责朝鲜都已经改变不了事实,与其继续激化矛盾,让半岛向着冲突的方向发展,美韩两国不如反思自己在此前半岛局势步步升级中发挥的作用,着力于推动停止半岛局势升级,让半岛争议回到谈判桌上,不再以军事竞争的方式升温。

中俄“对表”,对的是外交信任

聊完半岛局势,我们来关注中俄关系的最新进展。

在前段时间,俄罗斯与中国曾经进行过一轮高密度的高层互访活动,当时就有很多人猜测这是俄罗斯在中美关系缓和之后与中国重新确认信任的措施,而如今,俄罗斯方面亲口印证了这一说法。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月28日报道,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在“普利马科夫读书会”国际专家学者论坛上回答记者问题时,就谈到了中俄两国在11月较早时的密集外交互动,他对此评论称,俄罗斯并不期望从美国人那里获得什么,但是在与中国同行的接触时,俄方同中方进行了相关的“对表”,为此他对中国表示感谢。

这里的“对表”所指的就是互相确认双方的外交议程与目的,以此稳固双方的外交互信关系。这说明在中美两国达成一系列缓和共识之后,俄罗斯方面确实担心中美合作会影响到中俄合作的进程,并导致俄罗斯的利益受损。

虽然我们听起来似乎有些俄罗斯并不信任中国的感受,但这对俄罗斯来说完全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因为和中美两国复杂的关系不同,俄罗斯和美国之间已经完全闹掰,与美国相关的一切议程对俄罗斯来说都存在着莫大风险,更不要说是主要合作伙伴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即便俄方对中国的实际信任没有改变,仅仅是出于谨慎因素,俄罗斯也完全有理由同中国方面进行一轮外交对表。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俄罗斯显然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成果,中俄之间仍旧保持着高度的外交互性,将在未来继续推动两国之间的合作升级。

今年两国已经确认完成了双方的2000亿美元贸易目标,即将向2500亿美元的新目标前进,我们期待中俄两国能够更进一步,为两国人民谋求更多福祉。

美国指责中国“见死不救”,却不谈自身的问题

在中俄关系得到确认,即将继续前进时,刚刚和中国恢复军事交流的美国又不安分了,美军近期突然找了个借口,开始指责中国军方。

事情要从11月26日说起,当天,位于也门沿海的亚丁湾地区曾经发生了一场油轮劫持事件,一艘满载磷酸的“中央公园”号油轮遭遇劫持,事后各方都认为是也门胡塞武装策划了这起袭击。

因为此前也曾有一艘名为“银河领袖”号的汽车运输船,因为与以色列有关而遭到也门胡塞武装的劫持,当时胡塞武装还发布了劫持货轮的视频,令外界印象十分深刻。在此次同样有犹太资本背景的“中央公园”号邮轮劫持事件之后,也门胡塞武装也在海岸向油轮附近的美国军舰方向发射了两枚导弹,这被认为是在威慑美国军舰,外界因而理所当然的将胡塞武装当成了劫持的策划者。

但是事情在一天之后就出现了反转,美国国防部在10月27日发布消息称,美军经过分析后认为,劫持“中央公园”号油轮的并非也门胡塞武装,而是索马里海盗。因为在袭击发生时,附近海域的美国海军“梅森”号驱逐舰,在收到油轮的求救信号后对邮轮做出了回应。

在美国驱逐舰赶到后成功控制了事态,袭击者曾经试图逃离,但被美军开枪警告阻拦,随后被美军成功羁押,油轮船员安然无恙。经过审问确认后,美军认定这些劫持者是索马里人。

本来误会解除后,这件事的影响力应该逐渐消散,但是美国方面却将矛头指向了中国,五角大楼发言人莱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特意提到,当时在事发附近海域有三艘中国军舰,但这些中国军舰没有做出反应,显然是在暗指中国见死不救。

这种指责是十分荒谬的,如果涉事油轮航行在正常海域,且在发射求救信号时周边海域没有其他任何军舰,中方军舰肯定会承担起自身国际义务,帮助打击海盗犯罪,但是在当时附近海域有美国军舰在场的前提下,中方军舰必然不会轻举妄动。

因为世人皆知,涉事海域是受到巴以冲突影响的敏感海域,在这一海域上发生的任何事件都有可能与巴以冲突直接相关,在美国军舰已经收到信号开始行动的情况下,中国必然不可能冒着被卷入冲突的风险继续靠近美军军舰。

这是中国对自身负责且对巴以冲突国际事态负责的表现,美国以此指责中国,完全是胡搅蛮缠、不分是非。

而且美国的发言中完全没有提到,这一片海域的局势之所以如此紧张,民船航行如此危险,与美国大肆纵容以色列屠杀巴勒斯坦人脱不开关系,如果美国积极解决巴以冲突,胡塞武装也就不会明目张胆地劫持与以色列相关的民船,索马里海盗自然也没有机会进行模仿犯罪。

在指责中国之前,美国最好先看看自己,以免闹下更多的国际笑话。

巴以冲突停火延长,但问题根源仍未得到解决

节目的最后,我们来关注巴以冲突。在各方的努力下,正在停火的加沙地带又传来了好消息。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官网11月28日报道,在距离加沙最初的四天停火协议到期还有数小时之际,作为调解人的卡塔尔以及哈马斯方面双双宣布将人道主义停火延长两天。

报道称,卡塔尔、美国和埃及为了此次延长停火进行了紧张谈判,为此,哈马斯方面预计会多释放约20名以色列人质,以色列在延长的停火期间也将会释放更多被关押的巴勒斯坦平民。

而哈马斯方面甚至希望停火能够进一步延长,哈马斯官员哈马德就对半岛电视台表示,协议中明确写着如果哈马斯释放更多的人质,停火将持续更多天。哈马斯希望履行这一协议,继续释放更多人质以换取更长时间的停火,改善加沙的人道主义状况。如果可以的话,他希望直接停火到战争结束。

白宫方面则对延长停火表示欢迎,并希望在下一阶段的人质交换中美国人能够被释放。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少有地称赞了巴以冲突中的交火双方,表示延长停火两天是“希望和人性的一撇”。

这对于人道主义危机不断蔓延的加沙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因为根据停火协议,以色列不能在这段时间里进攻加沙,也不能逮捕任何一个巴勒斯坦人,同时不能阻止任何援助物资在加沙南北流通,这意味着饱受战争之苦的加沙民众可以多缓一口气,接收更多的人道主义物资,改善当前粮食与水源、药品匮乏的危急状况。

但这并不意味着巴以冲突能够和平解决,因为以色列方面继续进攻的意思并没有发生变化,内塔尼亚胡政府已经多次对外表示,在停火结束后会继续执行消灭哈马斯的军事行动,这意味着以色列在几天之后就将重新打着消灭哈马斯的幌子,无差别轰炸加沙民众。

就连古特雷斯在称赞的在同时也警告称,当前的现状仍未能满足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的援助需求,他强烈希望能够继续增加对巴勒斯坦平民的人道主义援助。

因此,各方的斡旋调解者需要在巴以冲突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帮助巴勒斯坦平民争取到更长的停火时间,甚至以此为基础说服以色列接受长期停火的协议。

从内塔尼亚湖政府的角度来看,长期停火也并非不可能的选项,因为这场战争给以色列带来的反噬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内塔尼亚胡的极右翼政府并没有因为这场战争而获得更多的支持率,反而遭受了国内左右翼的双重指责,左翼力量对他在袈裟的进攻行为而感到不满,右翼保守派则嫌他进攻力度还不够大,要求他继续扩大对加沙的军事行动。

与此同时,以色列因为战争而产生的财政压力也正越来越大,负债打仗的做法无法长期维持,继续在巷战中拖延,如果在哈马斯被消灭之前债务达到顶点,以色列政府会被拖垮。

在如此两难之境,内塔尼亚胡与其继续夹在中间,还不如选择停火,尽快恢复国内的政治秩序,停火的最坏结果也只不过是内塔尼亚胡辞职而已,其所属的党派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而如果把以色列的经济拖垮或者在前线战败,所要牵连的将会是一大批人。

接下来,我们需要继续观察外部斡旋力量的努力,以及内塔尼亚胡政府的选择。如果在两天延长停火后,以色列重新恢复进攻,那么我们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看到这场战争以加沙人道主义灾难爆发、内塔尼亚胡政府下台而收场,届时,战争所造成的死伤数目会达到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

0 阅读:0

听芹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