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陵剑语

《自述》
(北京◎孟依依)
十生积善始为人,再向红尘转一轮。
燕雀扶风强折桂,牡丹惊梦错伤春。
难臻无欲无求境,况是多愁多病身。
珍重芳心不轻吐,何曾尺素付鱼鳞。
☆原诗译文:
首联:
"十生积善始为人,再向红尘转一轮"
历经十世善行方得人身,如今再次投身人间轮回。开篇以佛家轮回观为基,暗含生命来之不易的哲思,为全诗定下深沉基调。
颔联:
"燕雀扶风强折桂,牡丹惊梦错伤春"
如燕雀借风力强攀桂枝(喻勉强追求功名),似牡丹惊醒美梦误伤春光(或指错失情感机缘)。工整对仗间形成命运悖论:物质追求与精神理想的双重困境。
颈联:
"难臻无欲无求境,况是多愁多病身"
既难达超然物外之境,更困于敏感多病之躯。递进句式强化生存困境,"多愁多病"既写实又隐喻,暗合黛玉式的文人传统。
尾联:
"珍重芳心不轻吐,何曾尺素付鱼鳞"
珍视心绪不轻易表露,从未将心事托付书信(鱼雁代指传书)。结句以双重否定强化精神世界的封闭性,折射现代人的孤独本质。

作品赏析:
——《自述》是当代女诗人孟依依的一首七言律诗,以古典诗词的凝练语言抒发现代女性的精神困境。
这首极具禅意的自白诗以佛教轮回观为经,以生命困境为纬,编织出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谱:
1. 轮回观照下的存在之思
开篇"十生积善"暗合《法华经》"人身难得"之喻,将转世为人视为超越六道轮回的珍贵机缘。"
“再向红尘"句化用《坛经》"本来无一物"的禅机,在宿命感中注入自主意识——既是对轮回的顺从,更是对生命重量的自觉承担。
2. 意象群的矛盾张力
诗中构建"燕雀-折桂""牡丹-伤春"两组悖论意象:燕雀本无鸿鹄志却强求折桂,牡丹自有倾城色反为春伤。
3. 身心困境的哲学突围
颈联"无欲无求"与"多愁多病"形成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双重困境,前者指向庄子"至人无己"的理想境界,后者呼应李清照"病起萧萧两鬓华"的现实境遇。这种灵肉撕扯,恰是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反向注脚。
4. 情感收放的审美节制
尾联"芳心不轻吐"用《楚辞》"结幽兰而延伫"的含蓄笔法,将炽热情感凝练为玉壶冰心。"尺素鱼鳞"化用乐府"呼儿烹鲤鱼"的典故,却在否定中完成情感升华,达到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境界。
此诗在八句间完成从佛教轮回观到儒家入世情,再向道家超脱意的精神巡礼,堪称"以旧瓶装新酒"的典范。
☆山海月旦诗评☆
——《山海文脉》公众号◎★山海月旦诗评★
——山海月旦诗评初启(试行)——每周一评,月初汇篇,年终结集。
欢迎海内诗词方家,自荐代表作品(诗词不限)参与月旦诗评!
可加微信◎cy20158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