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卫市·图源宁夏新闻网

中卫市
漫漫云中路,行行塞上风。
在这座风光别致的沙漠水城,2019年12月与城区隔黄河相望的中卫南站投入运营;三年后的2022年12月银兰高铁中卫至兰州段得以开通,这些给中卫这座宁夏最年轻的地级市带来了更为便捷的交通条件和更多更大的发展可能,那中卫南站和银兰高铁究竟能为中卫市带来什么新的机会和发展可能呢?这要从中卫南站片区概念的形成开始说起。
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之一,从城市内部发展这个角度来看,高铁站的对于所在城市的空间布局、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都有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发展到一定时候,中卫南站也能为中卫市城市框架的变大贡献自己的力量”,最为乐观的就是帮助中卫城区向南跨越黄河,从而改善目前“长跨长江的城市比比皆是,而为何跨越黄河的城市却只有兰州”这个情况。那么中卫成为第二个主城区跨越黄河的城市还有多远呢?

鹄书认为在中卫现有城区和中卫南站都离黄河不远的情况下,这个可能还是蛮大的;虽然现街道各种条件不太成熟,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也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结果。2024年12月公示的《中卫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心城区范围包括黄河北岸主城区和南岸中卫南站片区”,同时也提到“彰显沙河名城魅力的幸福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这也为中卫城区跨河发展做了权威的说明,足见官方也有意把中卫市发展成为第二个跨越黄河的城市。
在此基础下,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利好因素加持,中卫南站片区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也会进入一个加速的状态,再加上高铁站带来的人气,若能在以旅游服务为重点的环境全面提升下点路线发展,这附近逐渐成为逐宜居的主城区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种可能或许从1997年6月通车的中卫黄河大桥就已经埋下伏笔了。不仅如此,近年来建成的卫民黄河大桥、下河沿黄河大桥在方便沙坡头区黄河两岸交通的同时,也为中卫南站所在的高铁片区融入主城区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中卫南站片区与主城区示意图
虽有当地的支持和逐渐完善的交通设施,还应看到刚刚起步的中卫南站的现在距成熟主城区还有很大的差距,就需要在发展中以适合当地的方式来改变和完善。这个过程虽然可能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急迫性,但也要以慢工出细活的心态去完成;由于中卫有“规划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35万人左右”的规划,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中卫南站片区的规模不宜一味的求大而是以恰当的规模出现。
先在河流一侧,条件成熟后再到对岸发展;中卫城区这样的扩展模式在与上海等典型的跨河城市的发展轨迹类似的;可能有人觉得中卫没必要朝着跨河城市去努力,毕竟现有规模不大、当地人口也不多;但鹄书认为这还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近现代特别是成为地级市的二十多年来,中卫的各方面特别是城市面貌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了,“孤城开四术,板屋列千家”等古诗词里的景象已被一座独居风格的城市取代。

综上,中卫南站的开通让这个新晋的高铁片区成为中卫主城区新的组成部分之事有了可能,为当地带来机会的同时也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市县;扩容是城市发展中不能避免的阶段,在面对的时候若能在规模上去理性对待就是锦上添花,一切都要以适应中卫的发展为出发点,对此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