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滨州学院获批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2004年她又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从以滨州命名到以山东命名,她因此有了更大的指位性和知名度;从师范类的起点到航空为主体和特色的办学格局,也意味着这所处于非省会城市的本科院校不仅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社会关注度、而且也完成了从师范院校到航空院校之间的华丽转身。
鹄书认为这应该是近年来国内最为成功的本科院校转型了,不过这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准备和积累的:2006年设置的飞行技术专业填补了山东高校民用航空类专业空白,滨州学院因此成为全国第一家设置飞行技术专业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当年在此基础上设立了飞行学院;2015年又成立了乘务学院、机场学院、航空工程学院三个二级学院。

因此,在2023年改名之前,滨州学院的航空类基因体系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了,也就显得滨州学院改为山东航空学院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说服力。无独有偶,不久之后,与山东航空学院同年升本的兄弟院校或将再次出现像滨州学院改为山东航空学院这样“跨度大、完美又不显得突兀”的高校转型。
2024年1月两会期间曾看到过上海电机学院龚院长关于《集合各校优势学科,建上海航空航天大学》的建议,其中也提到学院所做的一些准备,比如联合其他相关院校设立研究院等。可见学院本身是有向着航空航天大学的目标发力的意愿,加上上海发展高等教育的环境和基础较好、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吸引力也较大;在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的加持下,上海上海电机学院发展成上海航空航天大学的可能性是蛮大的、同时也具有较为乐观的前景。

2024年9月上海电机学院航空学院成立,目前有飞行器制造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专业,这也标志着上海电机学院的转型发展;此外去年5月发射的“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也是上海电机学院积极发展航空航天特色学科的重大举措之一。同时从学院近年来围绕上海大飞机制造和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规划而积极发展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专业群也可看出建设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很有可能是她的办学目标。
有了前期的努力和准备,加上自1953年成立的上海电器制造学校的主体所具备的工科高等教育的历史底蕴及专业方面的实力,这些都为上海电机学院发展成符合上海需求且具有地方特色的上海航空航天大学提供了相应的基础和说服力。虽然目前并未有更进一步的消息;但个人认为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积累之后,借鉴滨州学院改为山东航空学院的可能性和经验,在各方面指标都达到标准、条件城市之时,上海电机学院改为上海航空航天大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从相对冷僻且不常见的电机学院到航空航天大学,如果成功更名,有上海的区位优势和航空航天大学身份这两大优势助力,她对于考生或师资力量的人口或许会超过一些领域内一些老牌的本科院校。不过这次改动也会让她失去全国唯一独立设置本科层次的电机学院的身份,拥有更为热门和恶航空航天大学的身份。
这这并非是单纯的高校更名,也是学校转型发展的契机,不仅会让学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还能让上海本科院校的布局和体系更趋于合理。其实不管上海电机学院最终会如何改名,她在这个过程中做出的努力都能积极的促进学校发展,从而为区域内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对此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