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驻马店

昔帝登封后,中原自古强。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
登封与汝南这两座风格各异的城市有着各自迷人的魅力,作为河南省的历史文化重镇,从地名的意境来看,鹄书认为因女皇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的典故而得名的登封是要略微优于因史上设皇家驿站而得名的驻马店,或许这也是驻马店这座人口近千万的大城唯一不够尽善尽美的地方吧:因为它下辖的汝南县是几千年里被称为“天下之中”地方。
所以驻马店这个有历史底蕴但意境略微不够地名也成了一种遗憾,在很多场合里,天中这个别称反而比驻马店这个名字更广为人知;其实除了驻马店及汝南,河南省还有另一个被称为天中的地方:登封市,那么为何会如此呢?这就得先从“周公测影”的典故说起。

汝南·天中山
西周初期在营建东都洛邑时,周公派人到各地用土圭测量日影,以此来度量地中及检验四季变化;《周礼·地官·大司徒》对此有“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的记载。古代的星象学认为天中与地中(土中)相对,由此衍生出天中的概念;从南宋俞琰的《周易集说》“浑天之说,天包地,地在天中,犹鸡卵中黄”的观点可知地是天的正中即天中。
《汉书·地理志》说“昔周公营雒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锁天中区,控地四鄙”的唐诗也说明了古代中原及天中的重要性;由于皇帝是天子、国都也被称天都,因此天中也被皇家赋予特殊含义;它的测定标准是以洛阳为站立点沿北方地平线往上,91度的地方。

历经艰辛后,周公在汝河岸边测得汝南城北三里处的日影最正,故填土立石以示此地是天地之中,汝南县城北人工堆砌的高台而有了天台山之名;此外,古代认为夏至日太阳所处位置是天中,因是中国北方一年中人影子最短的时候,汝南天台山在唐朝时所建的无影塔也给汝南天下之中的观点增加了佐证。
唐朝建中四年(783)在淮西(治今汝南县)劝降李希烈时写下了《天中山碑文》,南宋嘉定二年(1209)潘自牧的《记纂渊海》有“天中山在汝阳县北,以在天地之中,故名”的记载;汝南的天台山被称为天中山自此多出处;清嘉庆《汝宁府志》、明末《通雅》等典籍也有类似的说法。
驻马店的汝南的天中之称有天中山、古诗词及古籍等佐证;那登封被称为天中又有何来源呢?

从地理位置与区位而言,登封市的告城镇不仅在是夏朝都城阳城的所在地,而且周公也曾主导将都城迁至天下的中心地带的这里,从而让登封的天中之称多了历史依据。
登封境内太室山积翠峰下会善寺门前照壁的背面所镶嵌着带有天中山的石碑,据说同样是颜真卿所书。
《旧唐书》记载“则天垂拱四年(688)将有事于嵩山...下制号嵩山为神岳,尊嵩山神为天中王”;万岁登封元年(696)“则天以封禅日为嵩岳神祗所祐,遂尊神岳天中王为神岳天中皇帝、灵妃为天中皇后”;可见境内的嵩山让登封誉为天中之事是有典籍可循的。

登封
2010年,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在内的8项11处古建筑形成的登封市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其中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登封的天中之称又多了一些说服力。
周公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测定过程及结果或许并不唯一,颍川阳城(登封市告成镇)也被认为是为天地之中。其实汝南和登封的直线距离仅200公里左右,源远流长的天中文化是可能把他们都覆盖的;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出发来看,登封与驻马店汝南的天中之称都有较为充分的理由,这大概也是他们的官网都提到自己是天中的原因了。

登封·中岳庙天中阁
登封有观景台,汝南有不仅测影台和明朝的天中书院,现代也有天中晚报、天中塔等相关元素;这些都是天中文化的承载体,其实谁谁更能叫天中并不重要,因为这对天中文化的传承都是有利的,对此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