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即位之初雄心壮志,为何到了后来就选择躺平了呢?

夏夜流萤迟归 2025-04-24 14:13:00

在后世的历史叙述中,咸丰皇帝常被冠以“苦命天子”之谓,此说颇具依据。通览清代十二位帝王,如咸丰这般命运多舛者实属罕见。自其登基伊始,便深陷内忧外患的重重困境。在位的十一年间,咸丰皇帝鲜得安宁,始终在复杂艰难的局势中应对周旋。

【即位之初雄心壮志】

咸丰帝践祚之时,年方弱冠未及,甫一承继大统,便矢志效尤祖宗之勤勉理政风范。据《实录》所载,咸丰帝于政务堪称殚精竭虑,每日均颁布诸多谕旨,且其中不乏其亲书之朱批,足见其亲力亲为,未假手于军机大臣。

然而,道光帝传予咸丰帝的国家,彼时已呈现出千疮百孔之态。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五日,即咸丰帝登基次日,咸丰帝便接获广西巡抚郑祖琛呈递的紧急奏疏,奏疏中称,广西地区有李星沅聚众起事。

咸丰帝调遣各路军队实施镇压举措,旋即,此次起义便被成功平定,彼时咸丰帝内心颇感自得。然而,令其始料未及的是,一场更为浩大且影响深远的风暴已然来临,此即历时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初兴之际,咸丰帝秉持积极应对之态度。旋即,从诸省征调绿营兵勇,并委派得力将领,挥师南下,奔赴广西实施镇压行动。

然而,局势渐趋严峻。彼时,朝廷为平息态势,调遣重兵达十余万之众,并耗费数千万两军饷,致力于对太平军的清剿。但事与愿违,太平军不仅未被成功剿灭,反而势力愈发壮大,其影响力亦不断扩张。

咸丰帝盛怒之际,对前线将领人事做出重大调整,诸多将领或被斩首,或遭罢黜。然而,此举并未扭转局势,最终太平天国成功定都南京,与北京的清王朝政权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在此后的数年进程中,太平军展开北伐与西征军事行动,其势力范围迅速扩张,对京师构成显著威胁。而随着江南、江北大营相继瓦解,咸丰帝已然洞察,无论自身付诸何种举措,彼时的局势已难以逆转,挽回颓势几无可能。

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审视,若未出现曾国藩这一关键人物,咸丰皇帝极有可能采取退回关外的举措。退一步讲,即便形势未至于此,最为乐观的局面,亦不过是与太平天国形成以长江为界、分庭抗礼的割据态势。

当清廷与太平天国处于激烈对抗的关键时期,可谓祸不单行,全国各地民众亦相继爆发大规模反抗运动。诸多起义烽火并起,其中以捻军起义、天地会起义以及云贵地区的起义等颇具影响力。这些起义相互呼应,与太平天国运动共同作用,致使全国陷入动荡局面。据相关史料记载,彼时全国共计18个省份,竟有14个省份深陷战火的肆虐。

【以享乐消遣烦劳】

在清朝的十二位帝王中,乾隆与咸丰二帝的后妃相关传闻,于诸多宫廷轶事中占据显著篇幅。据清宫正史所载,咸丰帝自登基至龙御归天的十又一载间,对后宫女子封至贵人及以上位分者,计有十四人。此数量在封建帝制背景下,处于相对正常的范畴,契合封建王朝皇帝后宫规模的常规建制。

然而,在野史资料中,不乏有关咸丰帝沉湎于酒色之记述。据载,咸丰帝曾遣人于江浙地区,耗费重金采买数十名妙龄女子。因宫廷规制,缠足女子不得入宫,这些女子遂以“打更民妇”之名进入圆明园。

每晚,皆有三名女子于咸丰帝寝宫司职更鼓之责。咸丰帝一旦闻得更鼓之声,便可随时宣召临幸。

于咸丰帝后宫众多汉族女子之中,有四位备受其青睐,时人以“四春”称之,分别为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与陀罗春(亦有一说为武陵春)。此外,尚有彼时封号为“天地一家春”的慈禧。此五人,便是野史所载之“五春之宠”。

在咸丰帝的后宫佳丽中,“四春”相关轶事流传甚广。其中,被称作“牡丹春”者,姿容殊丽。自其进入圆明园后,便萌生遁离之意。迨至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局势骤变,“牡丹春”乔装改扮,悄然离开圆明园,最终下嫁于江南一士人。

在野史记载中,对于咸丰皇帝的逸闻趣事往往着墨颇多。其中,有两则流传较为广泛的记述。其一,据称咸丰帝后宫收纳了一位出身民间的孀妇。

山西有孀居之曹氏,姿容秀丽,双足纤细,盈盈仅三寸许。其履别具一格,以菜玉作底,内衬香屑,履头缀饰明珠。入宫之后,咸丰帝对其尤为眷顾,朝野上下皆称其为曹寡妇。

令人诧异的是,身为大清帝王,竟钟情于民间孀妇。更为惊世骇俗的记载表明,圆明园中常设春药,专供咸丰帝使用。

据野史所录,相关经过大致如下:

晚清时期,任职于翰林院的著名大臣丁宝桢,曾经历这样一段史事。某时,咸丰帝传召丁宝桢入御园觐见。因既定召见时刻尚未抵达,丁宝桢遂于御园之内静候召见。

圆明园,作为皇家专属的园林,于园内各处均置有精心准备的瓜果点心。按照惯例,大臣们在静候召见之际,有权自行取用这些点心。彼时,丁宝桢在等待召见过程中,留意到桌上放置着一盘制作精巧的点心。出于自然反应,他拿起一枚点心品尝,入口顿感滋味甘美、香气扑鼻,遂又接连取用三枚点心食之。

未几,丁宝桢忽感体内燥热升腾,生理上出现阴茎异常勃起之状,且面色瞬间涨红。彼时,咸丰帝已然临朝。所幸丁宝桢反应机敏,旋即双手抱腹,呼号疼痛,并于原地翻滚。咸丰帝目睹此景,遂命其离园就医。

此后,丁宝桢特意前往内务府,就所食用的点心展开问询。其间,某官员郑重告知他,该点心实则为宫廷专为皇帝备制的用于提升龙体精力之药剂。

在野史记载体系中,多充斥着传闻与虚构内容。然而,诸多相关故事却被关联至咸丰帝身上,此现象并非毫无因由。

咸丰帝晚年,清王朝国事已然衰颓,局势错综复杂且糜烂不堪。面对如此困境,身为君主的咸丰帝,实已陷入应对乏术之境。自其避居热河避暑山庄后,便日渐沉沦,终日沉迷于酒色享乐。这般行径,无疑极大地辜负了天下臣民对君主的殷切期望,令臣民深感失望。

咸丰所处时代,其内心深处的隐痛,于当时之人而言,实难体悟。面对天下危局,他在舆论重压之下,竟行诸多有悖帝王风范之举。究其目的,乃是试图借由此举逃避已然严峻的现实。在咸丰眼中,局势危殆,似已无计可施,唯有沉溺于美人之侧、美酒之中,方能寻得短暂的解脱与欢悦。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