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车的动作可不少。
一组谍照曝光显示,其内部代号为“昆仑”YU9的中大型增程SUV或将成为品牌第三款车型,预计2026年正式上市。
新车采用方正硬朗的设计语言,车长或超5.3米,整体风格偏向美式SUV的魁梧感,前脸狭长灯组与环形尾灯凸显辨识度。
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增程式系统,匹配小米自研三电技术与增程器,纯电续航或达300公里,综合续航有望突破1500公里,缓解用户续航焦虑。
内饰与智能配置尚未公布,推测采用2+2+2六座布局,第二排独立座椅支持电动调节,智能配置将延续小米生态优势,配备大尺寸触控屏与智能互联功能,并可能搭载自研驾驶辅助系统。
市场方面,理想L7单月销量破2万,问界M7增程版贡献品牌75%销量,零跑C11增程更以“价格屠夫”姿态抢占市场。小米选择此时入局增程领域,既瞄准用户对续航的刚需,也试图以差异化策略突围。
不过,面对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玩家的技术壁垒,以及蔚来、理想等新势力的先发优势,小米仍需在核心技术上证明实力。
产能布局方面,小米亦庄工厂一期已于2024年投产,年产能15万辆,二期预计2025年落地,两期总产能可达30万辆。随着SU7交付量连续4个月突破2万台,现有产线压力逐渐显现。
有消息称,武汉第三工厂或专攻增程车型,形成“北京纯电+武汉增程”的双线布局,但工厂建设周期与市场需求的时间差仍是潜在挑战。
从SU7到YU9,雷军试图以“纯电+增程”双线覆盖主流市场,但若想从流量爆款蜕变为长红产品,仍需跨越品质与口碑的硬门槛。
当前曝光的渲染图引发热议,方正造型与问界M9存在一定相似度,但最终产品力仍取决于实际定价与技术配置。
若小米能将“极致性价比”策略成功复制至增程领域,或对同级竞品形成冲击。
然而,品牌热度之下也伴随着争议。
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高速发生碰撞后起火,事故造成3人不幸身亡。
小米汽车回应称已成立专项工作组配合调查,事故车辆暂由交警部门保管。
此事引发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讨论,小米汽车后续处理措施或将成为影响用户信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