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团创始人王兴打开抖音,或许会惊讶地发现,京东不仅在外卖市场掀起波澜,更在舆论战场上占据上风。这场看似突然的外卖大战,实则早已暗流涌动,正在重塑整个行业的格局。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三个月前,看看这场大战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
今年二月初,春节刚过,京东就以一封公开信正式宣布进军外卖领域。不仅宣布全年免佣金,还开始大规模招募外卖商家和骑手。这个消息对于饱受高佣金困扰的商家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据报道,短短一个月内,就有100万骑手选择加盟京东。
二月底,刘强东宴请了滴滴的程维、美团的王兴和58同城的姚劲波。席间,他向几位行业大佬暗示了京东布局外卖、打车和本地服务的野心。这番表态,无疑是向整个行业发出了明确信号:京东要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大干一场。

进入三月,京东外卖正式在一线和二线城市上线,并抛出重磅消息:与京东签订劳务合同的骑手将成为正式员工,享受全额五险一金待遇。
更令人震惊的是,京东承诺将承担骑手需要缴纳的社保费用。
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引发热议。虽然有人质疑外卖骑手更需要高收入,但对于常年在外漂泊的骑手们来说,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保障,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四月初,刘强东的内部发言片段流出。他直言批评某些外卖平台高达25%的佣金模式,指出加上广告费后,抽成甚至能达到30%。他表示京东外卖的总净利润上限为5%,一旦超过这个标准,相关人员将受到处分。这种"让利给商家和消费者"的经营理念,迅速在外卖员群体中引发共鸣。
凭借对商家的零抽佣政策、对消费者的补贴,以及对骑手的优厚待遇,京东外卖的日订单量迅速突破500万单,达到美团日订单量的近10%。这样的增长速度,堪称行业奇迹。

面对京东的强势进攻,美团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作为外卖行业的龙头,美团深知这是一场不容有失的战争。毕竟,外卖市场早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新玩家的加入必然会分走蛋糕。于是,美团迅速反击,推出闪购业务,提供百货、手机、数码等商品的即时配送服务,配送时效甚至比京东更快。

真正让战局升级的是舆论战。京东发公开信指责某平台要求外卖员"二选一",虽然没有点名,但矛头直指美团。这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美团连续三次辟谣都未能平息争议。
紧接着,刘强东亲自送外卖、宴请外卖员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这些充满人情味的举动,让骑手和商家们看到了京东的诚意。


刘强东亲自送外卖
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舆论的天平开始明显倾斜。商家集体联名抵制美团的视频、外卖员变装加入京东的内容、京东员工晒工资和社保的分享,不断刷屏。
对比鲜明的订单价格、骑手身份的转变,都在诉说着京东模式的吸引力。而美团的舆论阵地主要集中在传统媒体和科技媒体,面对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浪潮,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如今,京东外卖的日订单量已经突破1000万单,达到美团的六分之一。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美团也开始做出改变,启动社保试点,为部分骑手提供保障。
但在舆论场上,美团似乎陷入了被动,无论推出什么举措,都难免被质疑是模仿和抄袭。


这场外卖大战最终将走向何方?美团显然不会轻易认输,它会继续坚守,等待京东补贴难以为继的那一天。但如果放任京东继续发展,美团苦心经营多年的市场地位必将受到严重威胁。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这场竞争带来的直接好处显而易见:优惠券更多了,补贴力度更大了,外卖价格更便宜了。只是,这样的优惠能持续多久,我们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京东所倡导的"善待员工"的经营理念,已经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这种模式如果能够得到推广,无疑将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这场大战对行业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
外卖行业正逐渐从相对集中的“两超多强”格局,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市场份额的分配,将更多地取决于平台的创新能力、服务质量以及生态系统的完善程度。
从商业模式角度看,平台竞争逻辑发生了深刻转变。早期外卖行业竞争主要依靠流量与价格补贴,美团与饿了么曾疯狂烧钱抢占市场,用户忠诚度极低。
但随着市场逐渐饱和,这种竞争模式难以为继。京东入局后,推出“0佣金”政策,为骑手提供完善的权益保障;美团也推出一系列应对举措,如试点“超时免罚”,预计为骑手缴纳社保等。

这表明平台竞争已上升到生态体系竞争层面,需要构建涵盖商家、骑手、消费者等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才能拥有持久竞争力。
这场外卖大战要持续多久我们无法断定,但笔者个人是非常希望京东外卖能够做大的,它所采用的给员工福利的模式值得被大规模传播,值得被更多的企业模仿学习。
文本来源:动动枪DongDongG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