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苦难才叫人生

良心者言一 2024-04-09 15:33:07

经历过苦难才叫人生

前不久,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对禅师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禅师淡淡地说:“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放不下的。”那个人说:“可我就偏偏放不下。”禅师让他拿着一个茶杯,然后就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水溢出来。那个人被烫到后马上松开了手。禅师说:“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太精辟了,这“痛”就是人生旅途中经历过的苦难、碰壁、挫折、纠结、挣扎和失败的打击等。中国古语中有大量讲磨难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的,比如“程门立雪”“头悬梁锥刺股”“逆境出人才”“梅花香自苦寒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些都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中有苦难基因。

虽然说现在生活条件不知比过去好了多少倍,也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但我还是要说,只有从小经历过各种磨难与挫折的孩子,才会在将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因此,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们经历这些东西。威廉·德雷谢维奇说:“挫折、牺牲、内心挣扎、出师不利、走弯路、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矛盾等,这些才算是真正意义上走向独立的特征。只有痛过,才是真实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成功不是随随便便空喊和臆想出来的,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去奋斗,而奋斗之路绝不会一帆风顺。

大家对孟子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应该耳熟能详,足以看出中华民族一直是注重对孩子的苦难教育的。我们也一直把“能吃苦”作为一项优秀的品质,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来励志,以“英雄自古多磨难,纨绔从来少伟男”来对子女进行正反面教育。经历过种种痛苦和磨难之后,人的心性才会稳定、意志变得坚强,对社会对人生也才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可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一些家长或许是穷怕了、苦怕了,不舍得再让孩子过苦日子,尽自己最大能力为孩子创造和提供温馨而舒适的环境,以致于孩子从小吃不得一点苦。所以才会有稍微吃那么一点点苦头、受那么一点点小委屈,就寻死觅活或者离家出走,别人都有义务对自己好;所以有了“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大量物质女,将自己的婚姻建立在票子、车子、房子上。

那些在成人后忍受不了挫折的人,大多是在儿时成长的历程中没有经历过苦难,所以内心是脆弱的,一有风吹草动便担惊受怕,于是便有了一些临阵脱逃者。上学时,觉得学校的饭菜寡淡无味、学习实在没有躺着玩手机打游戏来得舒服;工作了,面对轰隆隆的机器声、复杂的数据和领导严肃的脸色,内心犯怵,不想上班,即使按时上班也不能做个好员工;成家后,对配偶横挑鼻子竖挑眼,责备对方未能给自己带来舒适的生活。

有人调侃中国男足,为什么几乎每届世界杯都无法入围,因为这些队员一直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包括当时入选市队、省队、国家队时,也不全靠的是自己踢球的实力,而是父母的经济实力。而反观那些来自贫穷小国的球队总是能创造辉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那是因为那些经济落后国的队员们,珍惜自己每一次踢球的机会,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来为自己的祖国争得荣誉,所以他们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经受了一次次伤痛,但不到最后一刻哨声响起,他们决不放弃。

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生是乏味的,甚至可以说是白白来这世界走一遭。经历过苦难的人,更加理解生活的意义,更加感恩上天的恩赐,更加坚强地迎战未知的困难。

0 阅读:1

良心者言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