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四月终归过去
今天是四月的最后一天,我长叹一声:唉,四月终于要过去了,五月你好,五月必将满世界的阳光明媚、人潮如涌。
众人皆云:最美人间四月天,其实四月是一个让人泪眼模糊的季节,特别是今年的四月不少地方被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毒株不断侵袭,居民被禁足在家,外面的花花世界再美也无法观赏,外面的空气无论多清新也呼吸不上,那些美景也是凄苦的;况且这个四月暴露了不少问题,带走了不少鲜活的生命。这一切都让人唏嘘不已。
如果问大家,这个四月哪里的人民最难过,我想大家一定知道是魔都上海了。身为同胞,住的城市又临近上海,所以对每日的疫情我格外关注。其实在这之前的两三年,我是多次去过上海这座特大城市的,对这座城市的抗疫特别是网格化的精准管控一直比较欣赏,绝大多数居民的生活、工作都不会因疫情的发生而受到影响,也没有那么多繁琐的管控程序,觉得在上海的人是自由的。谁知进入四月以来,上海的疫情防控竟受到各方的指责,看着每天居高不下的阳性病例,我都胆战心惊,起初我都觉得上海的居民比我2020年春节时的隔离要自由多了,毕竟确诊和无症状患者那么多就在自己身边,而我那时生活的城市一例都没有;可后来从自媒体上看到的一些居民的吐槽,我又同情他们,毕竟我被隔离时菜价没有涨,可以让别人代买回来,不用抢,也无需担心饿肚子,我明确地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下楼、什么时候能够再度回归正常的日常生活轨道,不像上海居民,生活在未知的恐惧中。

以上这些还不能算是灾难,我觉得最大的灾难是在这次疫情中暴露出的上海一些人人性的劣质。为了疫情防控更加精准,核酸检测和抗原测试是被各地证明了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可一些上海居民竟然不愿意配合,要么是拖延时间,要么要求工作人员拿出什么什么法律条文来。且不说上海全域都处于封控或者管控区,我们这些防范区、低风险地区的居民做核酸都已经成为常态,也没见谁认为这是不对的或者问大白们要什么检测凭证。还有让外地人滚出上海,外省市援助的蔬菜烂掉或者被倒卖,堂堂京东物流难以入沪……兄弟般的友情被践踏,危难中的援手视而不见,大白们受苦受累又流泪,于是乎一些自媒体和新媒体纷纷声讨,一些冷漠而高傲的上海人被口诛笔伐。大是大非的危难之中最能看得清人心,也最能暴露出人性。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被国家赋予了许多的重任,也确实对国家的实力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某些上海人不要忘记了上海不是上海人的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是上海人和一批批非上海人用汗水和智慧一起建起来的上海,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些群体让上海富饶、繁荣的。一些人生活在上海的人太孤傲,太把自己当回事,经济的繁荣让这些人成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觉得“老子天下第一”,非本土的上海人就是低等的、为自己服务是理所当然的,一味想着自己享受,对别人吆五喝六,这些人是羞耻的,竟不知何为感恩,连做人都有问题。有一些人比过去的土匪还要霸道,过去一些土匪说“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他们竟然以为整个大上海是自己打下来、富起来的,所以别人无权在此停留,甚至连为他们服务都觉得是不配的。
上海本是座文明的移民城市,这样的土壤孕育出来的本应是富有包容的胸怀的,大上海培养出的应该是大格局,可我们知道总有一些人冥顽不化,内心总是充满恶意的,本国富饶的土壤不能融化其内心的坚冰,西方的一些自私、利己、假民主的价值观却被其深深记着。说别人不配的那些人,我倒觉得最不配生活在上海的应该就是他们,他们享受着上海高度发达带来的成果却是在砸上海的锅、毁着上海的口碑,给上海抹黑,给炎黄子孙丢人。疫情过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地审视自己,自己有没有服从大局,有没有给社会添乱,有没有给民族丢脸。灾难面前,我们该有的是善心和感怀之心,更加懂得慈悲,更加明白生命与友情的珍贵。

因为疫情学校迟迟不能开学,线上教学便成为了常态。起初,师生面对网络教学可能都有些窃喜,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加之开学复课的无望,大家都变得麻木,老师、学生、家长都变得暴躁、焦虑,原本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变得紧张而又脆弱,平时再平常的一句话也可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学生原本两点一线往返、书本和纸笔伴随的日子不再,整日蜗居在家,面对的是电脑和手机,没有了同学的嬉闹,没有了老师随时请去“喝茶”的关照,学生变得孤独、烦躁易怒。家长与自己的孩子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与空间,本应是加深情感绝佳的时机,却恰恰加深了亲情的裂痕;因为在一起时间久了,孩子身上的各种毛病便暴露出来了,家长没有准备,家长也缺乏改变,于是乎每天就是“鸡飞狗跳”了。孩子因为幼小,心智尚未成熟,特别是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本就情绪不稳定,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不断收到父母的指责之后,找不到倾斜的渠道,那就很容易走向极端,酿成生命的悲剧。自居家学习开始各地纷纷出现孩子逃课、挂机、离家出走,这些都还是轻微的,能够有挽救的余地,可一些孩子选择走上了绝路。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陨落,只能感慨都是疫情惹的祸,父母悲痛欲绝的呼天抢地怎么能唤回空中废坠的魂灵?生命是脆弱的,所以需要呵护。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上午看到的一个消息,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和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从来不让自己的孩子在小的时候接触手机和iPai,当时我是震惊了一下的,后来想想就明白了,是啊,他们亲自参与研发的产品,自然知道产品对年幼者的影响。可惜我们好多人还是没有意识到,甚至一些决策者都没有深入地思考过。新技术新产品是人研制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便利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也应该有限制、有监管。一些人把网络教学或者远程教育的效果吹得天花乱坠,并且竭力推广,没错,这些手段与方式对于忙于工作的成年人确实是起到很好的作用的,但并不见得适合所有人群。身为教师,我对网络教学和现实中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之差别是有明确的认知的,差距岂是一点点,孩子毕竟是孩子,成年人的自律意识都不是十分强,何况是未成年人呢?如果人一生下来就严格自律、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那还要父母干什么、要学校有何用?大自然的繁衍有着定规,社会的发展遵循规律,人的成长当然也是按照步骤来的。疫情进一步让人认识到科技是把双刃剑,疫情也更加让我们认识到无论科技多么发达,学校的存在永远合理、教师的作用永远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四月结束,五月将至,看到各地的疫情形势纷纷好转,我期待明天更加美好,我希望五月有温柔的天气,五月大家拥有一个慢慢变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