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音史∣罗曼·罗兰给弗朗克怎样的评价?大提琴奏鸣曲有何推广?

向清晨阳光 2024-04-02 00:00:45

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六章 浪漫时期的音乐(1820—1910)

第三节 中期浪漫乐派

向阳光

五、塞扎尔·弗朗克

(二)艺术成就

4.评价舆论

罗曼·罗兰曾给弗朗克很高的评价:“没有一个名字比这个伟大而心地忠厚的名字更纯洁的了,这是一颗毫无瑕疵的光彩夺目的心灵。”

后人评价:这部作品足以和贝多芬、勃拉姆斯最著名的小提琴奏鸣曲,相提并论;……弗朗克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浪漫主义时期,弦乐演奏艺术三大学派(法比学派,帕格尼尼为代表的炫技派,德国学派)法比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作曲家不顾他所处音乐时代的发展轨迹,其创作思想与作品结构始终保持着对复调音乐的崇尚与迷恋,他坚持走自己的创作之路。由此,弗朗克生前受到同胞们的冷遇,默默无闻。

在歌剧一统天下的法国,大多数人并不关注其它音乐形式。自1871年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建立,使得一些鲜为人知的新作曲家们的作品有机会公诸于众,歌剧以外的音乐体裁逐步进入听众的视线。故而,弗朗克带领他的弟子,与拉罗、圣桑为代表的杰出作曲家,大显用武之地,他们为器乐独奏作品登上高雅的音乐殿堂,闯出了一条道路。20世纪后,弗朗克的一些代表作品博得了举世众多的知音。

弗朗克为人正直、坦率,他只是在演奏管风琴和私人教课的空暇,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孜孜于写作,他对别人毫无所求。正如德彪西对他的描述那样:“发现一个美丽的和声就足以使他开心一整天,……这一个时运不济和不被赏识的人,怀有一颗孩子的心,他的心地如此之善良,致使和任何矛盾处境或者其他恶劣条件,都不会使他感动痛苦。”

他时运确实不济,他默默无闻地写作,作品却从不为人所理解。如1879年间,他把自己费十年的劳动写成的一部清唱剧,介绍给巴黎的音乐界,结果只有两个人到场;1889年,他的《d小调交响曲》首演时,当场受到百般奚落;1890年4月,他的《弦乐四重奏》在民族音乐协会组织的音乐会上首演,受到极大的欢迎,大获成功。这是他唯一的一次成功的体验,但这时,他已经68岁,接近走到生活的尽头。5月间,当这部作品再度上演时,他在前往外地一个学生家里上课的途中,遭遇车祸受伤,从此健康恶化。

5.作品推广

《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这首小提琴奏鸣曲的录音,有多个版本,都有光芒四射的演绎,如著名小提琴家郑京和与著名钢琴家鲁普、格罗米欧、塞伯克、帕尔曼和阿格里齐等。由于广泛受到演奏家与听众的欢迎,后来又被改编成大提琴和长笛的曲目。

法国巴黎歌剧院首席大提琴家J.尤莱斯,将《A大调大提琴奏鸣曲》移植到大提琴上演奏,反响良好。该曲的诸多特性,非常适合于大提琴演奏,由此,不同大提琴家编订出版的乐谱、唱片,相继问世。当前在我国使用较多的是由J.尤莱斯移植、L罗斯编订(重新安排弓指法)的版本。该曲现已成为专业教学与音乐会的保留曲目之一。

0 阅读:0

向清晨阳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