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去年1月和6月平均股价指数分别大跌 21.33%和8.99%的同时,高股息股板块指数却分别上涨6.82%和0.23%,这说明在市场大幅调整期间及风险偏好持续走低的背景下,红利资产的防御性价值相对凸显。也正因为如此,锐叔在最近判断A股市场调整风险逐渐加大的同时,在早评中多次提示大家关注红利资产,并先后解析了几个相关板块,包括煤炭、建筑央国企、电力、天然气、水务等。
今天准备再来聊聊银行,主要是因为在周末消息面上其迎来了一个利好:3月30日,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公告显示,拟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形式募集资金,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四家银行的募资总额分别为不超过人民币1050亿元、1650亿元、1200亿元、1300亿元,合计募资金额达5200亿元。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由于资本市场估值相对低迷,外源性融资渠道不畅,大型银行经营稳健,ROE较长时期维持在10%以上,分红率稳定在30%,构建了内源性资本补充的良好范例。但是也要注意到,随着银行业对实体经济让利增强,NIM水平逐步收窄,大型银行盈利增速也逐年承压,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2022-2024年,大行盈利同比增速分别为5%、1.8%、-0.5%,其ROE稳定在10%以上难度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在经济逐步修复过程中,大行持续发挥“头雁”作用,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加剧了资本消耗。2024年末,国有行贷款余额同比增速9.3%,高于商业银行增速1.7pct,2021年四季度以来,国有行信贷增速已连续12个季度高于商业银行整体。
在这一背景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拟定发行特别国债首批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银行补充资本。而在本轮注资完成后,以2024年末数测算,中行、邮储、交行、建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提升0.9、1.5、1.3、0.5个百分点,将进一步巩固我国大型银行资本坚实、经营稳健的现状,并进一步打开未来发展空间。
从对价来看,高于市价的注资价格既体现对银行价值更积极的认可,也体现对中小股东权益的呵护:根据定增预案,此次注资价格在“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A股股票交易均价的80%”的基础上,相较市价仍以一定溢价进行注资。以3月28日收盘价计算,四家大行发行对价(考虑年度分红除权后)平均较市价溢价14%(其中建行/中行/交行/邮储分别较市价溢价9%/10%/18%/22%),对应平均PB(LF)约0.7倍。尽管这一对价可能和部分投资者预期较高的落地价格有所偏差,但在当前国有大行估值深度破净的基础上,仍然以高于市价的价格进行注资,也充分体现财政部等股东对夯实国有大行资本、长期做优做强国有大行的重点支持。
此外,本轮注资后,短期内将对EPS、股息率等指标形成不同程度稀释,但长期来看,考虑到资本补充后银行盈利能力有望提升,从而有望提升银行持续分红能力。央行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提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此次国有大行定增可有效缓解银行资本压力,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同时定增后银行持续分红能力有望得到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响应国央企市值管理的相关要求。2024年四家国有大行现金分红比例均值为30.67%,资本压力缓释后分红有更强保障,银行价值有望进一步获得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