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猪肠小吃,一起来吃会上瘾的

影视三十三 2020-12-21 16:23:51

今天作者想跟大家谈谈成都的美食。在成都,以猪大肠为原料,升堂入室,很受欢迎,广受好评,当推软炸斑指。为什麽说它「升堂入室」?有些四川农村的农民不吃猪肠,他们有些不习惯,有些忌讳。其由精湛的厨师巧手加工,洗净,蒸煮,然后穿上“衣子”入油锅,软炸成金黄既酥又嫩的斑指,再配以葱酱、椒盐、糖醋、姜汁、稀肉等,吃法多种多样,令人叹为观止,不仅国内名菜,海外也享誉。

其中,精心制作的香煎牛排指身价“肠粉”,自是不同凡响,而利用猪的大肠,制作出许多精美的成都小吃,也令人回味无穷!现在有些已经恢复了,比如卤猪肠夹锅魁,但更多的还没有恢复。不要危言耸听,不要急于求成(希望不要走过场的抢救),确有消失的危险!据说已复原的卤肠夹锅魁,从选材到肉汁,锅魁从发面到打法及造型,都和以前的小摊上的做法相去甚远。虽然近乎草率,但食客们还是很喜欢吃。复原是一回事,进一步的挖掘和改良也是一回事。

从前平民百姓就吃这种极为方便的抄手担子,黄昏前出现在街头,担子一端已煮熟了鼎钢,大肠雪白,肥嫩。担中间小横板上、担上、担盆内切成小块,装心、足、赞喉、连肝肉、肺片、肉块等,最具特色的是任君挑选的大肠,另外还有一大盆盛饭的米饭,外加粉条及豌豆尖、葱、冬菜、芽菜等配料。在佐料中有一大碗红油辣子,一长节竹筒花椒面,打开竹塞,洒上香喷喷的花椒面,万事皆备。

灯火初上,扭子摆好,一锅白得像雪脂一样的奶汤,热气腾腾,吃头道汤的警客,早三坐在板凳上,热得要命。首先是一碗清汤抄手,或者下一碗韭菜叶面,或者冒两碗(100克)米饭。选瓦盆中两片心子,连肝肉,肥瘦相连,切一碗肥肠,浇上温江酱油,熟油辣子,撒上几粒葱花,配上一簇芽菜,配上各种配料。或者坐或者站,吃或者吃,悉听尊便。

此外,你还可以从家里端碗凉菜去热锅里的担子,什么都不买,只出一个胃热钱,还能给你加葱,酱油,辣椒之类的。二三四五的酒客,称半斤的黄酥酥、喷香的油米子花生,切一碗肥肠,若遇上人人皆知的肥肠头儿,则更令人食欲大增。这样大吃大喝的人,都摆在戏园书场附近,到了散场的时候,还得拥一堂,平添不少食客。

而且每一次我出省,在他乡遇故,总有人问:“还有抄手担吗?”由泛起乡音乡味乃至乡愁,只有在谈吐津津有味之后才能做起个怀乡梦。天亮之前,在老南门外南门大桥南口的右边,有一个姓矮胖的人,红光满面,眼睛圆圆的,随时都在微笑着接待买主,因此可以看见他那雪白的牙齿。白帕子在头上包了一个大包头,那是李访人小说中的人物。

终于,只见他站在火盆旁,来一只火炉,来一只火炉,把切好的肠子放进竹筒里,放进雪白鲜艳的鼎锅,几下,放进碗里,汤、粉、肠三样都备好了,再一起把非常重要的手续,把花椒布袋用力一折,挤出花椒汁,忽然之间,香味四溢,垂涎欲滴。花不了多少钱,一碗奶汤进嘴,吃得热落痛快,寒冬数九天,那吃得舒服、愉快的肚子里,还有什么用呢?

0 阅读: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