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老生常谈的慢性病,悄悄潜伏在很多人身边,控制血压,按时吃药是关键,但同样是吃药,方法不对,后果可能天差地别。

甚至可能好心办坏事,引来大麻烦,这降压药到底该怎么吃,特别是硝苯地平这种常用药,医生直言吃错了很危险,这是怎么回事?

小区的老王今年快六十了,高血压跟了他差不多十年,平时也挺注意,用药上医生开的是那种一天吃一次的长效硝苯地平控释片。

老王觉得这药挺好,吃了血压稳当多了。
可前阵子,老王感觉有点头晕,自己在家量了下血压,居然到了185/115mmHg,这把他吓坏了。
想起不知在哪儿听来的小窍门,说是把药片掰开吃,吸收快,降压效果来得猛,老王心想这血压都飙这么高了,得赶紧降下来。

于是他拿起桌上的硝苯地平控释片,咔嚓一声掰成了两半,就着水吞了下去,他觉得这下应该能很快缓解头晕了。
谁知道过了不到半小时,老王不但头晕没好,反而觉得天旋地转,话都说不利索了,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家里人发现不对劲,赶紧打了120,送到医院一检查,脑CT显示大面积脑出血,医生抢救了好半天,老王的命是保住了,但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后来医生详细问了情况,当听到老王是把控释片掰开吃的时候,急得直拍大腿:说这控释片是特殊设计的,是为了让药效在24小时内慢慢释放,保持血压平稳。

这一掰开等于把一整天的药量一下子全吃进去了,血压一下降得太猛,血管承受不住,这不出事才怪,这哪是降压,这是玩命。
老王一家听了,后悔得肠子都青了,谁能想到,自己坚持吃药控制血压,却因为一个错误的动作,差点把命都搭进去。


老王的经历听着吓人,但是其实很多人都遇到过,很多人是血压突然升高时,总想着快点降下来才安全。
殊不知血压降得太快、太猛,反而会带来致命风险,我们的身体,特别是大脑、心脏这些重要器官,已经习惯了在高血压状态下工作,血管也有一定的适应性。

如果血压突然大幅度下降,这些器官的血液供应会跟不上,就像突然断电一样,很容易导致缺血,诱发脑梗死、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特别是对于硝苯地平普通片,以前有人图它起效快,会舌下含服来应对高血压急症,但后来大量的研究和病例都证明,这种方法极难控制降压的速度和幅度。

风险极大所以现在国内外的指南都明确说了,高血压急症患者,绝对禁止舌下含服短效硝苯地平,由此也就有了其他片剂的出现,结果居然还是有人掰开吃。
那么血压特别高,但又没到器官损伤那么严重的高血压该怎么办?

相关文件建议可以口服像卡托普利这类药物应急,但也有个关键。按常规剂量口服,千万别擅自加量或者用什么快速方法,记住平稳降压才是王道。

说到硝苯地平,市面上有好几种,名字听起来差不多,但用法和效果差远了,吃之前,一定得搞清楚自己手里的是哪一种。

现在除了特殊情况,医生基本不推荐用它来长期控制血压了,硝苯地平缓释片则是改进版,药效能维持得久一点,通常是12小时左右,血压相对平稳些,副作用也小点。
但注意缓释片也最好别掰开吃,会影响它缓慢释放药效的设计,此外还有硝苯地平控释片,这是目前用得最广泛的高科技版。

它用了特殊技术,能保证药物在24小时内匀速、稳定地释放,所以降压效果最平稳,副作用最小,一天吃一次就行,非常好用,但它有个铁律:必须整片吞服。

服用控释片还有几个小细节要注意:别和西柚一起吃,会影响药物代谢导致药效过强,药片怕光,要避光保存,吃的时候再从药盒里拿出来。

得了高血压很多人觉得要吃一辈子药,心里挺抵触,总担心是药三分毒。

其实比起长期服药可能带来的微小副作用,血压控制不好导致的脑出血、心肌梗死这些严重后果,那才叫可怕,所以心态要放平。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终身服药,比如一些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短期药物治疗,血压能长期稳定在很理想的水平。

医生可能会考虑逐步减药甚至停药,或者吃了某种药出现无法忍受的副作用,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也可能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或停药。
但重点是必须是医生评估后决定,自己千万不能擅作主张。

很多患者迷信各种保健品能代替药物,还有就是不按时复查,都是在偷偷损伤血管和器官。
结语硝苯地平是好药,但控释片绝不能掰开,舌下含服普通片更是危险动作,老老实实遵医嘱,搞清楚自己吃的药是哪种类型、该怎么吃。

参考信源
澎湃新闻 这种常见降压药,掰开服用竟可能导致休克
澎湃新闻 降压药吃不对,血压如过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