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布《乡村全 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对今后几年的乡村振兴工作作出规划部署,尤其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宅基地退出、搬 迁撤并、土地承包等问题也做出明确安排。今天咱们就该文件针对农民朋友们关注的这些问题,谈一谈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等相关政策方向!

该文件明确未来3年将实施新一轮“农民进城”行动。“进城落户了,老家的宅基地和农房咋处理?”这是许多进城务工人员的疑问。

新规划明确:“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简单说,国家支持农民“带权进城”,宅基地退不退出,全凭自愿。
补偿方式有哪些?比如在一些试点中,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的前提下,退出的宅基地可置换货币、安置房甚至股权。但注意!补偿标准各地不同,一般按土地基准地价或房屋重置价计算,想退的乡亲建议先咨询当地政策。

为啥要搞有偿退出?说白了,就是让进城农民不吃亏。过去有些地方强行收地,补偿又低,农民进城后两头落空。现在国家强调“自愿退出”,既保障权益,又能让闲置宅基地流转起来,助力乡村振兴。
但是在实践中,农民对宅基地有偿退出仍感觉有些“叫好不叫座”。归根到底是一些地方的“有偿”太少、太抠了,不丢吧闲在那不能体现一丝价值,丢手吧觉得太亏了。为了使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国家规定有偿退出只能是自愿,不能是强制,尤其是不能将同意有偿退出土地作为进城落户的条件。
2.村庄搬 迁撤并严禁“大拆大建”:尊重农民的意愿
农村合村并镇、搬 迁撤并还要不要搞?该规划明确:搬 迁撤并类村庄有序实施搬 迁撤并,解决好民生保障、就业增收和生 态保护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判断的村庄,留足观察和论证时间,重 点保障基本民 生需要。
也就是在细化村庄分类的基础上,符合搬 迁撤并的村庄还要继续搞合村并镇。但是规划直接划出红线:“严禁违背农民的意愿搞大拆大建”,如果村里要搬 迁,要经过与村民充分协商,待补偿到位,农民签字后才作数。还特别强调“充分利用已建设施,严禁用财政资金建景观项目”。翻译过来就是:地方不能为了面子工程折腾农民,资金要花在刀刃上!

如何确保农民自己说了算?此前一些地方强推“农民上楼”,结果配套设施跟不上,农民种地都不方便。该规划堵住了这类漏洞,明确“优先建设既方便生活又促 进生产的项目”,比如修路、建仓储设施,而不是盖华而不实的广场。
规划要求“引导农民参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比如改厕、污水治理等民生项目,要尊重农民需求,“坚决不搞一刀切”。
3.土地延包与小农户发展:再续30年,小农户也能抱团致富
“二轮土地承包快到期了,还能续吗?”规划给出定心丸:“有序推进第 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也就是说,只要你现在有承包地,未来几十年都不用担心被收回!
小农户如何跟上现代农业?文件鼓励“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如加入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既能拿分红,还能打工赚钱。同时,国家将“健全便捷高 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代耕代种、技术指导等服务,让小户也能轻松种地。

土地流转要注意啥?政策强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但需要自愿!如果有人强迫你流转土地,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此外,流转合同一定要规范,明确租金、期限等细节,避免纠 纷。
4.宅基地盘活利用:除了自住,还能出租、开民宿!闲置的宅基地和农房,除了上面提到的有偿退出,还有什么既能够盘活闲置,又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好途径么?该文件也给出了答案: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比如把闲置房改造成民宿、仓库,或与企业合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

如何合法操作?首先,需完成“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拿到“红本本”才能交 易。其次,宅基地不能卖给城里人,只能在村集体内部流转。如果想长期出租,建议签订正规合同,并报村里备案。
风险提示:部分地区试点“宅基地入市”,但政策尚未全国铺开,切勿听信“高价卖地”的忽悠!目前,稳妥的方式还是以出租、合作为主,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从宅基地退出到土地延包,新政策的核心就一条:“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无论是禁止大拆大建,还是推动土地有偿退出,国家都在努力平衡城乡发展,让农民带着“土地权益”进城,也能让留在村里的乡亲通过盘活资源增收。
当然,政策落地还需地方执行到位。乡亲们如果遇到强 拆、补偿不合理等问题,记得要保护好国家给予咱们的土地权利。乡村振兴不是“赶农民上楼”,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共享发展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