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国有银行的春招开始了,可是有点不一样,相比往年,缩招成了普遍现象。根据记者调查,农行、工行、建行校园春招的规模同比2024年分别消减67.9%,43.7%和34.8%。
许多人看到缩招这么多,再看看如今的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感到阵阵寒意。
那么国有大行为什么缩招这么多呢?
首先,缩招一定是从成本控制来考虑的。国有银行的用工成本是很高的,查看近几年银行的财报,国有6大行(包括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交通银行)最低的员工平均工资也在30万元以上,再加上五险一金,算成成本就更高了。
目前银行业不断降息,银行的净息差不断收窄,国有大行要保持利润不降甚至增长,也要使出浑身招数,从严控制员工数也是一条。
其次,银行业呈现出的收缩态势也预示着用不着员工队伍的扩容。在2000年前后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迅速壮大,社会上经营体的不断增多,在金融需求扩张迅猛的时代,银行业纷纷跑马圈地、新设分行和网点。
如今,金融业已经是红海市场,竞争态势有点变态性的卷,裁撤网点也不断出现,员工缩招也就很正常了。
随着国家对中小银行和村镇银行的梳理管控,国有大行为控股方设立的村镇银行也逐渐出现回归现象,谁的孩子谁抱走,村镇银行回归到母公司银行成为支行,这渐渐成为趋势。带来的是网点与人员的合并。
再次,金融智能化和互联网让银行的金融服务大规模减少用人。社会的金融需求在扩大,智能化与互联网化更加明显。比如现在,随着各家银行APP的广泛推广,客户的离行率在90%以上,意味着10笔业务最多只有1笔是在银行网点办理。客户都不来银行了,也不用太多的网点人员了。多招几个科技维护人员就可以了。
最后,四大行的员工队伍年龄结构逐渐趋于稳定。四大行基层员工最多的就是在1995年之前招进来的,那时候网点逐年增加,员工逐年增多,招进来的年轻人都在20岁左右。30年过去了,那时候的女职工现在已经50多岁,逐渐都已经退休。
1995年以后新招员工少了,临近退休的也少了,员工自然减员少了。还有就是以往每年招聘,新员工入行不久就跳槽,新员工流失率高。现在这种流失也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