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的“520”
昨天在自己的公号上发文时,发现在这一平台上发了原创作品520篇了,其实不止这么多,还有之前是没有这一标志的以及发的时候忘记点“原创”的,这已经不少了,是我用五年不到的时间创作的。520这个数字很是耐人寻味,也值得我发一番感慨。
上学时我就有爱写日记的习惯,至今还保存着;工作后任教语文,偶尔也会抽空写写随笔或者工作需要的总结与论文之类。不过这些都是写在纸面上的,直到后来出现了手机、电脑和网络,偶尔将写的一些文字发在QQ空间,当时特别喜欢日志的模板。

2017年被上级选派到伊犁援疆支教,在那里其他的杂事不似在学校那么多,于是我便有了不少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也有了许多不一样的感触,加之孤身一人生活,所以就用写作了打发漫漫长夜。最起初写的那些文字还是发在QQ空间,但是这个地方审核特别严格,往往改了许多敏感的字眼,有时用字母代替,有时生生多出若干个空格,但审核还是不符合要求,这样好些想要与我一同感受边塞生活的朋友们便不能及时看到。于是,慢慢地我放弃了在QQ空间发文章,转而投向了可以图、文、音乐一起呈现的美篇。用了一个阶段的美篇,又觉得比较繁琐,打开时有点慢,在电脑上操作也不是很便捷。因而又转投向当时正兴起的微信公众号。
记得当时申请微信公众号门槛还是比较高的,经过资料审核,还不能成为正式的会员,还有一些功能不能完全使用。要发表一定量的文章,要有一定数量的粉丝。不记得过了多久,可以设置原创,可以插播广告,可以开通打赏功能,读者可以留言,商家可以有广告的自动插入,可以插入小程序,总之一些功能不断地得到。而关注我的粉丝也由个位数到两位数,再到三位数,直至不知维持了多久的四位数。一些文章也会引起热议和转载、分享,一些文章引起读者的共鸣,阅读量有超过10万的,一时间我的成就感爆棚。

援疆期间我基本能做到每天一篇,至少一周也不会少于4篇,那时写作已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写一篇文章短则几十分钟,长则几小时,就这样几百个长夜不知不觉中过去了。白日里,我会外出随手拍一些美照(伊犁时时处处皆美景,更不要说美食),将这些美照插到文章里,读者在阅读故事的时候还可以欣赏伊犁美丽的“塞外江南”风光。
援疆任务完成后再次回到江南的学校,再度投入到忙碌之中,但我还是没有将在新疆养成的写随感的习惯丢掉,只是写作没有之前那么频繁了,但还是基本能保证每月都动笔。我初步统计了一下,自回来之后,平均每年50篇左右。写的内容有教育教学中的感悟,有生活中的发现,更多的是自己的心路历程的记录。文章能够出炉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心境比较激越或者平和的时候,可郁闷、低沉的时候,或者累得全身疲惫的时候,没有心绪写也没有力气动手,这样一来,有时候一荒芜就是一个多月。有时候也自责,自己怎么就不能那么勤奋呢?像有的写手,即使再忙也会在深夜时静下心来写作,我毕竟是个俗人,还是做不到那么勤奋与笔耕不辍、雷打不动。

写作和吃饭一样,其实也是一种习惯和需求,只不过吃饭是生理需求,写作是精神需求罢了。我之写作不是为了炫耀式地去发表,仅仅是为了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而已,是生活与工作的投影,也是心情宣泄的出口。520,一个被国人冠以吉祥含义的数字,这是我辛勤耕耘出来的数字,这是我无数个时间段端坐书桌或者电脑前辛苦的成果,这些成果也会成为我晚年生活的一段美好的记忆,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520,我爱你,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