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秘史157】习忠:承志守土续忠魂

米多知道 2025-04-14 14:26:45

一、父书传遗训

章武元年秋雨夜,习忠跪在父亲习祯灵前,怀中紧抱着漆木匣。油灯摇曳间展开十三卷羊皮手札,忽见末页朱砂批注:"雒水改道在即,城南三百户当迁"字迹戛然而止。

窗外惊雷炸响,十七岁少年猛然起身,将父亲遗留的益州河道图铺满灵堂。"公子不可!"老家臣举烛惊呼,却见习忠以指蘸墨,就着雷霆电光续绘未完的堤防标记,暴雨声里混着压抑的呜咽。

二、剑阁遇卧龙

建兴五年春,习忠押送军粮至汉中大营。辕门前忽闻马蹄声急,诸葛丞相的四轮车碾过泥泞。

"可是习祯之子?"羽扇轻点诸葛亮腰间玉珏,"此物二十年前襄阳夜宴时,令尊曾解作信符。"

月下军帐中,诸葛亮将《出师表》草稿推至案前:"马谡浮躁,魏延刚愎,今见故人之后沉稳若此..."习忠忽觉肩头一沉,丞相佩剑竟已横在眼前:"明日随中军翻越秦岭,可能负此八斤铁?"

习忠接令…

三、锦城守孤节

景耀六年冬,魏军破绵竹的消息传来时,习忠正带人抢救太仓典籍。火光中老仆嘶喊:"邓艾悬赏蜀中旧臣,大人快走!"他却转身解开牛车绳索,将父亲手札分装二十个竹筒。

"送去江州、健为、越嶲..."话音未落,敌将已至。被缚至敌将前时,他忽然轻笑:"将军可知,此城排水暗渠纵横如肠?"说着用靴尖在地上勾画,恰是当年习祯丈量过的阡陌图。

四、巴山埋铁匣

咸熙元年清明,隐居青城山的老者拄杖登顶。习忠将锈迹斑斑的太守印信埋入石隙,忽听身后稚童询问:"先生藏的可是宝物?"

"是些该被忘记的旧东西。"习忠望着北归的雁阵,袖中滑落半片烧焦的《出师表》。山风卷起残页,露出诸葛亮遒劲批注:"习祯有子如此,汉室之幸",墨痕晕染处,依稀可见年轻郡守跪接佩剑的剪影。

未完待续,下一篇习忠之子习隆故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