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初年的益州,暮色中的竹简在油灯下泛着微光。十五岁的杜琼将额头抵在竹简上,任安苍老的手指点着《春秋纬》中的星象图:"此三台六符,对应人间三公九卿......"
少年突然抬头:"夫子,若天象真能应人事,为何高祖斩白蛇时未曾预知王莽篡汉?"任安哑然片刻,终是抚须而笑:"此问当悬于你心二十年。"

建安十七年,成都牧守府内暗香浮动。刘璋将青玉案上的印绶推向杜琼:"闻卿通谶纬,可知益州气运几何?"
杜琼望着窗外飘落的槐花,突然想起昨夜观测到的客星犯紫微,垂眸道:"明公当修德政,天意自明。"
回府途中,他摩挲着袖中自绘的二十八宿分野图,听着街巷里流民乞食的哀声,终究将图卷投入了火盆。
不久后,刘备入蜀取代刘璋。
三、劝进玄机章武元年春,成都武担山下暗流涌动。杜琼执笔的手悬在《河图括地象》上,张裔突然推门而入:"兄还在犹豫?曹丕已受禅三月矣!"
烛影摇晃间,杜琼蘸墨写下"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轻声道:"去岁荧惑守心,今岁黄龙现武阳,当以汉室气运为辞。"
待众人散去,他独坐中庭望月,却想起任安临终前耳语:"谶纬如刀,可开太平,亦可伤己身。"
四、天机难测建兴十二年的秋雨淅沥,杜琼在丞相府前接过沉甸甸的鎏金银印。诸葛亮灵柩前的白幡在风中猎猎,他忽然瞥见谯周青衫下的《韩诗章句》抄本。
"谯贤弟以为,'当涂高'作何解?"谯周眼中精光乍现:"莫不是应验在魏阙?"
杜琼望着阶前积水倒映的宫阙飞檐,手指在袖中掐算着三垣方位,最终只淡淡道:"魏者,观阙之名尔。"
五、薪火余烬延熙十三年的冬夜,八十老翁杜琼倚在药炉前,将毕生所著的竹简投入火中。
谯周冲入火光明灭的室内,却见杜琼枯槁的手正拨弄着灰烬:"昔年先师授我《春秋纬》,今日当还于星汉。"
谯周急道:"先生忍见绝学失传?"
杜琼望着窗棂间透出的太微垣星光,忽露笑意:"你看这北斗,斗柄东指时,可曾想过要教化世人?"灰烬飘散处,唯余《韩诗》残简在火中蜷曲如龟甲裂纹。
尾声:景耀六年,洛阳宫阙前,谯周对魏人说起往事:"杜公当年早已窥破天机,却宁作守阙人。"北邙山的秋风中,魏国宫阙的檐铃叮咚,恍若当年成都府衙前,那个沉默文士衣袖间暗藏的蓍草相击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