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编在某新闻上看到了这样一则事件。司机周师傅在某网约车平台跑车,那天在接到订单后周师傅不敢耽搁赶紧前往乘客的上车点,但在周师傅到达上车点后却没看到乘客的身影,等了许久乘客才出现。
上车后的乘客不仅没有为自己的迟到感到愧疚反而十分挑剔,称周师傅的车上太热了,周师傅为了避免产生矛盾,赶紧将车上的空调温度调到了21度。本以为温度调好后就能赶紧出发了,可后来发生的事情着实让周师傅头疼……
在之后,看到车上备有的两瓶水,乘客表示自己渴了想喝水。周师傅再次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将原本给自己准备的水给了乘客。
终于可以出发了,周师傅捏了一把汗,刚走没多远,乘客就又惦记上另一瓶水了,周师傅这下忍不了了:你这个订单本来就没有多远的路程,你不仅迟到不说还上车就要开空调、要水喝,你这单就16块钱的车费,却要喝8块钱的水,加上各种成本我怎么挣钱?
乘客则反驳称:我花钱坐车,喝两瓶水也不能吗?
周师傅表示:抛开价格不说,这两瓶水本来我是准备给自己的,再说了以你付的车费我没有义务给你提供免费的水。你又是迟到又是开空调又是要水,总共16块钱的车费,我都倒贴钱。你说你要权益,那谁来保障我的?
看完上述的事例,不得不说网约车发展起来之后,一直以来围绕着网约车司机和乘客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十分激烈。这除了在以往的新闻报道中有所体现之外,相信这在大多数网约车司机跑车的日常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早晚高峰为了节约时间提前叫车自己却迟到的、极端天气想要网约车司机到小区楼下接送的、温度较高时开窗还让司机开空调的、特惠一口价订单中途还让司机等待自己去办事的……
相信这对于常年从事网约车营运活动的司机来说似乎都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当然除了乘客素质的“形形色色”之外,网约车最初走进出行市场时所带的标签成为了这种现象的导火线。
网约车在出行市场最初低运价营运、高质量服务的定位让如今网约车越来越高的成本弊端暴露无遗。最初各大平台为了吸引乘客制定的优惠规则在产生一波好感的同时却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了隐患……
其实除了乘客素质各异的原因之外,网约车平台为了赢得乘客的好感获得竞争的优势对一些收费规则界定的模糊,也将司乘矛盾的锅甩给了网约车司机。
你在跑车的时候遇到过哪些问题呢?来评论区分享吧~
司机的贱,成就了网约车公司的狂非常完美。
超过五分钟无责取消走人,就不应该等
到了后给乘客打电话,电话无人接听,五分钟准时取消订单。。车上除提供纸巾外其他自备[呲牙笑]
网约车还提供水的?那可以提供饭不
平台的态度就是乘客永远是对的,司机永远是有责的。
给乘客读秒,超过5分钟取消了订单,乘客也还万安支付空驶费的!
以前坐出租是也不见这么牛逼,全是滴滴把这帮孙子宠坏了
昨天叫了网约车,跟师傅聊了几句,说现在要一个月30天,天天16小时才能勉强一万块!太特么卷了!
直接大嘴巴呼他
这要看乘客打的什么车了,有的是平台要求提供水的,这样的哪怕车费只有1块钱你也得提供啊,平台没要求提供水的对不起要喝水自己去买。[吃瓜][吃瓜][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