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挈领,这个单元的“领”在这里

毒小寨文化 2025-03-07 09:30:39

提纲挈领,这个单元的“领”在这里

选必修下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诗意的探寻”,看到这,自然想起一句话——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我一直都认为,语文最大的任务不是培养文学家,而是培养通达的思考者和诗意的栖居者。

因为这个世上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文学家,更何况文学家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是培养出来的,他需要很多的天赋,语文老师不能贪天之功。

但每一个人都需要生活,需要通达的生活,心理健康,思想通达,幸福地生活。然后再进一步,他还能看看书,聊聊电影,品品咖啡,向往美,追求美,诗意地栖居。

这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教育应该面向大多数人,语文的最大任务应该在于此。

所以我也一直特别看重诗歌的教学,选必修下第一单元就是诗歌单元,而且主题就是“诗意的探寻”,温馨美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新教材有别于过去的老教材,都是按主题进行单元编排,所以就会出现同一个单元里课文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问题,就如选必修下第二单元,有小说,有现代诗歌,有散文,还有话剧作品。

但选必修下第一单元全是诗歌,主题相同,体裁也相同。当然,《望海潮》《扬州慢》是词,也属于广义的诗歌,词嘛,也称长短句、诗余、乐府等,长短不齐的诗歌而已。

除了主题、体裁维度之外,这个单元的编排还有一条线索——文学史。

7首诗歌,有一条很明显的时间发展线索在里头,我们如果能把这条线索理清楚,就相当于把书籍在书架上按时间排列好,既有利于把握文学史的脉络,也能更深刻地掌握文艺变化发展的规律及本质。

不妨一起来看。

《氓》来自于《诗经》,《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离骚》是屈原的作品,是具有浓郁地方和个人色彩的文艺作品,是文学自觉的初始之作,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风”(《诗经》)“骚”并称,成了中国文学的源头和代名词,后世诗歌也就沿着这两条线和传统不断向前发展,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也。

《孔雀东南飞》代表了乐府诗的最高成就,是我国汉民族最长的叙事抒情诗,来自于《玉台新咏》,是汉魏六朝的经典之作。

接着就来到了唐朝。

到了唐朝就不能不提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和杜甫,他们分别对应了之前的《离骚》(浪漫主义)和《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李杜并称,教材也不偏着谁,分别选了一首代表作《蜀道难》《蜀相》,这明显也是有用意的,内容上都和“蜀地”有关,题材上一个古体诗一个格律诗,这正是二人风格的具象化和特长,李白豪放飘逸,不受约束,擅长古体诗,选了《蜀道难》;杜甫诸体兼擅,尤工于律诗,选了七律《蜀相》。

有唐诗,就不能落了宋词。

教材选了两首词,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题材是都是描摹江淮名城,一是繁华都市杭州,一是劫后空城扬州;体裁是都是词,一是柳永代表的婉约派,一是姜夔代表的骚雅派,大概是单元内容所限,就没选豪放派的内容,这也是有点可惜吧。

不过,大家对于苏辛代表的豪放派并不陌生,教材里他们的作品也并不少。

如此,这一单元的时间线就理清楚了。

抓住这条线索,提纲挈领,你会收获更多。

0 阅读:3

毒小寨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