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昆高铁是国家“八横八纵”高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699公里,经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三个省市。(其中贵州仅22公里,且不设站点。)途径重庆、泸州、宜宾、昭通、曲靖、昆明等六座城市(位于贵州的威宁县未计算在内),共设置站点21座。其中渝宜段已经于2024年9月29日实现通车,而云南段却还在加班加点的建设,那么今天我们就分析一下,渝昆高铁云南段的施工难度为什么那么大。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渝昆高铁云南段总长度388.6公里,占全线总长度的56%,共设置昆明南站,长水机场站,嵩明站,寻甸站,田坝站,会泽站,迤车站,昭通东站,彝良北站,盐津南站共十个站点。其中迤车站位于会泽县迤车镇,也是渝昆高铁云南段唯一位于镇上的车站。
这三百多公里的路程中,共建设桥梁107座,隧道53座,桥梁和隧道总长度330公里!实际上渝昆高铁云南段一直在翻山越岭。在53条隧道中,彝良隧道全长24.8公里,炳辉隧道21.17公里,是渝昆高铁上最长的两条隧道。而位于昭通市彝良县的洛特河大桥更是夸张,是我国所有高铁中,墩身最高,跨度最大,边坡最高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从桥隧的数量,长度等数据我们可以分析云南段的高铁修建难度非常大。
接下来我们从地形角度去分析。昭通城区的平均海拔接近2000米,而宜宾的平均海拔仅300米,这条高铁还需要克服这1700米的高差问题,宜宾位于四川盆地的边缘,地势平坦,修建高铁的难度没有那么大,而云南昭通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我们可以从水电站分布看看云南到宜宾的落差,除三峡大坝外,全国排名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的白鹤滩水电站(世界第二),溪洛渡水电站(世界第四),乌东德水电站(世界第七),向家坝水电站(世界第八)都在云南金沙江上,其中昭通就有三座水电站,这四座水电站发电量相当于两个三峡,可见落差有多大。这也间接说明从四川进入云南的高铁修建难度。
除了地形限制外,云南地区的地质环境也很复杂,因为云南属于横断山区,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横断山区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同时也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这无形之中加大了修建难度。其实不只是昭通地质复杂,进入云南后,整条高铁线路的修建难度都在上升。昆明虽然是云南面积第二大的坝子,可是昆明周边县城的地势也是很崎岖的,尤其是东川,寻甸等地。
云南由于位于云贵高原,动植物种类繁多,尤其是一些保护动植物,生活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在修建高铁的过程中,如何维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也是一大难题,架设桥梁,修建隧道,对于生态难免造成一定破坏,在完工后需要尽快修复生态,而且云南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比较多,修建高铁过程中更要提前预防这些灾害的发生。
在云南不仅修高铁困难重重,修建普通火车,高速公路也是一样的。毕竟云南地势崎岖,地质环境复杂,地区间海拔高差大,地壳活动频繁,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所以大瑞铁路保瑞段至今也没有修建完成。
渝昆高铁自2019年开工以来,至今已经快6年了,然而最快也需要2026年12月才能完工,比渝宜段晚了两年多,云南的工人并没有偷懒,现在桥梁已经完成85%,隧道也有70%已经完成。实在是修建难度着实有点大,而且预计2027年才能完工的工程,他们很有可能在2026年就完成了。希望大家能够耐心等待,通车的那一天总会到来!
明显是动工迟,不够重视,渝宜段都快修好了,云南段才有个别的地方拖拖拉拉的进驻场地,渝宜段都要修完了,云南段都还没有全面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