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人相信网约车行业已经进入了萧条时期,除了每天开跑车的司机们。
当乘客还在埋怨为什么现在坐车没有以前便宜的时候,一众网约车司机在为了几十块钱的流水“起内讧”,互相指责。
滴滴的复出,高德、一喂顺风车等平台的兴起,并没有给司机带来多少的好处,他们依然被抛在无尽的黑暗里苦苦挣扎。
一、订单一蹶不振
在今年之前,尽管行业内部也是问题重重,但是起码还有订单量来兜底,在一二线城市,司机人均订单量也能达到20单。
但是今年一开始,整个行业就开始暴雷,市场总量直接腰斩,司机收入砍半,加上跑车成本变高,很多人都开始入不敷出了。但是因为沉没成本,还在苦苦坚守着。
这就造成了这么一种景象:原本不屑一顾的廉价订单,也成了司机们追捧的对象。哪怕是30公里,只有16块钱流水的单子,都有人争破头来抢。
对此很多自以为“理智”的司机愤怒不已,觉得都是这帮人的存在拉低了市场单价均值,从而转头就把刀口对准了自己人。
二、司机内讧严重
从道理上来说,抵制低价订单并没有错,但是错的是司机之间的内斗。单价低不是司机造成的,但是恶果实实在在是他们在吃。
网约车平台在早年间,用补贴和奖励给司机赚了大部分钱,又用补贴和奖励把乘客给养刁了,便宜、便捷的网约车很快让人们趋之若鹜,网罗了大量的受众。
但是资本家要赚钱的啊,怎么可能一直给乘客补贴坐便宜车,丧失了补贴优势的网约车平台,一下子给了不少乘客落差感,司机也觉得委屈,两方矛盾就此诞生。
三、平台隐身
在日益严重的斗争中,T3、一喂顺风车等平台“好巧不巧”做了隐身幕后的人,冷眼看着乘客和司机争得不可开交,最后又为了维护自己的“上帝”用规则狠狠把司机给限制住。
作为网约车食物链最底层的网约车司机,向上斗争无望,在极度的愤恨下,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发泄给了自己的同行。一厢情愿地认为,都是因为总有司机愿意接这种不值钱的订单,所以行业的平均单价才一直上不去。
然而,这年头能去开网约车的司机,除了家财万贯的,剩下哪个不是背负着很大生活压力的。跑车一上午流水也不过百,这种情况下,为了养家糊口你让他们怎么办?
这些平台把司机根本不当做人,还是中国人多,你不干有大把人干。
泉州市打特恵18公里36块八
30km外有16元让你去捡你会去吗?
转行,让网约车消失
全部不开特惠单平台也没法
最好的方式,是让这些资本消失,宁愿回去以前打的士
司机本来就不是人,外卖小哥也一样不是人,还有工厂两班倒的也一样!这些哪里是人了,社会哪来那么多人,都是些牛马罢了!在资本横行的年代,只有利益和手段、工具!哪来的那么多情感[得瑟]
再便宜平台也赚钱;平台是抽成的;而且流水压一个星期;有些平台压半个月。
网约司机应该齐心协力抵制网约平台,逆来顺受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成立工会组织。
说不出的苦楚!想着气不过,唯有锤方向盘
失业人员太多了
就是开电车也划不来啊,搞不懂这些网约车。
乱说,现在拼车没有几个司机接单。专车马上就有司机接单。
可怜的网约车司机!低价单都不要接!我看平台能咋样????
会跑的跑两年就能在一线城市核心地段全款买房[呲牙笑]
唉,可怜[笑着哭]
司机自己不把自己当人看,闲少不跑,没人逼,
该
那些供车,租车的不会配合的,造成今天这个低价的局面
顺风车上还有3块钱左右的单,就问你惊不惊喜
30公里40块钱我也不干,抢个毛线。
最不缺的就是司机
最好是所有的黑平台网约车都血亏,看看最后谁能挺住,平台多了,竞争激烈,又想抽佣,又想留住乘客,又想留住司机,赚不了钱了吧,还跑什么,那司机师傅都不跑了,这些黑平台,抽佣大户,就加快速度走向死亡
30公里16不是现在的实时单,是未来预约单,因为现在还有不少油车跟混动车在跑,这价格本钱都不够,将来完全淘汰油车后有希望出现这种订单,一帮电车司机去抢单
机场单20公里33元返程15元武汉市T3
百草枯入行了,网约车负面新闻经常有,此乃常规操作。
你不接,大把人接
听平台司机说,上海如果不开特惠单 接单 除非是下雨天 基本上不开特惠单子很少
都是内卷,自己搞死自己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再做?
所以最大的敌人不是司机乘客,而是平台!看他们的客服总是把乘客的投诉强加到司机身上,得到上帝,又扣了司机的钱双收。平台死期快到了[得瑟]
30公里16元,脑袋的司机才会接单。 调转还说🉐过去
30公里16块钱鬼才去跑哦!
就是司机不团结而已,要是全部关掉特惠单,平台一样得派快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