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实的“旧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真的是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吗?
1947年,有一位名叫柯夫迈的外国摄影记者,带着拍摄任务来到中国西北地区,拍摄了一批记录当地民风民俗的照片。
柯夫迈并非第一次来到中国,作为专职摄影师,他先后在香港、上海、西安等地拍过。对当时的“旧中国”有一定了解。
不过,当他来到西北腹地时,发现还完全是传统风貌,不像沿海地区那么现代化。下面,就来看一下柯夫迈镜头里,西北地区的“旧社会”是什么样子?

即使是西宁这样的西北大城市,在1947年的时候,也还是一片落后的风貌,一座高楼大厦都没有!

一位“旧社会”老人,从他的穿戴来看,应该达到了当时的中上层生活水平。

寺庙里的三位和尚。他们是乐师,寺里有佛事活动时,他们负责敲锣打鼓。他们似乎营养不错,长得很结实。

在一个巨大的草垛旁边,两位年轻人正在木桥上走过。画面唯美,给人一种田园牧歌的感觉。

9位穿着讲究的中年男子,在一座大型寺庙里,拍了一张合影。这些应该是当时的地主、资本家、土豪们。

几位年幼的孩子,正在用木桶搬运黄泥巴,可能是用于附近盖房子。他们连鞋子都没有,赤脚在建筑工地上干活。

1947年,西北地区的两位和尚,一位白胡子,模样乐呵呵的;另一位黑胡子,表情有些怪异。

在一座寺庙外面,几位穿着得体的人员,刚刚从门口出来。他们有的穿中山装,有的穿长袍,带着那个年代流行的帽子。

摄影师柯夫迈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工人们正在对一座大型寺庙进行修缮。

当时,还没有机械化作业,人们只能从人工搭建的木梯子爬上爬下。

整个寺庙修缮工程,还是比较庞大的,在地面可以看到,很多砖瓦。那个年代,还没有水泥、石灰,仍在使用传统建筑材料。

1947年的建筑工人,原来是这个样子!他们似乎长得很强壮,不是面黄肌瘦的样子。当时的砖头,也比较宽大、比较结实。

寺庙里的6位年轻乐师,都在吹奏一种细长型的竹笛。跟常见的C调、D调笛子不太一样,这种笛子更像是加长版的G调的。

这个大爷不一般!跟电视剧里演的王公贵族,简直一模一样!这应该是西北地区的一位大人物,一副有权有势的样子,穿着无比奢华。

一个衣着褴褛的骆驼客,看模样还比较年轻,他身边是3匹骆驼。“旧社会”的西北地区,很少汽车,骆驼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

在一块黄泥地上,4位负责运泥的“旧社会”民工。他们连个推车都没有,只能背着木桶来运泥,太辛苦了!
以上,就是外国摄影记者柯夫迈镜头里,真实的“旧社会”风貌!这是1947年拍摄的老照片,距今已经七十八年过去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