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潜真子何许人?网络上查询不到他的简介,但从流传下来的多首“苏幕遮”诗词内容,就可推测出道家修真者的身份,这里的“修真者”并非是那些“求其清净而已”的静修者。
因读懂体会到了潜真子诗词的内涵,愈发敬佩他飘逸似仙的风采!我将以自身实修的体感体悟,解读潜真子修真的《苏幕遮》系列诗词,吸飨其中的真知,以充实自我的实操❗

☞苏幕遮.坎离根,铅汞始——潜真子
坎离根,铅汞始。
看尽千章,难取希夷理。
际会先生蒙妙旨。
万卷皆通,别是心欢喜。
有中藏,无内起。
大纳乾坤,小入毫毛里。
元始曾言如黍米。
灵宝分明,始觉真端的。
——
这首诗词的上段文字其实是,承接了上首《苏幕遮.昆仑山,出猛水》诗词结尾的那句“只恐众生难省会,再举阴阳,切切生惭愧”。
道法修真炼的就是身体中的“水火”,在道家修行理论里常讲的“坎离相交、铅汞相投”,指的都是人体五行中的水火。
读到这句“看尽千章,难取希夷理”,就会不由地想到当代陈撄宁写的一首小诗。
☞——陈撄宁
打破虚空消亿劫,即登彼岸舍舟楫。
阅尽丹经万万篇,末后一句无人说。
——一句“末后一句无人说”就可看出,陈撄宁太高估了自己的认知能力了!我们再来看看张伯端《悟真篇》中的诗句:
☞悟真篇——张伯端
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
只为金丹无口诀,教君何外结灵胎。
——
这或就是《苏幕遮》诗词中“际会先生蒙妙旨,万卷皆通,别是心欢喜”,要表达的“幸遇”而通意思吧!
历史上记载的修真德道者,多是幸遇“世外”德道高人传授,所修之法皆是阴阳双修,如张伯端、张三丰。

上文写的是作者认知经历,下文则是修真的内涵。
我记得这么一段或是出自古医书中的话,“大都病机不离升降,升降不离上下,上下不离开阖,开阖不离内外,内外不离阴阳,其名虽异,总归一元”。
这说的就是人体气脉的运行方式无外乎“升降开合”。这句“有中藏,无内起”指的是实修操作中的“内敛外放”,也就是气脉的开合。从此处就能看出这首诗词的修真,已超越了“任督周天”的层次。
☞大纳乾坤,小入毫毛里——在历史上那些德道修真者流传的文字中,我们常常看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词汇;这就是这句诗词的含义,是修真实操中体感到的景观表达。或是修炼从量变到质变,也就是“得意忘形”的转变之中。
“元始天尊”这是道家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人物,诗词中的“元始曾言如黍米,灵宝分明,始觉真端的”,其含义可以这样理解,实际修真中的体感景观,圆坨坨的灵宝丹元如黍米历历在目,这都是真实的,怎能叫我不相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