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吉林有个叫李明的老板,在外头打拼二十多年终于攒下点家底。这人心里头总惦记着老家,去年秋天一咬牙把城里的房子卖了,回到老家松原市开了家叫宏兴的危废处理公司。执照、手续都办得挺顺当,眼瞅着就要开业了,哪知道临门一脚栽在四斤半医疗垃圾上。
李明为了开这个公司真是操碎了心。专门从长春请了专家来培训员工,厂房里监控装得密密麻麻,还自掏腰包给附近村里五十多号人解决了工作。其中最让他挂心的就是锅炉工老张——这老汉六十出头,老伴儿走得早,儿子在外地打工三年没音讯,平时就靠捡破烂过日子。李明看他可怜,特意安排了个看锅炉的轻省活计。
要说老张这人吧,干活倒是勤快,就是认死理。公司培训时反复强调医疗垃圾必须单独处理,可他总觉得"烧锅炉和烧垃圾不都是烧么"。开业前三天环保局来验收,老张看着新锅炉心里直打鼓:这铁家伙头回点火,要是不好着可咋整?一着急就把车间里用过的纱布、棉球划拉了一塑料袋,偷偷塞进锅炉当引火柴。
那天上午十点来钟,环保局王科长带着人突然杀到。原本验收流程都走完了,偏巧有个年轻科员多问了一嘴:"李总,你们锅炉房咋有股医院消毒水味儿?"这一问可捅了马蜂窝,工作人员掀开锅炉盖子,当场翻出那包4.6公斤的医疗垃圾。王科长脸都绿了,直接掏出封条把锅炉给封了。
李明接到消息时正在银行办贷款手续,手机差点摔地上。等他火急火燎赶回厂里,老张蹲在锅炉房门口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李总我对不住你,我就想着给公司省点买柴油的钱..."李明气得直跺脚,可事到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跟环保局掰扯。
环保局开出的60万罚单把李明砸懵了。他掰着手指头算账:厂房是租的,设备是贷款买的,账上统共就剩八十万流动资金。这要是真罚了,别说开业,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思来想去,李明把心一横,把环保局告上了法庭。
法庭上双方你来我往吵得不可开交。李明这边请的律师拿着台账本子拍桌子:"从医院收来的医疗垃圾一斤一两都对得上,老张拿的那包纱布根本没出公司大门,凭啥说我们流失危险废物?"环保局的代理人也不含糊,当场放出执法记录仪视频:"你们监控探头全是摆设,危废车间大门敞开,随便哪个工人都能进去顺东西,这叫有效防范措施?"
最要命的是法官问了个要害问题:"李总,你们培训老张的时候,有没有白纸黑字让他签过安全责任书?"李明脑门上的汗唰就下来了——当初看老张不识字,确实没让他签书面文件。就为这个疏漏,法庭认定公司管理存在重大漏洞。
后来判决书下来,李明反反复复看了十几遍。法官说的明白:那包医疗垃圾虽然没流出厂区,但从危废车间挪到锅炉房就已经构成"流失"。法律上管这个叫"危险废物脱离监管",跟直接倒进河里的性质一样严重。最让李明想不通的是,环保局按法律规定的最低下限罚款,要真按上限罚,得交五百万。
这事在松原市传开后,街坊四邻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老张是扫把星转世,有人说环保局小题大做,更多开厂子的老板偷偷把车间监控全换成了带夜视功能的。倒是老张后来天天蹲在厂门口,见人就念叨:"都怪我老糊涂,把李总害惨了..."听说李明没辞退他,还自掏腰包给他买了份养老保险。
如今宏兴公司的大铁门上了锁,院里杂草长得半人高。有人看见李明最近在二手车市场转悠,说是要把那辆开了七年的奥迪卖了交罚款。路过老厂区的人都说,打老远就能看见锅炉房顶上那根烟囱,孤零零立在那儿,跟个感叹号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