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双十一购物狂欢中,疲惫的除了每天准时准点等待开播抢货的消费者之外,想必那些一天直播多场的带货主播更加辛苦。由于工作时长对收益的决定性因素,他们不得不长时间不停地工作。
近年来,网络主播、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不断出现在大众面前。不管是时薪制的网络主播、依靠单量计件制的快递员和外卖员还是派单量与工作时长相关联的网约车司机,他们的收益在平台的规则下都与工作时间紧密相关。
因为各网约车平台的派单量与网约车司机的出车时长相挂钩,又加上平台“不出车会掉分,从而影响派单量”等的规定,所以很多网约车司机不得不以超长待机的工作状态来保证单量,稳定收入。
很多网约车司机表示,每天保证上线时长至少为10小时,活跃值就会越高,活跃值高了,派单量也会跟着增加。所以即使他们想停下来休息也不能真的如此。
据了解,陈师傅是杭州的一位网约车司机,他每天上午9点开始出车,一直会跑到凌晨12点左右,有时碰到路程比较远的可能要到凌晨1点才能收车,陈师傅说在他工作的15个小时里,几乎都是在车里度过的,中间也不怎么休息,除非中午困了才会眯上一小会儿,“毕竟也不能疲劳驾驶”。在他入行的半年以来,他也很少休息。
其实不只是陈师傅,很多网约车司机也是如此,平台的规定生活的成本,他们不得不超负荷工作。
像网络主播、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的就业形态,他们与平台的关系区别于传统的企业与员工的雇佣关系。
就拿网约车行业来说吧,网约车司机工作的任务化使得他们的派单量不得不与工作时长紧密相连。
也就是说网约车司机通过像滴滴出行、高德打车、一喂顺风车等平台自主接单来接收工作任务并获得报酬,因此劳动用工的任务化、计件制在其中更加普遍。
具有相同工作性质的网络主播、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型就业形态也是如此。这与传统的劳工关系不同,因此传统的薪资制度、工时制度对他们来说并不适用。所以需要针对这种新的就业形态建立新的工时制度,而目前关于这种就业形态的工时规则尚未明确。
为了保证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应该强制规范最长工时。
其实现在各网约车平台为了不让司机疲劳驾驶,保证他们的生命健康权益,都会强行限制网约车司机的工作时长,但是生活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消耗身体“超长待机地工作”。所以多数网约车司机会通过换平台跑车来解决平台对工时的限制问题。
所以除了限制时长网约车平台也应该从根本上提高单价,增加网约车司机每单的收益。当网约车司机的任务计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平台应停止派单,在保障司机生命健康的同时保证他们的收益。
对于网约车司机的工时限制,你们都有哪些建议?
网约车司机内卷造成的,平台需要流量,到资本市场圈钱,肯定会压低司机收费,让顾客大量流入,两者定位不一样,造成结果,司机更累,公交地乘受损,平台通过金融市场挣钱,股民损失。这就是互联网套路。司机要改善生活离开网络车只有希望。
如果恨一个人就骗他去跑网约车,对,这话没毛病!
可以提高一点单价了,多少年了还不涨价。
根本问题是老百姓失业了,没钱打车。
废话
减少抽成!!!!
网约车车主和网约车平台不是雇佣关系,平台只是中介机构,给你提供信息,你爱跑就跑,不跑拉倒。还提高单价,那谁还坐网约车?
要限制额度,网约车不能无限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