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不是文字游戏,更不是脑筋急转弯,而是一眼洞穿的真相

青云塾点墨人 2025-04-10 05:08:56

僧辞,师曰:“甚么处去?”曰:“台山去。”师竖起一指曰:“若见文殊了,却来这里与汝相见,”僧无语。

——《五灯会元》第四卷 五峰常观禅师

白话直译:

僧人向五峰常观辞行,五峰常观就问:“你要去哪里?”

僧人说:“我要去五台山。”

五台山是文 殊菩 萨的道 场,去五台山当然就是想见文 殊了。

于是,五峰常观对僧人竖起一根指头,说道:“如果在五台山见到了文 殊菩 萨,你就明白文 殊菩 萨其实就在这根手指头上。”

僧人无言以对。

鉴赏评说:

去五台山见文 殊菩 萨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成 佛啊!文 殊菩 萨是佛性的象征,见 性即成 佛。所以,参学之人都喜欢往五台山跑。

但遗憾的是,文 殊菩 萨从来就不在五台山,他根本就不在外面的任何地方。

五峰常观在僧人面前竖起一根手指,僧人看见了什么?

当然看见了一根手指!除此以外,就没有了吗?

如果警醒之人,当然会觉察到,除了五峰常观的那个手指,还有一个在秘密中发挥作用的东西,就是让自己见到手指的那个。不要以为那个就是眼睛哦!眼睛也仅仅是被利用的工具而已。

这个东西无法描述,因为它始终不现身的,但又处处在发挥作用。要不是因为它,你是如何看见、听见,又是如何在思虑的呢?

可以依凭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工具,得到的六识“色声香味触法”都是自心呈现的镜像。而那个在隐隐成像的,却不是“能所”的任何之一。

它无形无相,但却无处不在,就在当下的一切妙用之中自然呈现。

可惜,僧人只知外求文殊,而失察自心,即使到了五台山也是见不到文 殊菩 萨的。因为文 殊菩 萨根本就不在五台山嘛,他不就在这里陪伴着自己吗!不然,那根指头何以呈现?

它带你描绘天地,却不是天地之间的任何一物。它带你见得大千世界,在你看见的任何之物上显现,当然也在五峰常观的那根指头上。

五峰常观说:当你开悟之后,自然就会明白,文 殊菩 萨就在这根指头上。

在指头上就奇怪了吗?还有更奇怪的呢!

看见鸟窠禅师拈起僧衣上的布毛,一吹而散,会通和尚开悟了。见到龙潭崇信吹灭蜡烛,德山宣鉴开悟了。见到德山宣鉴在江对面向自己摇扇,高亭简禅师开悟了。洞山良价见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开悟了。

开悟不是明白了什么了不起的无上智慧,而仅仅是见自己。

临济喝,德山棒,高亭简师隔江望;赵州茶,洞山影,庞蕴居士赏雪景。

哪个禅师开悟的经历不奇怪呢?但无论有多奇怪,还不都是在外境之上见到自心而已。如能体悟这点,千七百则公案一眼透过。

所以,五峰常观说“文 殊菩 萨就在这根指头上”并不是道理,也不是故意让人脑壳搭铁的文字游戏,而是他亲眼见到的东西。过来人秒懂,心心相印。

而执于外求者,那句话却似铁壁万仞,透不过也绕不开,还以为五峰常观在和你打哑谜,和你说口头禅。禅师从来都是直示真相的,只是学人不会而已。

禅,从来不用咬文嚼字,也不是打哑谜,更不是脑筋急转弯,而是一眼洞穿的真相。

4 阅读:50
评论列表
  • 2025-04-10 22:57

    哪个禅师开悟的经历不奇怪呢?但无论有多奇怪,还不都是在外境之上见到自心而已。如能体悟这点,千七百则公案一眼透过。

  • 2025-04-10 13:03

    禅师说法,结果如何?你也看到了:僧无语

青云塾点墨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