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和低层次的人交往,不要说“人话”

青柠的异想记 2025-04-06 22:00:52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你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对方却觉得你在装清高;

你真诚地分享经验,对方却认为你在炫耀;

你试图用逻辑说服一个人,结果他胡搅蛮缠,最后变成情绪对骂。

这时候,你可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我表达得不够清楚?”其实,问题可能不在于你,而在于对方的认知层次。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认知偏差”,意思是不同层次的人,对同一件事的理解完全不同。比如:

你跟一个没读过书的人谈“量子力学”,他会觉得你在胡扯;

你跟一个只关心眼前利益的人谈“长期规划”,他会觉得你在画大饼;

你跟一个情绪化的人讲逻辑,他会用更激烈的情绪反击你。

所以,和低层次的人交流,最好的方式不是“说人话”,而是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去沟通。

1、低层次的人,更依赖情绪和本能

低认知层次的人,往往更依赖情绪和本能反应,而不是理性思考。

《狂飙》里,高启强最初只是个卖鱼的,他的思维方式很简单,谁欺负我,我就报复谁。

后来,他遇到安欣,安欣试图用法律和道德感化他,但高启强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他当时的认知里只有“生存”和“利益”。

尼采说过:“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和低层次的人争论,你越讲道理,他们越觉得你在“装”,最后反而可能被他们的情绪带偏。

2、为什么不能“说人话”?——认知鸿沟无法跨越

心理学上有个“达克效应”,意思是:认知越低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

比如:

一个没做过生意的人,会觉得赚钱很容易;

一个没学过医学的人,会自信地指导别人吃药;

一个没经历过挫折的人,会觉得别人的痛苦都是矫情。

罗翔老师说过:“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勇气和自豪感。”

所以,如果你用“高层次”的思维去和他们交流,他们不仅听不懂,还可能觉得你在“装X”,甚至攻击你。

3、如何“不说人话”?用他们的语言体系沟通

既然低层次的人听不懂复杂的逻辑,那我们就得调整沟通方式。用老祖宗的话说就是我们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①用利益驱动,而非道理说服

低层次的人最关心的是“对我有什么好处?”所以,别谈理想,谈钱;别谈道德,谈损失。

错误说法:“你这样投机取巧,迟早会吃亏的。”(他们听不进去)

正确说法:“你这样做,老板知道了会扣你工资。”(他们立马警惕)

②用情绪共鸣,而非逻辑辩论

他们更相信“感觉”而不是“事实”,所以你要先认同他们的情绪,再引导。

错误说法:“你这种想法不对,应该……”(直接引发对抗)

正确说法:“我理解你的感受,换作是我也会生气。不过,我们可以试试这样……”(降低防御心理)

③用简单粗暴的结论,而非复杂分析

他们没耐心听长篇大论,所以结论要直接、易懂。

错误说法:“根据市场数据,这个投资风险很高……”(他们听不懂)

正确说法:“这个项目,10个人投,9个亏,你确定要玩?”(他们秒懂)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试图改变低层次的人,而是会“降维”沟通:

对固执的人,不争论,微笑点头;

对情绪化的人,不较真,先安抚情绪;

对自私的人,不谈感情,只谈利益。

和低层次的人纠缠,只会消耗你的能量。别试图说服一个认知低下的人,他们只会觉得你在“抬杠”;

别和情绪化的人讲道理,他们只想赢,而不是想明白。别期待所有人都理解你,有些人注定不在一个频道。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和不同层次的人,要用不同的语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不是妥协,而是生存的智慧。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0 阅读:0

青柠的异想记

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理性解决亲密关系、家庭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