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停止内耗的好方式,允许一切事情的发生

青柠的异想记 2025-04-14 23:44:18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陷入自我消耗的状态。

反复纠结过去的选择,担忧未来的不确定性,甚至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而辗转难眠。

这种“内耗”不仅消耗我们的精力,还会让我们陷入焦虑的漩涡。

心理学告诉我们,停止内耗的最好方式,就是“允许一切事情的发生”。

接受生活的不确定性,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放下对“应该”和“必须”的执念。

1、为什么我们总是内耗?

内耗的本质,是我们与现实的对抗。我们的大脑喜欢控制感,希望事情按照预期发展,但现实往往充满变数。

于是,我们开始自我怀疑:

“如果当初我选了另一条路,现在会不会更好?”

“为什么别人都那么顺利,而我总是遇到问题?”

“我是不是不够好,所以才得不到想要的?”

这些想法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让我们陷入精神疲惫。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你所抗拒的,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持续存在。”当我们拼命抗拒现实,试图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时,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

小林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最近因为项目失误被领导批评。她开始不断回想自己的错误:“如果我当时再仔细一点就好了”“同事会不会觉得我很差劲?”

这种反复的自我攻击让她失眠、食欲下降,甚至影响了新项目的推进。

直到她的心理咨询师问她:“如果换作是你的朋友遇到同样的事,你会怎么安慰她?”

小林这才意识到,她对自己太苛刻了。内耗的根源,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

2、允许一切发生,是接纳,而非放弃

很多人误以为“允许一切发生”等于消极躺平,其实恰恰相反。真正的允许,是一种“接纳现实,但不被现实困住”的智慧。

①允许情绪存在,但不被情绪控制

情绪没有对错,愤怒、悲伤、焦虑都是正常的。

心理学中的“情绪调节”强调,与其压抑情绪,不如承认它的存在,观察它如何影响自己。

②允许事情不如预期,但不停止行动

我们总希望生活按照计划进行,但意外才是常态,毕竟生活没有彩排,没办法按照你设定的剧情一帆风顺走下去。

对于生活中的意外,要用乐观的角度笑着接纳。

比如,你精心准备的演讲搞砸了,你可以选择自责:“我真差劲!”也可以选择接纳:“这次没发挥好,但我知道问题在哪,下次会更好。”

③允许别人不喜欢自己,但不否定自我价值

很多人内耗的源头,是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总怕别人不喜欢自己。

但事实是,无论你多优秀,总会有人不喜欢你。所以,你不需要让所有人满意,只需要对自己负责。

3、如何练习“允许”的能力?

①练习正念冥想,回到当下

内耗往往源于对过去的懊悔或对未来的担忧。正念冥想能帮助我们回到当下,观察自己的思绪而不被带走。

每天花5分钟,深呼吸,感受身体的感受,告诉自己:“此刻,我允许自己存在,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②用“成长思维”替代“完美主义”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成长思维”的人相信能力可以培养,而“固定思维”的人认为失败等于无能。

当你犯错时,别急着批判自己,而是问:“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③设定“情绪缓冲期”

当遇到让你焦虑的事情时,给自己一个缓冲时间:“我现在很难受,但我允许自己先冷静10分钟,再决定如何应对。”

《庄子》有言:“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意思是,真正智慧的人像镜子一样,事情来了就应对,过去了就放下,不执着、不抗拒。

当你允许自己犯错、允许生活有意外、允许别人不喜欢你,你反而会变得更轻松、更有力量。

生活就像一条河,我们无法控制它的流向,但可以选择如何与之共处。

“允许一切发生”,不是认命,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掌控,掌控自己的心态,而非掌控世界。

当你真正接纳这一点,你会发现,那些曾让你焦虑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而你,终将学会在起伏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1 阅读:38

青柠的异想记

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理性解决亲密关系、家庭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