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间,带娃前不一定母慈子孝,但带娃后多半会鸡飞狗跳。
婆媳关系的和谐度在育儿阶段最容易崩塌,因为育儿观念、生活习惯、家庭权力的冲突,会在这个阶段集中爆发。
即使你和婆婆关系不错,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最好别让她长期带娃,否则将来麻烦不断!
1、婆婆过度溺爱,毫无原则
很多老人带娃时,容易陷入“补偿心理”,觉得自己当年没条件宠孩子,现在要在孙子孙女身上弥补回来。
于是:
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不给就闹?“好好好,奶奶买!”
孩子不吃饭,非要吃零食?“行行行,奶奶给你拿!”
孩子打人、骂人也不管教?“小孩子嘛,长大就懂事了。”
这种无底线的溺爱,会让孩子变得自私、任性,甚至缺乏规则意识。
等到妈妈要管的时候,多半已经管不住了。而管重点,孩子就会很“讨厌妈妈”。
朋友小琳就吃过这个亏,她产假结束后,让婆婆帮忙带3岁的儿子。
婆婆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结果等她半年后接手,孩子已经变得极其任性,稍不顺心就摔东西、打人。
小琳试图立规矩,孩子却大哭大闹:“我要奶奶!奶奶从来不会凶我!”
所以说,如果婆婆过度溺爱孩子,在孩子面前无原则,尽量别让婆婆带孩子。宁愿请保姆或自己带,也别让孩子被惯坏。
2、婆婆强势,非要按她的方式带娃
有些婆婆带娃时,会坚持自己的老观念。
比如:
“孩子必须穿多,不然会感冒!”(结果孩子热出痱子);
“辅食要加盐,不然没力气!”(影响孩子肾脏);
“发烧要捂汗!”(可能引发高热惊厥)。
当你提出科学育儿的方法时,她却说:“我儿子就是这么带大的,不也好好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婆婆干涉育儿,往往不只是“为了孩子好”,而是潜意识里想维持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威。
与其说这是育儿方式的冲突,不如说是“这个家谁说了算”的较量。
所以说,如果婆婆愿意学习科学育儿,可以磨合,自然是再好不过。如果她固执己见,最好别让她主导带娃,否则将来教育分歧更大。
3、婆婆在娃面前说妈妈坏话
朋友家娃两个月大的时候,婆婆来帮忙带娃。她给宝宝刚吃完奶粉,婆婆对宝宝说:“你妈不让你吃。”
宝宝手脚都热乎乎的,但婆婆觉得她给孩子穿的少,边说:“你妈你给你穿衣服。”
朋友给宝宝换尿不湿时,宝宝闹腾,婆婆说:“你妈把你弄不舒服了,打妈妈。”
当着朋友的面对两个月大的宝宝说这样的话,朋友不在,岂不是会说的更过分?所以,朋友立马把婆婆请走了,不让孩子看。
当婆婆在孩子面前贬低妈妈时,其实是在争夺孩子的情感依赖,让孩子更亲近自己,而非母亲。
“这不是爱孩子,而是把孩子当成了‘情感争夺战’的工具。”
所以说,一旦发现婆婆说这种话,必须严肃制止;如果屡教不改,立即停止让她带娃,否则亲子关系会受影响。
即使婆媳关系再好,如果出现以上三种情况,请务必谨慎让婆婆带娃。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别因为“不好意思拒绝”而留下遗憾。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