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人,投入16.6万,折腾了8个月,每月被偷670块,管理损耗540

开店的笔记 2025-04-06 20:56:38
社群里一位老板分享了自己参与开便利店的经历,过程很详细,分析很深入,总结复盘能力一流。分享给各位学习: 无独有偶,在 2018 年 3 月至 12 月,本人参与到一家名 为“候车站”的便利店经营管理中,投身风口、触碰泡沫, 并见证该店的生死存亡。 本文试图对“候车站”便利店的失败进行解析和反思。 市场调研投资经营“候车站”便利店有两大诱因: 其一,股东 W 的亲人经营传统烟酒食品店,日销售金额约 3000 元,日均 利润约 800 元,每月浮盈约 24000 元。 其二,在“消费升级” 大背景下,消费者在购物时彰显出对快消商品高品质、高效率的追求,对于现代化便利店的需求正进一步增强。 在此基础上,三名股东 W、Z、L 以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观山湖区、乌当区连锁便利店和私营便利店为目标,展开前期市场调查,了解情况如下: 南明区两家。A为初创品牌便利店,日平均销售额约 6500 元,店面面积约 40 平方米,雇佣员工 6 人,经营时长 24 小 时。B 为连锁品牌便利店,内部资料显示,日平均销售额约 8500 元,店面面积约 70 平方米,雇佣员工 8 人,经营时长 约14小时。 云岩区两家。C 为传统便利店,日销售额约 4000 元,店面面积约 37 平方米,夫妻店不雇佣人,经营时长约 16 小时。D为初创品牌便利店,日平均销售额约 8000 元,店面面积约 60 平方米,为夫妻店,雇佣员工 2 人,经营时长约 18 小时。观山湖区共一家。E 为连锁品牌便利店,日平均销售额 约 7500 元,店面面积约 35 平方米,雇佣员工 5 人,经营时 长24小时。乌当区共一家。F 为初创品牌便利店,日平均销售额约 3500 元,店面面积约 45 平方米,雇佣员工 6 人,经营时长 24 小时。 结合调研数据,三名股东从两个角度对六家便利店收益情况进行了推算: 店铺“坪效”,每平方米日产值约 134 元。 店铺“时效”,经营每小时产值约 321 元。 虽然该系列调研并未拿到完整的店铺租金、人工工资等数据。但 W、Z、L 三名股东认为投资便利店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并于 2018 年 3 月,在大营坡周边某城市综合体处租下了一距离公交车站直线距离仅 9 米的当街商铺,展开了“候车站”便利店的经营。 投资和运营成本 “候车站”便利店基本情况如下: 门面层高 5.7 米,套内长约 3 米,宽约 9 米,是已安装楼梯及隔板的毛坯商铺, 房租为每平米 350 元(一、二楼不重复计算面积)。 成本计算: (一) 一次性投入: 1.装修费用约 48000 元。 2.设备采买约 35000 元。3.预留流动资金 30000 元。4.首批 货物采购支付约 53000 元。共16.6万。 (二)单月成本。1.月房租 9450 元。2.月物管费 108 元。3.人力成本:三班轮岗,共 5 人, 白班人力成本每人每月 3200 元,晚班每人每月 3800 元,每月合计 16600 元。4.月电费约 2000 元。 三名股东以两年时间平摊“一次性投入”测算,“候车站”日成本约为 1166 元。按前期计算的面积和时长产值计算,“候车站”日产值分别为 7236 元和 7704 元,以行业平均30%的利润率计算,日利润率约在 2170 元和 2311 元间, 预期利润空间较大。 经营困局 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备,“候车站”于当年 4 月 8 日正式 经营。但在首月经营过程中就出现如下问题。 第一,边际效用递减造成“死亡的二楼”。“候车站” 设计之初,一楼为快销商品区。二楼为仓库和具小资情调的休息区和文创类商品区,兼营鲜榨果汁和现磨咖啡。但实际经营中,单客到店目标性强,停留时间短(一般不超过 3 分钟)。购物者往店内深入一米,获得的消费满足感和实际意义都随之降低,并造成时间的浪费。故在进店总人数中,只有约 15%的人前往二楼,且一般不在二楼进行消费。 第二,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候车站”三名股东在经营管理中,遇到大量不确定性,并存在非理性增加成本情况, 导致运营负担加重: 1.物品被盗情况易发,主要表现在烟、 高档糖果、计生用品等高附加值商品上,且夜间一人值守情况下,被盗情况更为普遍。据统计,经营期间零散被盗物品每月带来损失约 670 元。 2.员工无法将管理理念执行到位,特别是对高附加值商品的主动营销,引导消费者前往二楼消费等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对于物品被盗、商品受损 等与其绩效挂钩较为抵触。 3.存在夜班人员请假、夜班人员 擅自离岗等情况,导致夜班(23:00—7:00)时段,每月平均损失 37 个小时的营业时间,折合金额540块。 4.人员不稳定,营业近 8 个月内,共有 17 人参与到 5 个固定岗位的工作中,特别是每月工资结算日后,突然离职情况普遍。 5.管理费用较高,在便利店经营期间,股东以餐代会情况普遍,导致非营业活动经费支出增大。据粗略估计,仅此项每人每月多增加开支约 500 元。 第三,激烈的行业竞争。“候车站”成立之初,店铺半径 500 米内仅一家传统便利店。在经营过程中,“候车站” 周边 500 米内,陆续新增了两家连锁便利店,导致顾客分流情况严重,经营压力徒增。 第四,机会成本降低经营满足感。“候车站”管理过程 中,三名股东履行了忠诚勤勉义务。因此,三人的业余时间被大量占用。虽然,三人付出的机会成本无法以具体金钱作为衡量,但有限盈利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并不能有效弥补这种缺失,为“候车站”的转让埋下了伏笔。 出现了这么多问题以后,我们怎么做,取得了哪些效果呢?最终这个便利店是转让了,我们获得了什么宝贵经验呢? 明天继续。
0 阅读:0

开店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