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人社部公布的信息,全国目前约有2亿多灵活就业人员。他们是通过自己承担全部社会保险费的方式参加的社保。近年来,社平工资在不断提升,养老保险参保缴费负担也在日益增加。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负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抓紧时间单位就业。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应尽的义务。只要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就要承担劳动者的社会保险费,而且按照规定用人单位还要支付给劳动者工资。所以,只要有就业单位的话,社保负担是最轻的。
第二,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费补贴。对于就业困难的灵活就业人员,他们可以按照当地规定申请社会保险费补贴。
关于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一般是失业一年以上的劳动者、大龄就业人员、残疾人等等。一般我们常说的4050人员就属于就业困难人员。

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首次申请距离退休不足5年的可以延长到退休为止。另外,毕业年度内未就业的大学生还可以申领两年的社保补贴。
社保补贴的标准一般是由各地规定执行,有的地方只有100元/月,山东青岛最高可达500元/月,天津市则是养老保险600元,医疗保险200元。上海市是50%的个人缴费标准,但不超过100%档次。广东东莞市对于男性45岁以上、女性35岁以上缴费不足20年的群体,之前还有财政补贴,只需要个人缴纳个人部分。
第三,选择较低的缴费基数。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在当地规定的缴费基数上下限之间自由选择缴费基数。养老保险的缴费钱数一般是缴费基数乘以20%,像山东省目前还使用4416元至22078元,每月缴费钱数是883.2元至4415.6元,相差四倍的。
根据养老保险的计算公式,60%档次缴费领取的养老金,并不是300%档次的1/5。在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中,60%档次缴费产生的基础养老金是300%档次的40%,这也是养老金计算缩小收入差距的一种功能。

养老保险选择较高档次缴费,一方面要量力而行,另一方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本,所以还是应当谨慎一些。
第四,选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目前只需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累计缴费满15年即可。2030年会提高缴费年限,每晚一年退休提高6个月最低缴费年限,2039年达到20年。
缴费年限达到最低年限以后,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进入个人账户,还会有一定的政府补贴。这一部分万一去世可以继承,不会亏本。像福建省今年的记账利率是3.16%,而去年职工养老保险的记账利率只有2.62%,也远远超过目前的定期存款利率1%~1.5%。
达到退休年龄后,两种养老保险会合并到一起,然后计算退休养老金,并不会吃亏。

所以,灵活就业人员在参加养老保险缴费时,可以灵活运用上述手段减轻参保负担,也能确保领一份养老金的。
听说领取了4050补贴的以后退休工资要比不领取的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