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想用一篇文章来讲农业避坑的事情,并把这篇文章作为农业的坑的结尾,然而我感觉这样的篇幅可能少了点,如果简单的提一下,可能给予读者的感觉如同蜻蜓点水一般。作为一个进入过农业又在这行里看了这么多年的人来说,觉得还是有必要把一些重点再细说下会更好一些,于是也就有了这避坑系列的文章,能写几篇就写几篇,但话题至少是围绕如何降低踩坑的成本。我先把农业的坑系列文章的链接放在这里,我认为如果能够完整地看完这二个系列,这对于读者对农业的水深在哪里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农业的坑(序):坑里与坑外
农业的坑(一):规模
农业的坑(二):品种
农业的坑(三):土地
农业的坑(四):工人、技术与专家
农业的坑(五):不及预期的影响

我记得多年前,《花果飘香》的清扬老师给出过一个关于水果种植的建议:上策不种、中策少种、下策随便种。这一建议对于农业的新手来说,绝对的金玉良言。因为从现实的情况看,不种的与当前农业的坑无关,少种的亏不了多少,有些还能够赚点钱,而随便种得多的,这几年多是失败或损失较大的,哪怕能上《花果飘香》的也有一些差点从坑里出不来的,比如我的一位同学在云南种水果,也是差一点队伍中的一位。
正如我在农业的坑的序言中所说,写文章的目的在于提醒一些想进入农业的朋友,农业是复杂的,在外面看起来美好的事情,真实的情况并没有看上去的那样美好,农业有着各种各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制约因素,有着无法以科学与技术解决的社会性问题。因此作为一名在所在地有点小名气的农业专家,我大多数的时候并不建议朋友们去做农业,因为大部分人把农业想得太好了。

关于这种太好了,我想可以借用美国来作个比喻,因为我们把美国想得太好了,以为他们会按规则行事,没想到来个按实力说话等等。这种不确定性与没有预期在农业中也是家常便饭。因此我认为要进入农业特别是如水果这类,因为时间与投入的原因,而具有高风险特性的种类时,需要能够理解其复杂性,并作相应的准备与评估,而这在我看来,是必须要做的工作,就如同我在2018年的春天所写这篇文章的标题所说:我想种水果(一)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我在这篇文章中强调了农业特别是水果种植所具有的特殊性。比如强调水果种植的时间上的长期性,这种长期代表了一旦进入水果种植,往往会涉及较长的时间,这里面包含着种植者会付出极为巨大的时间的边际成本。我也曾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过农业“边际成本”的含义(从一株到百亩(二)边际成本的代价),当一个人在水果种植中,既花了多年时间,又没赚到钱,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那无法回来的岁月时光。

从时间的角度讲,时间总是宝贵的,原则上尽量不要浪费,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每一个人都对“时间宝贵”这四个字的理解不一样,比如好多人想在年少时快快长大,在工作时想早点退休,然而真正长大后依然会后悔年少时没有认真读书而浪费时光,年老时则后悔自己所成太少所见不多。但如果能够选择,我觉得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应该尽量地选择能够更有效利用时间,去做适合于自己的事情与工作,如果说真要去种点水果或从事农业,那么自然也需要认真与用心,并做好各类力所能及的准备与评估,真正地从心里问问自己,农业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适合于自己。

在对于农业的看法中,农业是一门所有人原则上都能够做的行业,毕竟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业并不需要什么门槛,农民是天然的,就如同中国人天然会种菜一样。这种低门槛对于当下的影响是会天然的低估农业的难度。因为当下的农业与过去的农业有着本质的差别,我认为理解这种差别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农业之所以门槛低,是因为种的面积小,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是把生活的大部分都放在农业中,或与农业紧密的绑定。当生活资料需要从这小面积的土地上产出时,其生产的目标是为了养活自己,种好地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不再种地。
然而当下的农业的从业者,已经不是小农农业的模式了,而是规模种植,以赚钱为目标,生活与农业并没有太多的关联,当能够种好地时,自然不会离开农业。而当效益不高或亏本时,种植无法维持生活,最后才离开农业。而这种想赚钱,赚快钱,赚大钱的内在要求,往往在看到其它人在农业中赚到钱时就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常常认为自己也是可以的。

就如同“自蒸馒头白”一样的道理,每个人总是会高估一点自己,毕竟一个人对于世界的认知中,总是围绕着自己周边,人家一般不会指出你的不足,而更多的是恭维你的一些并不出彩的表现。好多人总是把自己见到的这点范围当成世界,自大是天然的,因此当农业的客观风险与复杂碰到人的天然自大时,加上在小面积上的经验,会不自觉地以为一亩能种,十亩也一样,百亩没区别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会把自己想得太好了。
与此同时,还会把事关农业的各种因素也想得太好了,认为老天是会帮助自己的,风调雨顺是必然的,消费者也是很照顾的,只要自己种了,种出来是一定能卖掉并且有卖高价的。雇个工人也是很听话的,能够跟自己干的一样的,管理上也是能药到病除,果树的生长也是几年长多大就多大的,能产多少就多少的。这种理想的想法,往往成为不少人进行农业可行性分析时常见的情形。如天然地认为自己能种好,天然认为不会遇到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等等,就如同我在农业的坑中所提及的这些情况,在他那里是不会出现的。

这种美好的想法,多数来自于对自我感觉的良好,来自于对农业缺乏理解。这样的情形原则上是不适合进入农业特别是水果这类长周期的种植业,而要避坑,最好的办法就是中止这种想法,离开农业。我曾经阻止过几位曾经兴致很高的老板的农业项目,当他们真正理解农业背后的风险与本质,还是会慎重地考虑可行性。在我看来,我的知名度可能正是来自于我对于多数想从事农业的人的劝阻。
总的来说,当你没有明白农业这个行业的特点,没有理解从事农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没有从心里的最深处感受到对于自然与农业的热爱,以及没有为之付出时间与资源的条件下,还是暂时不要碰农业为好,毕竟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父辈努力种地,让我们离开了农业;当我们再回到农业的时候,至少不要使农业成为一个坑,成为人生或家庭的包袱。

就如同我曾经说过的,如果仅仅是为了想品尝水果的美味,你只需成为一个品尝者,毕竟有全国这么多的果园供你选择,如果你真的不知道选,那么你可以来问我,我推荐你,而不需要真的去种上一片果园,因为这真的不适合你。
下篇开始,我们来讨论入坑后如何减少学费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