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社会,如果说大家关心的社会问题里面,食品安全一定是具有非常高的热度。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对于多数的人来说,虽然开心的吃,总是觉得我们的食品不安全,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
关于对当下的食品安全的评价,不同的人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我有一次在一个饭局上碰到一位企业老总,那次正好坐在边上,聊到吃的事情,他就说现在是什么都不安全,不能吃,着实让我有点吃惊,什么都不能吃,那你是靠什么活到现在?至少说明能吃嘛,还吃得白白胖胖的。而有一些则对有各种担心,担心这个有毒,那个不安全,然后问我哪里有安全的农产品?

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来自于我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遥想当年,饭都吃不饱,也就不怎么关注安全了。我记得我小时候老生蛔虫,每年都吃那种甜甜的药,但每年都生,只不过那时老是挖个生番薯啃,不注意洗手,也就这样过来了,俗话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但那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我们在吃上面讲究二样事情,一是健康,二是安全。
健康原则上还是能够看出来的,比如少吃油,吃新鲜的,少吃糖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能够直观感受到。然而安全这东西,往往是看不出来的,当我们拿着一个苹果时,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出这个苹果安不安全,生不生态,当然二般的人另当别论。那么这种情况下,是否安全的判断最后来自于我们消费者。比如前面那位与我有一次饭局之缘的老兄,是不相信这个苹果是安全的,因为在他的认识里,现在没有一种食品是安全的。

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农产品的安全类似于一种信任,而产生这种信任的基础是种植者,管理者、销售者的自我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产生的一个结果,这样的结果附加在一个产品之上,然后面对消费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原则上能够上市的,在当下都是安全的农产品,因为如果是不安全的,那么不论是农产品以及其相应的加工品,均不会被流入市场。而消费者可以根据产品上所附加的信息与标识来判断其安全的程度,或者说信任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食品安全具有品牌化的特性,这也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就是通过标识品牌来传递信息的。
而对于这些产品,以及上面的信息,在食品安全上的判断的核心是消费者是否真的信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消费者有着消费行为上的信任,但也存在着普遍的心理上的不信任,即觉得都不安全,或者说很难让他相信那些自己说自己安全的农产品真的是安全的吗?

对于农产品不安全的担扰,在我看来主要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我们过去从没得吃到现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产品初步丰富过程中,对于农药的滥用有关,这种记忆在很多人那里依然如昨日。二是网上众多渠道对于发达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宣传,使得曾经的我们与发达国家当年有着强烈的对比,于是这种直观的印象也是记忆犹新。虽然我们的社会发展很快,食品安全的管理以及生产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种印象依然存在,一个是印象深刻的差,一个是好,自然这种差异也就延了下来,以至于有很多人只要说到农产品(食品)就认为我们没安全的。
当然这是一个误区。但也是当下这个社会的现实。这里一方面说明我们在传递农产品安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差别,很多时候,我们的消费者并不真正的知道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生产的不了解与不信任,使得当我们能够让消费者看到生产过程,看到农产品是安全生态的,这样的农产品自然有着更高的价值。因为现实中,有不少的消费者,愿意为安全的农产品买单。

早在几十年前,关于农产品的安全就是一个热闹的话题,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也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有机农业以及有机农产品算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类。在国外有机农业的发展具有相应的规模与稳定性,得益于国外发达国家以贵族阶层为代表的高收入人群的稳定消费;而国内在很长的时间里有机农业的发展并不快,自然也与我们的消费习惯有关,性价比是重要的,味道也是重要的,最为关键问题依然是:有机真的有机吗?

虽然在我这个在农业从业三十多年的人看来,我们国家的农产品安全在这几十年来发展得非常的快,当下的农产品和食品已经达到了不亚于发达国这的安全水平(这需要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但这于消费者的直观感受无关,因为信任这一东西,一旦在思想上有所认定,想要转变自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然而对于生产者来说,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以及当下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发展,为我们优质农场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提供了条件。我认为,优质农产品虽然本身包含了安全,但未来以生态品牌的方式体现一个产品的安全,将为优质农产品的进一步溢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也是未来优质农场从品质向生态转型的关键,而成功与否,就在于消费者是不是真的信任你的安全与生态。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