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了,技术群里的老张发了今年春节后的第一次寒潮温度预测,并强调这是省里利用AI预测的结果,未经过人工的订正过。在这次的预测中,2月7日我所在地的最低温度为-5度,比杭州都低。虽然这样的低温的可能性连我也有所怀疑,但寒潮到来这一事实是确定的。而当我在春节时看到黄木香已经发出了新芽时,对于果园来说,预防寒潮特别是低温所带来的冻害这件事情就变得现实又真的很重要。
对于大多数的种植不多的人来说,寒潮到来往往是一个体感的事情。并不会采取什么措施来进行防冻,主打一个无为而种,顺其自然,最多在受冻后进行一些补救,比如我小园种的枇杷,就是这样,成也老天,不成也是老天。而对于种花的朋友来说,对于寒潮的敏感度会高一些,比如三角梅、多肉这些花,在冷空气来时,会把盆搬进家里或进行一些保护措施,否则损失是非常直观而深刻的。

说到果树的防冻怎么做,我觉得需要从二个层面来看。一是对于所在地冻害发生的气象因子的了解,即最冷能到多少度,发生频率是多少。了解这些是为了选择种植的种类与品种,从品种抗性的角度来减少冻害发生。一般来说,是需要避免在冻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方种植易冻品种的。二是对于即将到来的寒潮的影响的评估 ,这里主要看的是气象预报,关注的点是最低温度以及其持续的时间。而本文讨论的果树的防冻,主要是针对第二种情况。
果树防冻的措施主要是针对于寒潮影响的强度来说的,一般来说,轻度影响可以通过提升果树的抗性,就能够有较好的效果。而当寒潮降温较大,持续时间长时,仅凭果树自身的抗性是防不住的,就需要通过其它的手段来实现,一般来多是采用的物理的手段。因为减少防冻的核心是减轻低温的影响,因此理论上提高果树所在小环境的温度,特别是使其保持在0度及以上,不结冰就可以了。因此原则上所有能够有利于保温,提供新的热量升温都能够减轻冻害。

结合上面内容以及当前装备的发展,建议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果树的防冻:
1、对于轻度的寒潮,如没有冰冻的,可以通过喷一些叶面肥来提升抗性,这方面如鱼蛋白、中微量元素营养液等原则上都有效果。对于常绿果树来说,叶片营养特别是细胞质内物质(吸收与合成)的增加有利于提升抗冻性能。
2、中度的寒潮时是需要有相应的保温措施。一是园地灌水,水的比热量很高,水在结冰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从而能够缓冲短期的低温影响。二是树冠简易覆盖,减少的是辐射散热,并使土壤中的热量散发出来后在树冠能够聚集,使小气候温度的缓冲力更强。树冠包裹可以应用于少量果树,包裹的核心是降低外界温度对于树冠的影响,相当于穿了衣服,透进去就比较慢了。三是对于大棚种植来说,进行双膜覆盖,或者加盖遮阳网(黑色)。四是防寒(霜)扇主要用于茶叶上。

3、重度寒潮时在做好保温措施的同时,还需要有相应的增温措施。一是增温。主要包括加热器的加温,这些主要用于大棚设施内,有电热的、烧油或蜡的,以保持棚内温度。也可以使用烧碳或生物质等通过燃烧产生热量以及烟气所带来的减少辐射散热的方式来实现,但由于燃烧加热所产生的安全性较差的问题,个人建议少用,并严格执行规范的措施。对于有地下水的大棚,可以安装地下水循环散热装置,进行辅助增温。
二是维持不结冰的温度,主要用于露地栽培果树。主要是通过水的比热大的特性,通过水的放热来维持0度左右的温度,。水在蒸发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但在结冰时也会释放大量的热,因此能够利用水的热来达到维持果园相对不结冰的温度,从而避免强冰冻的危害。措施为:配套或对原有灌溉系统进行改造,安装果园微喷弥雾系统,一般来说在果树株于株这间安装细雾喷头(每亩安装量在20个左右,可以根据面积大小与灌溉水泵功率进行调节),在低温到来时,进行全园弥雾,当温度上升时停止。通过定时功能或自动的远程控制,包括安装果园温度传感器,就能够很好的实现对于果园防冻过程精准化与效果评估。

题外话:
我认为,对于一定规模的农场,特别是果园来说,当下果树的防冻是需要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需要与整个防灾减灾设施的建设结合起来,比如防风林,既能够减轻风的影响,同样也是防寒潮非常有效的基础设施,而灌溉用的设施,也是防冻重要的硬件,包括无人机的应用,这对于在寒潮前加喷生物刺激素等的特殊肥料以提升抗冻效果变得经济而有效率。而抗旱井这样的基础条件,也是保证防冻水源以及热量的重要来源。当然包括传感器,定时装置,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等,也将有助于提升防冻的精准性与防冻效果评价,而这些也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寒潮季的防冻虽然是一个单一的技术措施,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依然需要从果园管理的未来以及系统化的角度去看待,依靠装备与科技的力量来做好寒潮季的防冻工作。
感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