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留肿瘤分级标准(R分级)
说到肿瘤外科治疗,其在肿瘤疾病诊疗中的地位也是极其明确的,即根治性手术治疗是目前可以使得大部分早中期恶性肿瘤获得根治的唯一手段。
手术治疗之所以可以达到将恶性肿瘤获得根治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手术的方法可以将恶性肿瘤的原发病灶、肿瘤可能侵犯的周围组织部位、可能发生转移的淋巴结等全部组织、器官进行最大的切除和清扫,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达到了将肿瘤及其周围肿瘤组织完全切除的目的。
然而,现实的外科手术并不会如同书本上规定的那样令人满意,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外科手术都可以达到如此的根治的目的和状态,在部分情况下,因为各种原因也会导致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着肿瘤细胞未能完全切除的状态,即经过手术治疗以后,依旧存在着肿瘤细胞残存的可能性,这样的结果将会极大的影响肿瘤疾病的治疗效果和诊疗预后。
早在1978年,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首次引入了残留肿瘤分级,即R分级的概念,包括R0(完全切除)、R1(微观残留肿瘤)和R2(宏观残留肿瘤)三类,这样的结果与患者术后的生存预后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R0切除:指的是完整的切除肿瘤,而且显微镜镜下显示的切缘为阴性,即无肿瘤残留,这也是临床上期望达到的最佳的手术目标。达到R0切除的患者,其生存率往往比那些未能达到R0切除的患者会更高。
R1切除:手术切除了所有的大块病灶,但是,显微镜下的病理学检查证实,肿瘤手术切除的切缘上有癌细胞的残留,正是因为如此,则需要在手术治疗以后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一步降低肿瘤的复发风险。
R2切除:在手术的过程中,肉眼可见其切缘组织中即残留有肿瘤组织、细胞,也就是手术治疗未能将肿瘤及其周围可能受累的组织完整切除。
看到这里,即可以明确手术治疗达到R0切除的重要性,即手术治疗需要达到完全切除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包括将原发肿瘤完整的整块切除,保证肿瘤手术具有足够的手术切缘,清扫肿瘤引流区域的淋巴结情况,此外,在手术过程中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保证无瘤原则也很重要。
肿瘤彻底根治性切除、达到期望的R0切除的要求,可使恶性肿瘤患者尽可能获得长期存活率。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理念的转变,R0切除率逐渐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也得到相应的提高。